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蔡春明 《武当》2009,(4):23-24
八卦掌是以走转运掌为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掌法,其招法多,实用性强,深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练好八卦掌,用好八卦掌,应遵循八卦掌练习的基本要求,这里谨介绍一些八卦掌基本练法及用法:  相似文献   

2.
陈国伟  陈宣合 《武当》2012,(10):28-29
近几年来,由于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八卦掌这门传统的内家功夫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但常见有些练八卦掌者,多以习练八大掌和六十四掌等套路为主,而对传统中的一些基本功法却很少练习。诚然,八大掌等拳套实为八卦掌的核心内容,但殊不知其基本功也是八卦掌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高楼大厦的基石,虽然修习起来  相似文献   

3.
董海川八卦掌之定势八掌是八卦掌之基础,它汇集了道家的养气、养生大法,同时吸收了其它武术门派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炼法。定势八掌虽然招势不多,却对养生及增强内劲儿有奇异的功效。定势八掌由下蹋掌、怀中抱月掌、阴阳鱼掌、指天划地掌、托天掌、叉子掌、托枪掌、单换掌八掌组成,按八种掌型左右走圈练习,以练八种内劲儿。  相似文献   

4.
八卦飞云扇     
李同喜 《武当》2006,(12):20-23
八卦飞云扇主要以八卦掌传统武术技法为基础,以“以走为用”、“以掌为法”为要领,是以扇法练习替代掌法练习的新型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5.
为使武术的原生态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好地呈现出来,重点从拳理、技术、具体练习等3个方面研究了武术传统中的自然生态。首先重点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为例,剖析了武术拳理是揭示自然现象的中国哲学思想在武术中的具体反映。其次,从4个方面研究了武术使人体回归自然协调的本能状态的具体途径:即:模仿动物、象形取意;注重成套动作练习;采用松沉、轻柔、徐缓的练习;进行以意想假借为特点的站桩练习。最后,简要说明了武术界提倡到大自然中行拳走势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我于1974年从师学习刘凤春刘氏八卦掌。八卦掌为内家拳之一,练习内家拳有这么一种说法:形意拳的手,八卦掌的脚,太极拳的腰。八卦掌的脚的关键是走圈,为了保证八卦掌走圈练习正确、无误,少走弯路,给练习者一个明确的练习方法、规范的动作要求和严格的训练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我记得年轻时从师学习八卦掌时,如果在练习上有一点未能达到师傅的要求,师傅会说“挨打了”,并马上告诉我为什么挨打,并纠正我的错误。师傅经常说:差之分毫,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7.
武宣 《中华武术》2000,(1):62-62
董海川先生生于清嘉庆4年10月13 日。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氏,自幼习武,为探求武术真谛,他云游四方,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寻师访友学武理,习武技,创编了中国武术“八卦掌”这一门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文化中著名的内家拳法,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从董海川先师首传八卦掌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了,八卦掌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卓绝的掌法享誉武林,并日益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发展弘扬八卦掌这一传统武术技法,首先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下功夫,要虚心向名师学习,经过苦练,…  相似文献   

8.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八卦掌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好方法,经常练习八卦掌,能够增强体质,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一些患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肠胃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通过练习八卦掌,疾病得到了治疗,效果比较好。文章通过对八卦掌拳种及其健身功效的简单介绍,增强人们对八卦掌的认识,并希望人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八卦掌的练习中来。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三千年来,它对中国哲学、医学、武术以及养生术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很多武术家认为武术与《周易》有养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八卦掌的理论源于《周易》的理论。八卦掌是根据《周易》的理论制定武功修炼模式和基本原则的,本文也想就《周易》与传统八卦掌的关系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指教。 一、八卦掌以《周易》的阴阳论为武功修炼基本原则。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阴阳论。所谓“阴阳”不仅指构成宇宙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7月27日下午,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八卦掌研究会(以下简称“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在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北京市武协秘书长毛新建同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北京八卦掌研究会负责人、各支代表和在京的部分拳种研究会负责人参加座谈。  相似文献   

11.
为助力于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如何提升练习中华武术的影响力,扩充中华武术习练者人口基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研究认为: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武术习练者的人口基数对全民健康起着重要影响,武术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武术习练者的人口基数。外在的改革方案在促进人们练习武术的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与之对应,武术的内在改革,却是打破人们“被动性”练习武术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点和生理需求,提升其趣味性、观赏性与技击性作为中华武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主动吸引”群众练习武术。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的改革是保障中华武术健康发展、传播的根本,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改革的理念应是立足理论,强调技击,进而促进学生对中华武术全面性、综合性的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12.
蔡春明 《武当》2009,(1):26
近年来,想学习八卦掌的人越来越多,笔者练习形意拳、八卦掌三十余年,总感到练习八卦掌的人张口就“蹬泥步”。当然蹬泥步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步法,要学好八卦掌,就必须要了解八卦掌步法,了解蹬泥步,了解八卦掌膛泥步是由哪些步型组成的,才能少走弯路,步人正道。  相似文献   

13.
王久毅 《武当》2023,(3):20-21
<正>有人说,八卦掌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也有人说,十年的太极拳,八年的八卦掌,一年的形意拳,练成八卦掌太难了。还有人认为,武术,是争强好斗人的专利,与我不打紧。我认为这都是认识上的误区,是对八卦掌的基本运动规律不掌握,对武术的宗旨不了解的缘故。“武”,是由左边一个止字,右边一个戈字合成,不是与人大动干戈的意思,而是化干戈和为贵的意思。对于善良的人,主张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同时,  相似文献   

14.
郭会坡  林春生 《精武》2004,(7):10-11
八卦掌八字功是已故武术名家沙国政先生创编的沙式八卦连环掌中的基本功法。沙国政先生师承中国著名武术家姜容樵先生。沙式八卦掌有别于现今流传的其它八卦连环掌,因为它在保留了传统八卦掌技法的同时,又融入了形意拳的很多技法。姜容樵先生在《形意母拳》一书中写道:“习形意者,以八卦掌调剂之,自无偏  相似文献   

15.
3月18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京举行了八卦掌普及套路“转掌八势”教练员培训班结业典礼。亚武联主席徐才、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山为60名成绩合格者,颁发了转掌八势教练证书。这个套路是为适应八卦掌普及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八卦掌技法特点、健身延年机制和八卦掌的运动规律,研究编制而成。全套内容虽仅八势32个动作,却包括了八卦掌的代表性动作。突出了八卦掌的技法特征和运动风格。据悉,该  相似文献   

16.
李翘 《武当》2012,(5):23-24
八卦掌作为内家拳派的一支,面世较晚,自晚清董海川先生在北京公开传授八卦掌以来,距今也不过一百余年。据本门师承记载及相关八卦掌史证,董公作为八卦掌的创始人并不准确。董公八卦掌得传自九华山道人碧灯侠,董公集前人之大成,把八卦掌这一道家秘不外传的功法公诸于世,并广为传播,董公作为八卦掌的传承者,功不可灭。  相似文献   

17.
编辑信箱     
《武当》2007,(8):52-52
武当编辑部:贵刊2003年第12期一篇《源流悬案清源了结八卦掌研究任重道远》的文章,报道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八卦掌研究会的会议内容,称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对八卦掌源流的调查成果"接受了法律的检验"。事实真相恰恰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8.
梦想成真     
张峻峰 《中华武术》2001,(10):29-29
自从看了电影《少林林》,我便喜爱上了武术,心中也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大侠。从此《中华武术》等和武术有关的杂志和武侠小说占据了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没想到有一天机会真的来了…… 1987年的某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东城武术馆招生的广告,二话没说就跑到武术馆报了名,由于经常看武术杂志,了解到八卦掌是一种很厉害的拳术,所以就学起了八卦掌。武术馆的老师介绍八卦掌  相似文献   

19.
八卦转环掌     
宋承敏 《武当》2005,(8):23-24
今流传在丹东的宋派八卦掌,全称“八卦转环掌”,是由宋派八卦掌第二代传人赵彦荣民国初年传入。1920年代中期,赵彦荣在丹东“满州饭店”后面开设“彦荣武馆”,主要教授少林长拳和八卦掌及器械。当时师爷徒弟非常之多,主要是练习长拳,真正学到八卦掌的人甚少。据恩师郎会业讲:在师爷赵彦荣那儿学到八卦掌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武宣 《武当》2013,(7):43-43
4月23日,温州鹿城同台湾高雄两地民间十大结对签约仪式,在温州市南亚大酒店成功举行。这次结对活动是由温州市鹿城区政府、区台办、区统战部联合牵头达成的。其中,温州市鹿城区八卦掌协会暨浙江省武术协会宫门八卦掌研究组与台湾高雄市武术研究会结成友好交流合作单位。温州市鹿城区八卦掌协会暨浙江省武协宫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