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动因和历程,接着深入分析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作办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引进了先进的经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应如何发展,需要重新思索和考量,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们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蔓延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经济全球化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与环境.但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先进的国际教育资源,加大中国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步伐的同时,问题也在办学过程中随之出现.我国的教育界、学术界对这种新兴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在对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就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研究、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风险研究、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研究等三个方面作简要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政策法规性很强的办学领域,受到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约束与引导。对我国近十年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和法规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更好地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文章首先梳理了2000年至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以及这些政策法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其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办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发展不均衡等。通过分析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不均衡现状,探其原因,以期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因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出现了一些普通高等教育中少有的风险,并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声誉与可持续发展。因而,我国宜构建包括政府、办学者和社会等多主体的监管体系,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与治理结构,以期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实现规范办学和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璐 《现代企业教育》2012,(12):119-1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反过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也给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当前我国对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笔者对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早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就已经萌芽,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筹款渠道多样化、追求教育本体价值等特点。它的萌芽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近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对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分析对象,采用我国1997—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与省际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规模和办学项目规模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对省际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考虑门槛模型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非单调、非线性的关系。根据实证发现,本文建议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对外开放,我国应进一步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调整区域中外合作办学资源配置结构,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并对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和农村地区进行经济扶持和人才调配。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的主要应对方式。近十年,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重心不断向研究生层次转移。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我国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现状,并从六个主要的研究问题入手进行归纳总结,对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外合作办学不但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还能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方法,从而带动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同时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外合作办学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规模迅速壮大起来,逐步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之中,并与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关联。"截至目前,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其管理模式既具有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特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实践中则有多种探索。整合主办学校资源,积极探索符合项目特点和校情的管理模式,是兼顾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质量和控制办学成本,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调查研究,对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在培养国际型人才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本文从中外合作办学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对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类型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办学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教育主权问题、外方合作者的资质和水平问题、办学行为和域外文化渗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实践者,我一直关心着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发展30多年来,从总体上讲理论研究滞后于办学实践,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分析以及如何更好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等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林金辉、刘志平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林金辉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这部著作是他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实现知识教育全球化共享,中外合作办学则成为适应我国高校发展的一种新兴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发挥着重要的育人职能,但就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现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构建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此体系下,希冀高等教育能够得以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8.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在培养国际型人才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开展文化建设必要性分析基础上,立足当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及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从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课余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张湃  赵琛 《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15-117
21世纪世界正在经历着经济、贸易以及教育的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若干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并提出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与机构的调查和研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在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