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归纳科技期刊创新成果的公众传播现状,指出以科技期刊为载体的创新成果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以科技期刊为主体的公众传播和推广策略。【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了解国内外出版商和科技期刊的公众传播案例,总结科技期刊开展公众传播的经验。通过问卷调研,了解科研人员、期刊编辑、新闻记者对于科技期刊公众科学传播的态度。【结果】科技期刊重视创新成果在公众传播领域的推送,采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渠道组织丰富的文章呈现方式,为将象牙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公众感兴趣的、具有科普效果的内容做了良好的示范。【结论】我国科技期刊围绕创新成果开展科学普及多为自发行为,受限于人力、财力,同时缺乏与媒体有效的沟通机制,科学传播动力不足。开放科学时代,科技期刊开展公众传播需要明确“定位”、做好“分级”、建立“出口”、打通“渠道”、落实“政策”,搭建“科技期刊-传播媒介-大众”这一有效的传播链条,实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出科技期刊深化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优化其传播结构的策略,突破当前公众号发展的瓶颈。【方法】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总结当前科技期刊在构建微信公众号传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优化的必要性。【结果】科技期刊可以基于自身资源优势来优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结构,通过多角度运营微信公众号激活私域流量,实现图文内容的高质量传播;打通公众号与视频号、直播之间的壁垒,触达公域流量,实现视频内容的广范围传播。【结论】科技期刊通过优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结构,可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完整的科研成果呈现生态链,助力期刊在公众号发展的存量博弈中取胜,实现内容的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科技期刊融媒体建设现状,提出融媒体传播策略。【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为样本,调研期刊融媒体建设现状,抽样调研期刊新媒体发布内容和目标读者,从不同期刊类型角度分析融媒体建设情况和传播效果,总结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果】80%以上的样本期刊已开展融媒体建设,但传播渠道少,传播形式单一,粉丝黏性较差。有趣易懂的科普内容在新媒体上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结论】科技期刊融媒体建设具有潜力,期刊可利用学科特点打造优质内容,基于多种媒体格式建立多渠道融媒体传播模式,吸引读者转发、评论、点赞以进行多链条裂变传播,培养复合型数字编辑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传播力角度客观真实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提出符合科技期刊传播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标体系。【方法】以传播学5W经典传播模式为框架,采用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实践调研法,对我国科技期刊传播链各环节要素进行梳理分析,设计构建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标体系。【结果】总结分析科技期刊传播链及传播要素,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5个方面,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科技期刊传播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客观的科技期刊传播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在《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2022)》中应用,验证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该体系在指标相关性研究、新媒体传播指标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持续研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模型,为我国科技期刊传播力建设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以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的特征和内涵。透过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对应传播维度、梳理评价要素、归纳评价方法。【结果】构建包含品牌权威度、信息服务力、渠道输出力、需求响应力、活动认同度5项一级指标及媒体矩阵等13项二级指标的科技期刊传播力多维评价模型,实现对科技期刊传播活动及成效的全局性、系统性揭示。【结论】围绕科技期刊传播力评价各项关切议题形成解决方案,完善期刊评价研究和管理体系,切实发挥评价机制功能,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能力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运用各类媒体手段提高自身传播力,迫切需要构建移动传播平台及其评价方式。【方法】 以《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指标体系为蓝本,筛选符合科技期刊特点的移动传播评价模型指标。采用德尔菲法,通过问卷调查确定科技期刊移动传播评价模型的指标和权重。选择30名专家,分为两组:一组为期刊编辑组,另一组为期刊宣传、发行或微信平台运营组。【结果】 通过SPSS软件统计发现,两组专家对多数指标的评价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文数量、App评论数量(安卓)、App评分(安卓)、App Store搜索数量(苹果)、App评论数量(苹果)和App评分(苹果)6项咨询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专家对评价模型中6个一级指标及其下属的28个二级指标的意见,确定指标权重,筛选出科技期刊移动传播评价指标。【结论】 筛选期刊移动传播评价指标对于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扩大科技期刊影响力、创新科技期刊事业发展,以及深化科技期刊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展现我国科技期刊B站传播现状,探索提升科技期刊短视频平台传播效果的有效策略。【方法】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的科技期刊为实证样本,通过网络调查法深度剖析16个科技期刊B站号的基本情况,并对视频内容传播效果进行综合测算和深入分析,挖掘高传播效果指数视频的内在特征。【结果】科技期刊B站号开通和认证数量少、运营能力有待提高;视频内容以学术活动类为主,呈现形式相对单一;选题具有创意且视角独特,紧跟时事并能与用户进行即时互动的视频传播效果更好。【结论】科技期刊需要明确账号定位与运营模式,科学布局B站;挖掘优质资源,凭内容“征服”用户;引导用户与期刊“深互动”,助力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科技期刊专题传播策略和影响力提升方案,为专题成果的有效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了提升期刊专题传播质量的新思路,指出最具传播力的期刊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系统总结期刊专题传播的途径与形式。【结果】 《煤炭科学技术》在策划初期、出版中期、刊出后期3个阶段对所策划的系列专题进行系统的宣传与推广,而且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宣传方案,同时采用4种业务拓展方案以提升专题传播力。应用以上宣传方案后,该刊专题论文的来稿质量大幅提升,被引频次、下载频次明显高于当期非专题论文,且该刊影响因子由2010年的0.239提升至2016年的1.231。【结论】 全方位的传播方法以及相关的业务拓展可全面提升科技期刊专题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总结出可行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以期使科技期刊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更加丰富和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功能、更加多元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面向学术用户,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融媒体传播能力。【方法】以满足用户的学术需求为理念,分析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融媒体传播实践案例的具体内容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从服务、平台、内容、效率4个维度提出普适性较强的科技期刊传播策略。【结论】增强服务意识、建设传播平台、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率是增强科技期刊传播能力和学术服务的重要手段,可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的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思路,以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法,总结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策略。【结果】 “药学学报”微信公众号通过宣传推广文章和构建期刊社群,成功地辅助《药学学报(英文版)》全面提升了影响力。【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围绕宣传期刊文章,以及运营由作者、编委、读者构成的期刊社群,以宣传期刊品牌,全面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了一个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旨在提升科技期刊内容传播的广度和准确度。【方法】 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实践为例,提出一种贯穿稿件全生命周期的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阐述了稿件在不同阶段下的特点,并根据读者群体的需求和阅读偏好,采取了针对性的传播途径和传播策略。【结果】 随着传播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刊登论文的下载量和引用率显著提升,自媒体关注度增强,这促进了期刊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期刊影响力的提升。【结论】 充分利用和融合各种技术手段和宣传平台,根据读者特点选择针对性的稿件内容,并采用精准的传播方式,有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信息图在医学科技期刊内容传播及推广中的应用。【方法】 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等医学科技期刊网站信息图内容为分析对象,结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实践,分析探讨信息图的表现形式、制作流程、具体应用等,并对其在国内医学科技期刊中使用的适用性、难点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结果】 国际著名医学科技期刊网站信息图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统计图表、时间线/流程线图、比较/对比图、说明/图解、网络关系图、地图、层级图和词语云图。信息图在学术信息的摘要性展示、实验及手术操作等的具象化呈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制作需要医学专家、学术编辑、美术设计人员的共同协作。国内医学期刊可通过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型,加强自身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以及与第三方内容生产机构合作等途径,逐步加强信息图内容资源的开发能力。【结论】 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信息图在医学科技期刊内容传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应重视信息图内容的开发,以不断提高内容竞争力,促进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中国药理学报》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为例,对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意义、方法与努力方向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了从2007年至2011年《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的66篇科技新闻,总结《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结果】此项工作对于科技期刊科普大众、服务作者、扩大期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新闻的选题必须科学价值与新闻价值并重;发表前后做好与科学家沟通工作;新闻撰写重点突出医药特色;处理争议性议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商业利用科技新闻要公平公正。多媒体、多渠道、多语种的新闻发布是我国科技期刊扩大国内外影响的努力方向。【结论】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是科技期刊发挥科普功能、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自身科学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刘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22-1028
【目的】 了解我国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特征,评析其传播效果,为提升其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9种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从期刊网站建设、互动服务平台设置、论文开放获取、新媒体运营等角度探讨媒体融合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结果】 90%的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下传播力一般或者良好,主要表现在期刊开放获取网站建设有待规范和优化、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与用户互动不足、新媒体传播有待深入开发。【结论】 建议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拓展服务功能,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品牌形象,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提升期刊的展示度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方法,提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方法】 从跨学科的视角,总结微信公众号设计与运营的经验,提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排版策略。【结果】 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排版现状,总结微信公众号排版技巧,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文章排版提供参考。【结论】 科技期刊应当以微信公众号定位建立阅读视觉流程,善于使用辅助排版工具,从受众需求的视角进行版式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建设的路径及可行性,为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平台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联合国际平台技术服务商开展英文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建设的实践以及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提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合作建设的几种路径及可行性分析。【结果】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的建设可分为依托国内技术主导建设、依托国外技术主导建设和收购国外平台3种路径。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显示,建设方需对合作方的建设理念、技术适配性、平台可控性、平台可发现性、经费、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择适宜之路。在联合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理念储备。【结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的建设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高端平台架构、产业链构建、人才资源储备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方面尚缺乏成功经验。需借助有利政策不断推进、扶持具备代表性的集约化平台的建设,大胆实践,为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3种运营模式分析探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成功运营模式和策略。【方法】 对《暖通空调》《中国中药杂志》《金属加工》等3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2016年8月1日—31日的发文内容和点击量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定位下发文内容、表现形式、不同内容来源对点击量的影响。【结果】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在准确定位、以互联网思维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形式、注重内容原创和二次加工、善于策划和利用热点、缩短发布周期、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等方法,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结论】 科技期刊宜采用围绕服务刊物、报道专业技术;专注于科普和大众教育;围绕大行业背景+多媒体的形式等3种模式运营微信公众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纳入微信小程序这一元素的合理性、必要性与基本思路,为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和移动端服务能力提供思路与建议。【方法】 综合运用场景理论分析、媒介特征分析、案例类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思考和论证。【结果】 微信小程序在开辟工具服务领域、强化行为驱动的用户间交流、增强内容呈现效果、识别活跃用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可有助于拓展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既有功能。科学识别场景、保证功能单一化、关注社交性应用、多界面联动等思路,对于小程序的实际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结论】 科技期刊有必要运用场景理论,在科学分析媒介特征与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关注并尝试开发微信小程序,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移动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H5+微信”的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之路,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传播水平。【方法】 采用“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对刊物宣传、专题组稿、增强出版、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热点抓取、会议和活动宣传、为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数字广告和服务等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 在“煤传媒”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融入“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取得了比常规微信宣传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论】 “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可大幅提高科技期刊数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的水平,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高质量的综述性论文对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的作用和组稿策略。【方法】 以《科技导报》综述性论文组稿实践为例,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综述性论文的重要性,加强综述性论文的策划组稿工作,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前期调研、确定好选题,利用编委和主办单位优势资源确定约稿对象名单,制定约稿方案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提高组稿能力,多角度多措施地吸引优质综述性论文。【结果】 综述性论文的有效组稿为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提升了期刊影响力。【结论】 《科技导报》的组稿实践为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