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抒情"是诗人穆旦在上世纪40年代为超越以往诗歌抒情和想象方式,而提出的一种诗学主张.本文从考察穆旦"新的抒情"得以出现的错杂语境入手,通过分析这一主张的意向及其在1940年代文本实践中的具体情形,探讨它所包蕴的现实性和"中国性",指出在新诗中并不存在先验的本质化的"中国性",只有不断丰富、拓展因而变化的"中国性";穆旦的探索表明,新诗的"中国性"并非与"西方"、"现代"相对,进而言之,所谓中国新诗的"主体性",其来源也不仅仅限于单一的"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是充满了诸多驳杂的异质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的抒情”是穆旦在20世纪40年代自觉的诗学实践。他通过引入叙事性文类的叙事技巧,以小说化的人物视角、抒情主体的旁知眼光、戏剧性处境的营造等叙事手段,创造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抒情道路,使现代诗写作呈展现局面。其诗学意义在于,突破传统抒情境界的限制,拓展现代诗视域,穆旦使诗既成为时代的诗同时也是个人的诗。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早期、中期和后期来考察穆旦新诗写作追求现代性过程及其表现,探讨他的研究型写作和创制“新的抒情”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西南联大学生诗人袁可嘉提出“新诗现代化”、“新的综合传统”、“新诗戏剧化”的主张,同时学生诗人王佐良把诗友穆旦介绍给世界,他们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新诗创作实际,概括出自己的诗学理论,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的研究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主要是T.S.艾略特的“有机综合论”、“艺术转化论”等理论和W.H.奥登的机智、反讽等才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诗人,他们努力超越当时诗坛抒情样式的单调和浮泛,自觉探索新的抒情表达方式,其特点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化抒情,智性化抒情,戏剧化抒情,为丰富新诗的表达策略,提高新诗的智性品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穆旦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传统之间的断层中实践着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反传统"既是继承中国传统,又在开创新诗的"新传统",他正是以直面人生的态度、独特的抒情姿态和陌生的语言表达给新诗以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穆旦诗全集》和《穆旦诗文集》的出版对于推动穆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新诗史意义,其中一些史料的增补可以看出穆旦新诗的改动情况。穆旦的日记、书信和诗作,极端年代特殊的诗人心态、新诗观念和新诗传播方式都为考察建国后的诗人写作提供了崭新而宽远的视域。知识分子的心态史和写作史是在时代语境转换中完成的“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九叶诗人穆旦的诗歌采用理性、间离的人生态度和关照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客观化抒情模式。从文本层面上说这正是由于采用了戏剧化的抒情手法。穆旦诗歌实践的成功证明了戏剧化抒情是新诗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以往的中国新诗,穆旦诗歌在联想的边际上走得更远,穆旦诗的异质性,主要就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上。穆旦诗按意象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面历史现实,以意象的原生状态实行着线性的连缓,直接歌唱时代:一类是以意象的变体为喻体,跳跃式呈现,形成一种内敛而自问的抒情向度,解剖自我。本文讨论的是穆旦诗歌的意象变体手段。文章以诗中频繁出现的“火”为对象,通过分析“火”在诗中的具体变化来说明穆旦诗歌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诗派,又名“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新诗流派,具有现代主义的倾向,自觉遵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而穆旦是中国新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中国新诗派的特点。文章力图通过对穆旦的诗歌分析来透视中国新诗派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初期象征派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主要的诗歌流派,他们在自身发展嬗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对西方文学艺术养分和传统古典诗歌的双重吸收和融化,构建起自己的审美追求与抒情模式。他们力求划清诗与散文的界限,提出了西方象征派诗人所倡导的“纯粹的诗歌”建设的主张。提倡诗的暗示及情绪的流动性和完整性。这些包含对于新诗自身成败教训的艺术思考的主张,奠定了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年鉴”(1998--2010))经过十多年的编选,形成了相对独立而颇具影响的风格体系和理论主张。“年鉴”的前期理论资源,主要有后现代语境下的诗歌、中国第三代诗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所显示出的断裂性与连续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年鉴”的编选。  相似文献   

14.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追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国内局势错综复杂,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振荡下,国内的大部分诗人回应时代士流话语的感召放弃了个体深层经验的开掘转而卷入到集体性淆语之中。以穆旦为首的中国新诗派的众诗人以强劲的主体意识切入现实世界,深度剖析个体内部的深层经验,探索充满极具现代感的诗歌创作。他们以充满智性的、反叛的、异质的诗性探索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诗歌中展现出一个独特的抒情主体形象,为40年代汉语新诗的创作带来一次艺术新变。  相似文献   

16.
周晓燕 《文教资料》2006,(11):98-99
穆旦不仅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现代化,而且在诗的语言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从而成为“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新诗研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感觉到中国新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断被遮蔽的现象。在80年代的朦胧诗运动中,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受到关注并成为新诗研究中长期的热点,其他如创作社、新月派、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现代”诗派等等,每一次研究的突破实际上都是和新诗资料的发现和重新解读密不可分的。在新诗短短一百年发展历史中,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闪光的珍珠被遗失,  相似文献   

18.
一、九叶诗人的新诗现代化理论 四十年代的诗坛活动着一批青年诗人,他们继承戴望舒、艾青、卞之琳、冯至等人开创的新诗传统,进一步探索着新诗现代化的道路,在诗歌创作上成绩斐然。其代表人物便是以后被称之为“九叶诗人’的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提、袁可嘉、穆旦。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办了两个有影响的诗刊《诗创造》与《中国新诗》,虽然它们仅存在一年零八个月,就被查封,但却表现了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和诗歌观念,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九叶诗人不同于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他们试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闻一多对新诗的两个重要的理论要求:“纯形”的诗美理想与“克制抒情”的诗学主张,并阐明了这些理论要求之于新诗现代化历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袁可嘉在40年代的一组诗学论文结集为《论新诗现代化》出版。这些论文代表着那一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最高水平,其指归是中国新诗现代化。袁可嘉构建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诗的特质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指明现代诗是“包含的诗”,是“新的综合传统”,现代诗必须“返回本体”,戏剧化是中国新诗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