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的呼声,就是呼吁纯粹按照其直观的“自身被给予性”,来回避所有无关的成见。即:只关注事物显现于意识前的叙述,排除掉所有意识之外的假定和成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回到思维的直观认识,回到纯粹给予的意识,胡塞尔主张运用“悬置”“本质还原”“先验还原”等“现象学还原”方法。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就是现象学分析意向性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直觉?朱光潜先生说:“见到一个事物,心中只能领会那事物的形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的活动,叫直觉。”直觉是人的思维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理性直观认识,它是感觉与思考、感性与理性、肜象与概念熔于一炉的特殊产物。而艺术直觉则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直觉最基本的特征是: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象学方法论可以在现象学寻找事物本质的方法论中寻找到根.胡塞尔现象学对事物本质有两点"革命性"的认识.一是认为,个体、偶然的存在物可以具有本质,这是对传统本质观"共相说"认识论的颠覆;二是认为本质可以通过"看、直观"获得,这是对笛卡尔以来本质通过"思"获得的方法论的颠覆.但是,现象学本质观也存在两点悖论.首先现象学也以追求客观、确定的本质为目标,可是经过个体主观过滤后的意识(现象)不可能是确定、客观的;其次,通过对主观"前见"的悬置,经验之我不可能还原为先验之我,因为"前见"不可能被"经验之我"悬置起来,也就不可能找到纯粹客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对一般、本质的把握不同于传统的抽象,而是转换了思想的方法。通过悬置传统的认识理论和方法而"面向事物本身",利用直观来把握一般的本质。但是,这个方法仍然落入了历史的窠臼,在本质由个别直观向一般直观的过渡中遭遇"滑铁卢"。这是一个从柏拉图以来就存在的认识论上的千古难题。胡塞尔其后的哲学家们对本质直观也是隐忍不言甚至是放弃,虽然如此,包括本质直观在内的现象学的思想在西方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哲学中,道家主张通过观道达到人生的超越;而佛教的中观思想核心在于万法皆空,这同样也是要达到对俗谛的超越。在西方现代哲学中,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是通过个别事物的被给予性达到对于一般和本质的认识。这些对于外物的观察方式都是对于经验的超越,但超越的具体体现又有所不同。根据胡塞尔的现象学直观理论,"看"这种基本的感性行为可以成为审美的逻辑起点;而道释的心观则为我们考察"看"如何达到事物的意义深层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6.
禅是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艺术的本质是一种体验,艺术直觉所把握的是一个感性世界.但在思维方式上,禅宗的“悟”对艺术直觉有着强烈的影响,艺术直觉与禅宗的“悟”有着一种天然的交织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以悬置、还原的方法在人类生活世界的现象中探寻事物的本质,走向事物本身,是一种对现象或事物本身的直观洞察与意义建构的认识方法论.本体决定存在,存在先于本质.本体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认识本体才能走向事物本身.个体社会化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教育的本体.社会教育总是在对“事物本身”的守望与超越中前行.  相似文献   

8.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最早出现的一种与直观、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同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9.
一、数学直觉概念的界定简单地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1)直觉与直观、直感的区别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而直觉的研究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庞加莱说:“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感觉不久便会变的无能为力。例如:我们仍无法想象千角形,但我们能够通过直觉一般地思考多角形,多角形把…  相似文献   

10.
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给人以方向,艺术给人以联想。一个有了力量、方向和联想的人,就能够穿越时空,力创人间之奇迹。而这当中,理性、感性、悟性又是科学、人文及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性——是面对事物的一种直面反映,它给人一种直觉的美,让人产生愉悦;理性——是缜密思索后的一种表现行为,它透过现象,思考事物的本质,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展示追求的方向;悟性——则是面对事物的顿悟,是对所认识事物经验的整合,而升华为一种境界。这种整合的升华,往往是经验中多学科的交融,是一种神性和灵性。之所以众多的社会学家倡导人的悟性,就是“悟”的…  相似文献   

11.
整体阅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觉探测法。凭借直觉思维快速探测课文整体内容的方法。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感性的语言材料中,很快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中心思想),从而缩短思维的过程。 2.形象分析法。这是采用  相似文献   

12.
一、数学直觉概念的界定简单的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对于直觉作以下说明:(1)直觉与直观、直感的区别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  相似文献   

13.
关于直觉,近代笛卡尔就用其在解析几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后,经过叔本华对理性思维的激烈批判,及彭加勒、波普尔等人的进一步否定,直觉被放在认识论的最高位置。胡塞尔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给直觉以更充分的肯定,认为本质直观,即爱多斯直觉,可以透过经验映射的相似性、经过精神上的递推,把握共同之物;将个别直观上升到观念直观,实现对事物本真的认识和理论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数学直觉概念的界定简单地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1.直觉与直观、直感的区别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而直觉的研究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庞加莱说:"直觉不必建  相似文献   

15.
直觉思维,通俗点讲就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一个最初的印象.举例来说,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大脑凭借对问题的第一印象,又或者是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产生一个总体认识.然后以一种高度概括、简明直接的眼光直指问题的实质,并迅速地解决问题,或者对解决问题提出种种猜测、假设和预演.这些看似复杂的过程,在直觉思维中,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还有我们在解决难题时的灵光一闪,对事物认知的一种顿悟,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感这些也都是直觉思维的表现.直觉思维会随感而发、随境而现,所以直觉思维具有自由、灵活、偶然等特点,而其有时候又直指事物的本质,所以还有直接、明了的特点,同时直觉思维是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也会有非逻辑性和不可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文学艺术审美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文学艺术语言是产生于直觉或被直觉所激活的。  相似文献   

17.
康德关于“美的艺术”的理论不仅触及了艺术的本质因,也协调了他在对美作纯粹分析时提出的看似矛盾的理论。席勒的“人性论”和李泽厚的“建立新感性”理论更清晰地揭示了艺术与人的深层关系,为人的自由的实现寻到了依托,也使“美的艺术”的探讨更为完整。康德发现了“人——艺术——自由”的艺术本质因,为艺术找到了人性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聪明和智慧主要表现在善于用感性直观和经验直觉去把握事物及其规律。也就是用直观、直觉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较多,而通过概念和在实践中反复多次固定下来的逻辑形式去揭示、把握事物本质、掌握发展规律的较少。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不断探求救国之道,在思变中求变。当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有意识地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最能代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也是英国第一艘铁甲妮炫耀武力时,“坚船利炮”给中国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基本上成了中国思…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所谓“感性”是指主体自我借助于感觉经验而形成感性直观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即感性直观形式。他把人类的直观分为经验的直观和纯粹的直观。直观在康德认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德的直观学说反映了康德哲学的调和主义、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实质,但也体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识有直觉的特点,审美主体凭借直觉,无需通过复杂的逻辑推理和理性判断,就能从客体对象的直观形象中,认识和把握美的客体对象,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这里凭借的直觉感性形式,是寓理性于感性形式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新的统一”。可以说,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因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优势,带领学生去欣赏美、创造美。诗歌教学最能体现审美教育中再创造想像能力的提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一、唤起学生各种感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