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4世纪上半叶开始英国政府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国内手工业,打击外国商人势力,保护英国商人利益,吸收鼓励金银进口,限制甚至禁止金银出口来繁荣本国商业贸易。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毛纺织工业和呢绒贸易的发展,增强了英国的国力,奠定了英国近代贸易繁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2):26-27
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特征,如果将关注的焦点仅仅放在圈地的方法上,那么是远远不够的。区别于传统的小农业,圈地运动在土地经营方式、经济驱动力和生产经营方向上的变化,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3.
十五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圈地运动,是将分散的小土地经营整合为大规模的农场经营的运动。它给后世或他国进行传统小农业的商品化、农场化改造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经验。本文着重从当时的市场可行性,英国贵族地主土地观念的更新,以及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三个方面,论证了圈地运动成功的原因,并从中揭示出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系统地论述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后果,并指出这一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其主要的方式,英国在圈地运动中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此文首先指出英国早、晚时期圈地运动的历史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次,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圈地运动的不同特点,并介绍了近些年来英国史学界对圈地运动的一些新观点、新史料。  相似文献   

5.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是英国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圈地运动为英国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同时也进一步瓦解了英国的封建制度一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庄园制。传统的观点否定了圈地运动的积极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规点出发评价了圈地运动在资本主义发展史和英国城市化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议会圈地运动是英国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通过议会颁布相关的法案,以合法形式大规模圈占土地的过程。本文首先将议会圈地与早期圈地相比较,从而引出议会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五个方面,为进一步论证议会圈地是小农土地所有者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的工资变迁原因的解释中,波斯坦的"新人口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人口模式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有些问题,它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实际上,除了人口变动之外,中世纪晚期的工资变迁是货币供给、法律干预、生活标准变迁、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英国以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只是有利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而给农民带来了灾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既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又使农民得到土地。因此,英国的这种做法与法国相比,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其实,英国采取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符合当时英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的选择,并不存在保守性。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是由英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14、15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手工业制呢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中最X发达的部门…  相似文献   

9.
清末,南通的工业革命引动了在苏北的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至民初,大批仿照"泰西"的垦牧类公司已在苏北涌现,新兴资本集团在苏北圈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植棉以为棉纺业提供原料,其与为养羊以为毛纺业提供原料的英国式圈地的功用相同。因资方对原住民采取了较明智的体恤政策,使苏北避免了英国式圈地运动中大范围的血腥镇压。苏北的圈地运动也改造了广大的农村社会而加速了其近现代化的进程。作为形态较完整的英国式产业革命体系的阶段性成例,其对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现代化命题的研究等等,都有很高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对农民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一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祸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翻身的机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核心是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妇女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渐得到主流史学界的认可。妇女史,尤其是妇女—社会性别史,不仅为历史研究增添了社会性别的新视角,而且使妇女史研究本身跳出了狭隘的“妇女领域”,将妇女置于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将社会性别的视角引入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农村社会的研究,考察和分析占乡村人口半数以上的劳动妇女的经济活动及特征,有利于深化对当时乡村社会及其经济状况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晚期英国村庄多具有共同体的性质,村民们在村庄经济事务、法律生活中都能"自我调控"管理,社区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也具有很强的民意色彩。村庄共同体的"自治"性制约了庄园领主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居住状况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世纪晚期的英国,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增加,多数农民对其住宅进行了改造和重建。居住形式的变化,住房结构的改善,房屋质量的提高,使当时英国农村居民的居住状况全面改观。农民居住状况变化是转型时期英国乡村社会深刻变革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水陆结合的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陆路交通在罗马古干道的基础上修建了许多新道路,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城乡道路系统;水上运输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内河航运与沿海运输相结合,构成了相互交错、四面通达的水路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英国的军事强买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英国的军事强买权是由王室采买权延伸而来的。军事采买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采买官贪污受贿,成为中世纪英国宪政斗争的内容之一。14世纪中期以后,国王依靠商人供应军队后勤,军事采买活动趋于消失;王室采买权也历经变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废除,作为它的衍生物的军事强买权也随之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中世纪晚期的崛起,其实也受到了许多外来因素的推动,14-15世纪在英国的意大利商人,就是一支积极的外来力量.他们推进和扩大了英国的羊毛和呢绒出口贸易,在财政上为英国国王提供支持,还为某些城市的繁荣兴盛做出了特殊贡献.随着英国本土经济的发展和商人阶层的成长,已然处于颓势的意大利商人势力在16世纪才逐步退出了英国.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上的相对富庶、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重装骑兵主导的作战方式、市民阶级对贵族的排挤和各邦国内部的党派纷争等因素,使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成为雇佣兵的天堂。14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战场上的雇佣兵主要来源于自由军团,而15世纪则可以说是康多提艾里的时代。康多提艾里大部分出身于贵族,家族领地为他们提供了招募士兵的基地,家族成员在部队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康多提艾里与追随他的雇佣兵之间的关系具有效忠、经济和师徒等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时期 ,为了满足财政需要 ,英国国王经常进行借款活动。从借款对象看 ,国王的借款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国王借款对象的变化 ,折射出中世纪时期英国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英国的军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动对外征服战争或保卫在欧陆的领地,中世纪英国战争频仍。但是英国没有常备军,国王采用多种方法征调军队,包括传统的封建骑士军役、外国雇佣兵和货币采邑军役、民军以及契约军役等军役制度,这些对后来英国的军役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英国民众文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历史教学》2006,11(11):24-28
中世纪英国的民众文化水平呈现两极化态势.中世纪早期,教士和少数社会上层人士垄断了读写技能;到中后期,这两种技能开始向商人等中等阶层扩展.与之相对,广大下层民众则长期处于文盲状态.教育、语言和技术因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