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底层写作”是近几年中国文坛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从2002年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至今,在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由微至显的过程:2002年,“底层写作”零星出现,如刘庆邦的《神木》、林白的《万物花开》等。2004年,“底层叙事”作为一种异质性的叙述大量涌现,至曹征路的《那儿》在《当代》(2004年第5期)发表,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2006,(3):68-68
《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9期发表杨衍颖的文章《价值提升是民生新闻的下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3.
何正君 《军事记者》2006,(10):68-68
近日,从广西桂林市传来消息,广州军区某工兵团原报道员、二级士官刘教清被《桂林晚报》社聘为记。刘教清在担任报道员8年时间里,刻苦钻研新闻写作和摄影技术,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写出了不少反映军营新貌的稿件,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士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新闻作品500多篇(幅),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战士报》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有关廉价报纸的问题被很多学者研究,如1996年在《新闻前哨》发表的《“廉价报纸”刍议》,1998年在《当代传播》上发表的《“廉价报纸”的定义及我国城市报纸的“廉价化”》,2005年在《新闻爱好者》上发表的《从便士报的发展史看中国都市报的走向》,以及2007年在《南都学坛》上发表的《白话报与廉价报纸——中西报纸大众化发端比较深析》等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与《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合办《新闻与写作》新闻漫画家访谈录之十二 在漫画界,漫画家吴兴宏得到个雅号“官儿漫画家”。他在官场,从1958年开始创作漫画以来一直笔耕不辍,在各报刊发表漫画作品数千幅,有50余件作品获奖。代表作《水深情长》获1984年全国好新闻奖,《三结合迎来春满园》获1996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颁发的国际宣传画二等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孙艳铃,四川宜宾市珙县人,1998年12月入伍,新疆军区某师后勤部医院卫勤连战士,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4次,2007年获《人民军队》报优秀通讯员三等奖,多次被师里评为学习成才标兵,2008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从事新闻写作以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和《新疆日报》等报刊发表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7.
特稿,以什么打动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稿,是近些年来在新闻写作中兴起的一种新文体,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新闻写作门类。从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最初设立的“特稿写作奖”,特稿在国际新闻界的出现和发展还不足三十年。而在国内特稿这种文体的兴起和发展也只有十年。《中国青年报》1995年1月份推出的《冰点》特稿专栏;  相似文献   

8.
《读者文摘》杂志自1922年创办以来,曾经创造了世界发行量第一的奇迹.本文回顾《读者文摘》从华莱士创刊至2009年宣布破产的87年办刊历史,总结了它从“保守的创新”到“创新的保守”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李伯元自1896年离开家乡到上海之后,办报基本上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从《指南报》到《游戏报》到《世界繁华报》再到《诱像小说》,每一份都是娱乐性质的报刊,在他经手后都办得很出色。本文在简单梳理李伯元的办报过程之后,尝试总结了其娱乐办报思想,认为其并非是利用报纸来满足自己写作欲望的"近代报人作家",而是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用写作这种文学形式来发展壮大报纸的"近代作家报人"。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界引起一场争议。2001年至2006年,《新闻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等刊物连续发表争鸣文章,《新闻记者》还刊载编者按推动讨论走向深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2006,(1):60-60
《新闻导刊》2005年第3期发表了郑京湘的文章《拓展新闻写作思维的八种意识》.其中提出了分形思维意识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用事实说话”的争论,是由尹连根引起的:1999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随后《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支持尹连根的观点,接着,陈力丹又在《采写编》2002年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似乎是从更高的层次对问题进行了论述,随后在理论界各有不同角度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95年从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了现在的这个乡政府大院子里上班.到现在十年多了。到乡村工作不久.我就开始为《农民日报》、《重庆日报》和《半月谈》写稿。我读大学是学理论的.以前也没有从事过文学创作.拿起笔来尝试写东西也是偶然。我一直认为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在报上发表是作家才能做的事。读大学的时候.同班有一位同学爱好计算机.常写些相关小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我才发现原来写文章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何奉华 《新闻世界》2013,(5):212-213
鲁迅杂文与新闻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为上海《申报·自由谈》所写的杂文,无论外在构成还是内在精神,都与新闻报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鲁迅全集》收录情况看,鲁迅为《申报·自由谈》撰文,大约从1933年1月24日写作《"逃"的合理化》开始,到1934年8月22日写作《看书琐记(三)》。这些杂文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的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言辞犀利的评论,成功引导并构建当时新闻舆论。本文从《自由谈》的新闻舆论构建视角,对《自由谈》和鲁迅杂文在此方面的作用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5.
韦泱 《出版史料》2010,(2):87-89
书话,作为散文的一种写作形式,时下已日见式微。而我时常会从书架上,轻轻抽出一册姜德明先生的书话集,悠闲地翻阅。这随意翻翻,就翻出了颇多感慨。作为散文领域的前辈作家,姜先生执著这一文体写作已六十多年了。1949年天津解放前后,还在学生时代,他就于《天津日报》《新生晚报》《星报》等发表散文随笔。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08,(2):48-48
央视《新闻联播》从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到1978年1月1日,正式定名播出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具有107年历史的俄罗斯综合新闻周刊《星火》为例,采取内容分析法,勾勒出《星火》周刊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激进民主到叶利钦时期的全面市场化再到普京上台后的有限自由的变迁轨迹。通过对其近20年发展历程的评价分析,揭示俄罗斯转型期政治变迁与媒介生态变化、媒体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在2008年第2期《新闻与写作》发表《提升编辑对问题的判断能力》一文,谈到:读报纸,从标题的设置中,不时感觉到编辑需要提升概括材料的能力。报纸的文章是给人看的,而且应该能够从中得到一些认识上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冰点’98——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由李大同主编,精选1996年——1998年发表在《冰点》上的专题报道而成,读了这本书,我总觉得它的人物报道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同。不同在哪里?我认为根本的不同在于写作理念、写作目的的不同。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于向人们提供可以示范的榜样;或在于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的典型,体现流行的价值观,在这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6,(1):20-20
没有选择,就没有新闻。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必须进行选择。本书收录从1994到1999年在《新闻与写作》上发表的50篇文章,对新闻选择的关键,怎样抓特点、抓重点、抓焦点、抓热点、抓难点、抓亮点、抓急点作了详尽叙述,并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