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现代性的理论,分析武术的现代化.现代性对武术的影响最初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传播范围、科学化、文明化等隶属于现代性的精神支柱(现代形而上学)范畴的内容,且以积极影响为主.随着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入实质性阶段,现代性对武术的影响逐渐深入到深层的技术和精神文化方面,该时期现代性对武术发展的消极影响逐渐凸显.梳理现代性对武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降低消极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武术器械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承载与演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武术器械的社会功能不断转变,正是因为不断地在传承中发展与创新,以至其从古至今历久不衰,在现代社会中承载着武术传播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邓晓成 《体育世界》2011,(11):64-65
武术文化的发展首先必须依赖武术的传承来实现。传承是武术文化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从现代性视阈来看,武术文化的传承关键要解决好三个结症性问题:一是中与西之间的冲突与联系,二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联系,三是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博弈与权衡。  相似文献   

4.
因包含着同一性和异质性的两个面向,西方体育的全球化对中国武术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武术需要在对自身的检视中确立传统再造的基本思路。中国武术现代危机成因有三:其一,作为“传统”的中国武术遭遇“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必然不适;其二,武术非游戏的特质以及突出的底层性决定了它的“非现代性”;其三,民族主义的文化保守及机械附庸西方的标准化使其陷入两个极端。为此,正视武术不可化约为外来体育的独特性,继而在武术文化认同的形塑中,正确处理武术发展社会模式构成多元角色的关系,同时在新型城乡关系中厚植武术文化生态根基,是中国武术传统再造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业体育制度问题与改革的思想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业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的主体在我国发展缺乏足够活力。活力不足表征是三大球成绩不理想,原因归结起来是职业体育存在制度上的缺陷。通过对我国职业体育制度发展的问题考察,认为中国职业体育的制度创新目前所面临的困局是:具有超稳定结构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文化冲突下怎样面对"现代性"的问题。经过对现代性问题的辩证分析,认为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了在以技术理性和人本主义精神为主要文化特质的现代社会,中国职业体育制度创新不应该持有文化传统的保守主义以及受后现代文化批判思潮的影响而产生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担忧。应该在遵循现代性的本质规定性和社会一般性原则下,不遗余力地面向现代化才是中国职业体育制度创新的思想立场和实现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化冲突与文明共存是当今的世界课题,社会问题起源于文化失调,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乡土文化的生态发展是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砥柱.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以梅山村落武术个案研究为基础,采用田野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社会变迁与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态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态生存形态可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以及后生形态.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社会再生产土壤、社会再生产方式、社会再生产功能等方面的变迁,这一系列变迁导致了中国乡土武术文化在生态传承的内容、传承动力、传承方式及评判标准等方面发生若干变化.因此,中国乡土武术文化发展出路在于增值或扩大自身的文化内涵,以适应民众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的生态文化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近代以来武术思想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研究。武术思想主要有4个发展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尚武思想;"五四"运动之后体育武术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的竞技、健身、娱乐等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武术呈现了多元化的主体思想,后奥运时期又出现了人文武术的思想和武术标准化的思想等。武术思想与我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轨迹相对应,武术思想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形态变化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具备完整结构功能特征的独立文化系统。宏观意义上的武术应是中国传统格斗术的总称。近现代以来,中国武术也随社会文化变迁融入了近现代竞技、体育等文化的因子。但是,竞技武术不是中国武术传统的历史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武术源头与根基,民间武术文化研究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近现代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健康中国正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国粹项目,理应在健康中国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在解读健康中国内涵与分析武术健身健心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健康中国视阈下武术发展战略的调整建议:考虑民众武术需求,调整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鼓励群众参与;针对不同武术领域,改革发展方法;加强健身功能宣传,营造舆论环境;提供保障条件,发挥武术健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国家形象的概念、体系以及武术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武术是中国国家形象重要组成部分的命题,并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武术广受世界人民欢迎;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独具特色;武术是中外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武术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全球化语境下的武术发展问题。研究发现,武术发展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同时,全球化也给武术发展带来了机遇,正确处理和回应是决定武术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研究得出,武术文化具有资本价值,通过资本化,使之在市场调节下运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体现出武术的社会价值。武术文化资本化是武术创新与传承、可持续发展、国际化发展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武术文化有自己的优势与弱势,在资本化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这两个方面。通过资本化,使武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品牌,并通过产业化实现武术文化资本价值,促进武术在全球化语境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术礼仪曾是古代武术传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现代武术发展更需要武术礼仪,它对习武者的道德培养与武术修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虽然武术的推广、普及与提高已取得了极大进步,但是武术礼仪的传承与发展却出现诸多问题。此时研究武术文化,将对传承与丰富武术文化,发展现代武术礼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回顾武术礼仪的历程,探寻武术礼仪的历史脉络,分析现代武术礼仪发展问题,并结合中国礼仪文化,构建现代武术礼仪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现代性的视角对武林“约架”进行了定性研究。认为“约架”事件的多次发生是传统武术现代适应危机的表象,并从与武术相关的大众潜意识的价值判断——“武无第二”和现阶段整体国民心态——“虚骄”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运用大历史观、大武术观,提出了:武术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是“文化”不断将“技击”的外在张力关进“笼子”里的历史过程;武术“技击”和“文化”之间立统一的矛盾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多场域中武术“技击”和“文化”的动态博弈和平衡是武术发展的基本面貌;传统武术“技击”的最终呈现是“三因素矛盾综合体”等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破除传统武术现代性危机,加快传统武术现代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廉祯 《体育学刊》2012,(3):114-120
在总结早期武术现代转型的基础上,得出国术体系的形成是近代武术现代转型承前启后、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合理路径,并由此引出竞技武术在发展中对旧时代文化积淀与实验结果的无差别抛弃与排斥,不但直接导致传统武术文化的断裂,还造成传统武术价值体系的丢失,及武术现代价值观的下移,最终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发展中遭遇瓶颈,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学科水平下滑等诸多问题,使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身体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付出高昂代价。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针对目前武术教学传承所面临的外来体育项目的冲击。青年人较少参与等普遍现状,以武术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以及武术以其特有的刚勇炼化和谐文明诉求的拳理特点等多种维度,剖析武术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功能,指出在竞争激烈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华武术是现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习练武术的方式体悟传统,修炼身心,是武术发展传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辨证视角以现代武术传播现状管窥当代武术的传播,归纳分析了现代武术传播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现代武术传播进程中存在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失衡前进状态,出现了重技术轻文化而远离了中华传统的趋势,文章认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并不是与西方文化的接轨,而是将自己的独特文化利用现代的传播方式与世界人民共享,因而提出要在武术传播进程中弘扬中华武术,回归、维系传统是其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为了实现中国“强国之梦”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文章重温武术的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探索传承武术的“新路”,认为武术套路的原形是克敌制胜的技术,在斗力又斗智的活动中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套路形式;中国武术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积累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创新与传统并行不悖;重德轻利与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与崇尚实践、宽容中和与博览众长构成了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当前要保持中国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要坚持不断创新符合社会发展大潮的需要,不断探索多领域多层次的多元化形式发展的新路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必然引发文化的转型,传统文化的现代角色转换是转型社会的历史必然.体育全球化给武术文化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还有现代角色转型的机遇,武术文化的异化与失范现象是武术文化现代角色转换滞后的主要表征.武术文化的现代角色转换是寻找武术国际话语权的平台,社会转型期武术文化现代角色转换的两条基本路径是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文化认同是武术国际话语权重拾的象征和武术形象重塑以及国际化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9,(1):104-113
根据文化类型进行分类,在对40年来武术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梳理的基础上,揭示武术文化研究的轨迹、逻辑与趋势。认为:武术文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研究成果呈现增长趋势,"武术文化"研究的政策报告类或者问题导向类研究占有了较高的比例;在研究层次上"基础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体育院校作为主要研究机构,基金资助为武术文化研究注入了动力。对武术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武术文化的本质定位、结构划分以及概念归属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武术精神的凝练依附于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精神的研究受到社会变迁与文化冲突双重变量的影响;武术制度文化研究视域广阔,研究成果呈现具象化、理论视域交叉化趋向;整体上来看武术物质文化遗存研究滞后于非物质文化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研究价值凸显。在未来的武术文化研究中武术文化研究趋向多学科交叉态势,武术文化传承人与武术文化的现代性等问题的研究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武术文化的族群认同与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研究主题日益重要,"乡村振兴""体医结合"战略背景之下的武术文化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民族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表现为脆弱性、师承性、长期性和非标准性。在现代社会,民族民间武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其文化与教育价值需要得到认识与提升。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积极承担发展、传承民族民间武术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