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追求美、演绎美的过程。近日有机会观摩齐鲁名师、特级教师贺成金老师执教的《跳水》一课,不禁被其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吸引,更为其精心演绎的“清溪瘦水自成韵,我自佯狂鼓与歌”的和谐课堂之韵所陶醉。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追求美、演绎美的过程。近日有机会观摩齐鲁名师、特级教师贺成金老师执教的《跳水》一课,不禁被其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吸引,更为其精心演绎的“清溪瘦水自成韵,我自佯狂鼓与歌”的和谐课堂之韵所陶醉。  相似文献   

3.
李兵 《青海教育》2006,(3):27-27
语是一门美的艺术,其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是其他课程所难以比拟的。语教学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美的环境,发掘课本身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欣赏语的美。  相似文献   

4.
<正>诗歌作为美的载体,其教学应当承担更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诗歌教学应该是一个开展美的欣赏、学习美的表达、尝试美的创造的活动过程。诗歌欣赏是一种需要欣赏者参与的艺术鉴赏活动,是欣赏主体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重新构建诗美的过程。一首诗就是一个诗美系统,诗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对诗美的解构过程。比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就应让学生了解该词的节奏、平仄、韵字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  相似文献   

5.
(一) 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都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6.
方敦达 《文教资料》2008,(4):135-137
改变对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将课堂深入学生的生活,在能动的活动中将知识性与思想性注入其中,用美的感染力提升课程品味,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方向.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对审美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分别从教材结构蕴藏美、教学过程渗透美、复习过程演绎美、教育成果创造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走近历史,感受历史.  相似文献   

7.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更重要的是该方言内部组织结构因素导致了uen韵的产生 ,在ong韵分化的过程中体现了平衡化、规则化的功能及所演绎的“格林法则”。  相似文献   

8.
论教学意境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构筑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抑扬顿挫的文理情思,在美的感悟中传授知识,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本文仅从教学美学艺术的角度对教学意境内涵与特征等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一、教学意境的内涵教学意境是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意”指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艺术、教学美的创造过程中所表露了来的思想、情感,其特征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境”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表现所反映的审美情景和艺术氛围,其特征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1.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学会在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揣摩作者、触摸诗句背后所隐藏的内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美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现美的教学一方面需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另一方面要使师生成为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的人。目前,在对美的教学的探索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美的泛化、美的形式化、美的唯美化、美的工具化等。美的本质应该是自由与善,美的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对自由与善的追求,评价教学是否是美的教学的标准应该就是看其是否体现了自由与善的品质。美的教学的标准是和谐,但更应该是冲突。适当创设冲突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其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读多韵味 语教学中的人性的把握,主要是强调学习过程中“情、趣、韵”的追求。课始,力求在读读背背,吟吟诵诵中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李玉良 《甘肃教育》2005,(11):34-34
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主张文道统一,也就是说,通过读书学习让受教育者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美育思想,是语文教学的精华,它要求教学者应该把读书与美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的陶冶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授课时,应依次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得到美的体验,丰富美的情感。在教读朱自清的《春》时,我就把这种新教学理念贯穿在了授课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4.
教学原则演绎体系的构建框架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原则的演绎体系框架应以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从教学过程矛盾运行的规律中去推导,在这个框架指导下,探讨它的实现途径-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出教学原则演绎体系进一步具体化和操作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审美能力培养是钢琴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来讲,通过强调钢琴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不断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其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的毅力,使钢琴教学过程变为感受美的声音、体验美的情感、追求美的演奏的审美过程。因此,充分发挥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上岗快、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是幼儿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思维过程、单一的教学流程.而是一个异步、发散式、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三维目标的定位不同.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不同.课堂中解决意外生成的方法不同.或对教学中相同环节的处理不同.那么它们所反映的教学观念、所演绎的教学精彩必定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崇高的美育理想,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爱学、乐学、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的过程。具体来讲,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运用美的理念,美的规律、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力量,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净化学生心灵,规范学生行为,使中学生为美化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环境向量良性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情境教学所凭借的教育影响,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中介因素的总和,具有美的性质;情境教学的活动过程,遵循着人类实践的一般规律——美的规律,也具有美的性质;情境教学的终极目标,顺应了人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终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并构建于人的诸种心理活动规律之上,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更具有美的性质。这三个基本事实的存在,使情境教学凭借自身所独有的运行方式和功能特点,成功地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9.
高翔 《生物学教学》2005,30(11):24-25
生物学课堂教学审美化是以教学美育心理规律为指导,将所有的教育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美的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以美的法则来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身心愉悦地掌握知识、发展情感、锻炼意志、训练技能,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它时刻充满着美育教育。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教学里应创造美的环境,让学生在美不胜收的环境里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