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元宇宙就是在自然宇宙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类利用数据技术智造的数据平行宇宙后而形成的智慧宇宙。自然宇宙就像宇宙的身体而自然先在,数据平行宇宙则像宇宙的大脑或心灵,是自然宇宙映射和人类长期建构的结果。一直以来,人类就在用各种手段为自然宇宙建构宇宙大脑,但因缺少合适的技术手段,宇宙大脑的建构一直难以完成。21世纪初的数据革命为智造宇宙大脑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集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宇宙大脑的建构提供了硬件条件,而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为宇宙大脑的建构提供了软件基础。作为宇宙之身的自然宇宙和作为宇宙之心的数据平行宇宙阴阳合一,共同构成了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智慧的元宇宙,因此元宇宙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宇宙身心的圆满和智慧宇宙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导致资本不断流入元宇宙的各项周边产业,其中教育元宇宙更是受到资本宠爱。通过对元宇宙概念梳理发现,元宇宙在翻译过程中存在语义偏差的问题,即便元宇宙与教育存在诸多勾连,但目前教育元宇宙的大火更多是资本炒作的结果,盲目地研发教育元宇宙相关技术与课程,可能会造成对既有资源的浪费,同时约束教育元宇宙的想象力。与其盲目跟进,不如对教育元宇宙的乌托邦式畅想,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构建教育元宇宙的未来图景。同时,对教育元宇宙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伦理进行反思,防止教育元宇宙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本与技术的合谋,造成工具理想与人文理性之间出现人为断裂,最终将教育元宇宙沦为“奴役人”“异化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元宇宙已经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词语。但对元宇宙的研究更多集中于虚拟与现实的二分,并在这个二元论的形而上学基础上进行分析。实际上,虚拟和现实的二分并不是元宇宙的社会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因为这种二元论在现实社会中早已体现为感知事实和形式事实的区分。对元宇宙的社会认识论的理解,需要回到历史唯物主义,从具体活生生的人的社会生产和交往中重新看待元宇宙的事物。与此同时,元宇宙的社会认识论需要一种新的主体,这种主体不应该是监控主体和消费主体,而是作为非主体的主体性,它如同一种事件,将不可能被认识的元宇宙世界展现在用户面前。  相似文献   

4.
目前理解元宇宙的主要方式是将元宇宙视为技术意义上的虚拟空间。在这一方式中,一种虚拟世界、数字世界被技术构造出来。然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元宇宙的空间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只有在元宇宙的空间接口、空间构造及特征、空间经验的基础以及空间边界和空间转移等问题得到更好地揭示之后,才能对这一新的与人类未来命运相关的技术现象有恰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是一个脱胎于、平行于、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深度沉浸式人造虚拟空间。它有沉浸感、低延迟、随地性、多样性、虚拟身份、朋友、充满活力的经济、电子文明八大特征与要素。元宇宙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元宇宙+教育”有技术功能、过渡接受、认知心理三种机理。国内外部分大学已经开展“元宇宙+高等教育”革新实践,为元宇宙与高等教育革新提供了重要示范和宝贵经验。元宇宙促进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教学元宇宙化、校园元宇宙化、培养元宇宙人才、跨学科研究元宇宙、校企合作发展元宇宙。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不仅成为深受关注的前沿热点,而且占据资本布局的重要位置。元宇宙的未来形态将其沉浸式特征在场景化、具身传播、持续在场以及社交融合等方面加以显现。沉浸从形式和意境两方面呈现了其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同时,元宇宙的构建蕴含人类解放的美学幻境,但加速背景下的元宇宙难以延续这种美学追求。现代性引发的“空洞在场”、技术理性诱发的“单向度的人”以及全景敞视触发的人的“规训”危机,加速了元宇宙空间中人的异化以及美学的消弭。因此,元宇宙空间的美学研究亟需一种政治转向。面对繁杂的现代社会,对元宇宙的审美思考要依托感性进行理性反思,增强两者的融合性与超越性,进而形成一种审美智性。在这一思路下,元宇宙的未来路径应秉持合理把握沉浸距离、平等之维的权力治理以及差别与本质共存的共同体原则,加快实现完满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元宇宙的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融合特征,将极大拓展教与学的时空边界,促进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变革。本研究首先从教育元宇宙的虚拟重现、虚拟仿真、虚实融合和虚实联动四个应用层次入手,分析教育元宇宙在情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游戏化学习和教学研训场景中的应用潜力,然后指出教育元宇宙在行业标准、信任机制和应用导向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政府部门、教育主体、行业和企业多方协同的角度,提出制定行业标准、建立管理制度和培育典型案例等推进策略。本研究从教育元宇宙的应用视角,探析其应用潜力、风险挑战及未来发展,可为我国教育元宇宙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具备专有的社会生产方式、可靠的社会关系纽带、独立的社会本体属性以及“超拟像”社会类型,本质上是社会的新型样态。领域法是疏导元宇宙越轨风险、失序风险、信用风险的良策。元宇宙中出现的法律关系、与其他元宇宙的链接、对现实社会的影响,都可通过社会连带观念进行化解。法治促进了元宇宙的社会本位,昭示了法治治理的品格。元宇宙法治运行有其边界,在承认元宇宙主体地位、赋权自治规则效力、保护元宇宙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无须过度干预元宇宙的自生自发秩序。对于元宇宙的结构性风险,法治可通过调控式、规制式、平衡式的三维路径适度介入。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的概念起源于科幻小说,它作为一种对世界存在模式的奇特构想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元宇宙在现实化的过程当中对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元宇宙文艺逐渐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从“可能世界理论”的角度理解元宇宙,意味着“世界”这一要素,在文学生产与接受的过程中,其本体地位将会发生变化。以元宇宙为代表的虚拟世界扩展了作者与读者的认识范围与实践领域,这也意味着虚拟世界“元”的存在为虚构与现实的转换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人从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或相互对立,而是把人看作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审美领域我们将之称为“宇宙情怀”。这种“宇宙情怀”在传统山水美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1.
元宇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变量,需从何为元宇宙与元宇宙何为两个方面对元宇宙进行双重审视。进而从重设场域界限、重构主客关系、重塑传导路径等三个方面对元宇宙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遭异化、教育主体被弱化、教育介体变活化进行三重考察。并且提供四重策略:坚持价值导向,引领“数字”潮流;聚焦技术规制,驯化“数制”科技;着力队伍建设,培育“数智”人才;促进共识凝聚,汇聚“数治”力量。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人从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或相互对立,而是把人看作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审美领域我们将之称为"宇宙情怀".这种"宇宙情怀"在传统山水美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界定了教育元宇宙的概念,提炼了教育元宇宙的虚拟与现实全面交织、人类与机器全面协同以及学校与社会全面联结等特征,分析了教育元宇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赋能智慧教育环境、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支持多元化学习活动以及实现智能教学评价的作用机理,论述了教育元宇宙在素质教育、全纳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的应用场景。文章认为,对于教育元宇宙,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不断挖掘教育元宇宙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潜力,在抓住教育元宇宙发展机遇的同时为其应用提前布局。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在文艺实践中已然成为一个媒介事实,并改变了既有的文艺观念。首先,元宇宙带给艺术以临场性的全书写话语,并形成多模态艺术的全新形态,于是艺术作品开始面对从静态文本走向动态生成、从单一媒介到跨媒介存在的“后媒介状况”。其次,元宇宙主体从单一的天才式的艺术家走向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包括“非人类主体”在内的艺术“共创者”;从追求严肃性、艺术性和深刻性的思想者走向追求娱乐和自由的“玩家”。再次,现实世界被虚拟世界遮蔽,艺术本体处于缺失状态,元宇宙艺术走向“表现型”的艺术类型;平滑性对异质性的取代使得艺术陷入快感和欲望化追求,从而丧失崇高性、超越性和批判性;当然,艺术本体的虚拟化也赋予艺术以新的潜在性,即复魅了数字艺术的“数字灵韵”。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元宇宙原型的虚拟世界,经历了为支撑技术所定义到被其间的参与者和技术共同定义的历程,延展出从文本到图形的形态变化,以及从商业化到去中心化的架构变化。相应地,对于元宇宙的研究也基本遵循从以技术为中心到社会—技术交互的演化路径。文章梳理并阐释了虚拟世界发展脉络,构建了基于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元宇宙研究模型,并指出,元宇宙并不天然地指向实时3D技术带来的感官沉浸,而是由其中参与者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联系来推动;元宇宙也并非脱离日常生活的特定数字空间,而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步转型的人机交互范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将参与者自身所处的物理世界和其他的人、地点以及信息聚集在一起,成为互联的平行现实。  相似文献   

16.
“元宇宙”作为一种囊括多重技术、新型虚实相融的社会形态,对社会各界影响颇深,引起各领域的巨大变革,教育学界亦提出“教育元宇宙”的概念。聚焦课堂教学,衍生出两个重要论题:其一,教育元宇宙课堂区别于以往课堂的重要特征何在?其二,如何实施教育元宇宙课堂?文章首先简要概括元宇宙的由来以及教育元宇宙的研究情况;随后以重构主义(新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教育元宇宙课堂是智慧课堂的升级版;探索教育元宇宙课堂结构机制和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7.
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探索元宇宙及相关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推进意义。元宇宙概念自诞生以来,商业炒作、概念异化和技术局限引发系列乱象,要肯定其商业活力、拒绝盲目炒作,规避概念泛化、回归技术本身,分离想象现实、探索伦理法则,形成对元宇宙的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文本基于对视觉沉浸技术在教育领域迭代运用的梳理,综合对元宇宙应用于教育的技术、特征、理念、范畴与目标进行分析,阐释教育元宇宙的概念,构建包含基础设施层、运行平台层、规则机制层和模式应用层的教育元宇宙结构框架。在逐步实现元宇宙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过程中,推动教学生态变革、学校生态发展和区域生态建设,进而全面赋能教育生态重构。  相似文献   

18.
<正>元宇宙对应意识世界,是意识世界的抽象化、坎陷化,我们觉得它会更理想、更简单、更本质,但是它实际上是我们意识世界的一端。从元宇宙这个概念开始火爆的第一天起,人们便对未来世界开启了无限畅想。这个陌生的概念将大家之前对互联网的一切认知都冲击得七零八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元宇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符合今后技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方向,也正在改变现实中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科技结构等,可以预见的是,元宇宙是未来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元宇宙具有似真非真的属性,似真性表现为观念或想象符码在感觉或者功能层面构筑出的“真实”效果;非真性表现在由思维生成的虚拟之物并非如现实客体一般具有物理意义,所以不存在事实层面的真实性。又因元宇宙的生产是肉身不在场,思维在场的实践,所以元宇宙实际是人类思维居住并进行“物质”生产的场所。没有人类思维的引领,数字技术无法自动承担元宇宙的建构工作,因而元宇宙的创生本质实际是思维数字化的实践,而非数字的直接创生。虚拟对人类创新思维解放的程度越高,思维对元宇宙世界的加工、改造、创构的实践能力愈强,反之元宇宙的发展也能反作用于人类思维灵性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然而,人类思维在元宇宙中的过度解放可能会带来两种不同方向的发展,一是造成人的主体性失落,沉溺于数字世界的符号狂欢,背离原则、人性与伦理;二是自我设限的消解,从固化的思维中脱离出来,寻求一种新的文明样态与人文形式。人类文明的前进或是凋敝取决于思维解放的偏向,只有时刻保持对元宇宙产生的可能危机进行预测与警惕,才能防止人类陷入科技带来的感性迷狂。  相似文献   

20.
元宇宙概念及其未来图景对于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实践取向上要以元宇宙化为推进目标。元宇宙化实践取向涉及价值取向、机理取向与技术取向三个层面。为了保证元宇宙化转型最终到位,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品质提升为核心”的推进理念,在此基础上谋定基于社区教育功能特性的转型策略,即布局数字化智能化自适应教学体系、推行数字化建模自我主导模式、开辟数字化资源多主体建设路径,并围绕未来价值图景,不断深化调整和系统完善,使之有更大的内在驱动力引领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学习更为便捷高效、自主自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