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视角,区域科技创业环境是一个由诸多创业要素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稳定性和自组织性等生态学特征.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由创业生态群落和创业支撑环境要素两部分构成,在功能上形成了动力机制、遗传机制、演进机制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特性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Brusselator模型的科学转译,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的判定模型,基于2013-2017年面板统计数据,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并未形成,但数量在逐年上升,且当某一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在某一年份出现耗散结构后,在接下来的一段周期内会保持耗散结构现象的连续性;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整体有序性程度和整体有序性提升潜力均表现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形成耗散结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全面性、灵活性、互动性和协调性四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今技术研发分散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不断打破边界,通过共同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以交互传递价值,合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然而,如何实现价值共创是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四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从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和机制两个层面刻画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之路;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深入探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和治理机制不同构型对促进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单一运行模式或治理机制无法促进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运行模式或治理机制的交互组合是实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最优选择,且存在多条等效路径。研究结果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以及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探究环境引发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熵变,以生态学视角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指标体系,构建基于Brusselator转译模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评价模型。以中国省域划分的29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熵值变动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负熵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较强区域绝大多数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3)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差异加剧,2012-2017年间,总体基尼系数、三大地区内部及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均增大,地区内部差异逐渐成为主要差异来源,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根据环境效应负熵的指标熵权调整政策方向、进一步缩小环境效应区域差异、并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区域辐射功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耦合度模型与熵权法研究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程度,发现目前仅有北京市与广东省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其他地区处于磨合期、低耦合或耦合度差阶段。基于SC模型与雷达图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市76%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指标达到平均指标的115%~486%,成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基于耦合机制进行模型验证发现,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形成多维度交叉影响机制,存在着显明的“一头重一头轻”特征且与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北京市需对耦合度处于相对劣势的5个指标实施补短板策略。各地区培育当地独角兽企业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在于,促进独角兽企业产生与发展,不能只出台支持企业的政策,还需盯住并持续改善各项耦合指标,提高本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耦合等级与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6.
孙聪  魏江 《科学学研究》2019,37(7):1316-1325
企业内部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演化出现的新形态,通过对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运作进行扎根分析,发现海尔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呈现出内外生态跨层嵌套的特殊结构,系统内创新参与者之间涌现出平台模块耦合、多边网络协同等四个协同机制。本案例主要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做出贡献:(1)构建了企业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系统内部成员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外部生态活动,形成生态嵌套结构,打破了已有研究从宏观层面出发将企业视为封闭的同质化节点的局限;(2)探索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创新参与者的关系及结构,提出系统内参与者可通过权威关系和网络效应相组合实现系统治理,是对现有研究只强调核心组织进行持续性主体干预和资源投入来实现系统协同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与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将为现有技术范式和产业格局等带来巨大变革,虚拟现实行业的高资源依赖性决定了该行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研究运用横向探索性多案例分析方法归纳出虚拟现实行业以不同类型企业为焦点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模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协调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导向型创新生态系统主要采用激励与生态链扩张交叉机制;产品导向型创新生态系统主要采用伙伴选择、反馈与灵活性驱动交叉机制;一体化创新生态系统主要采用激励、约束与模块化交叉机制;三类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支撑和驱动了虚拟现实行业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发展。本文不仅有助于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对于虚拟现实行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协调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制造业开始引用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和方法,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变革的关键技术领域,促使制造业的发展理念、竞合关系等产生根本性转变,需要借助创新生态系统的思想进行系统性指导。本文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素,从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支持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价体系。针对每个模块的功能特征,给予了相应的系统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要求,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协同,对于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展开主体分析、政策分析、空间分析及生态分析,并研究了知识协同的流程和机制。[结果/结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知识协同基础,能够通过构建良好的知识协同机制有效驱动创新。  相似文献   

10.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小成  刘立 《科学学研究》2009,27(7):1080-1085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区域响应机制。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可以从构成要素和网络结构两种视角进行分析,并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关联模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结构-功能模型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构建低碳知识生产机制、低碳创新学习与服务机制、低碳创新信任与宣传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生态学理论与区域技术创新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新概念。在此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地发展,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构建过程中,创新的源泉可能来自不同的节点,在短链线性结构模式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应有步骤有计划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模式,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创新系统生成机理与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创新系统在创新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联结企业创新系统和国家创新系统之间的桥梁。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及条件探析了产业创新系统的形成机理,给出了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与模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因92家独角兽企业扎堆涌现而倍受关注,理清背后机理可为我国其他地区培育独角兽企业提供宝贵经验。基于耦合度模型与熵权法研究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程度,发现目前仅有北京市与广东省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其他地区处于磨合期、低耦合或耦合度差阶段。基于SC模型与雷达图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市76%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指标达到平均指标的115-486%,成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基于耦合机理进行模型验证发现,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形成多维度交叉影响机制,存在着显明的“一头重一头轻”特征且与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北京市需对耦合度处于相对劣势的5个指标实施补短板策略。本文对各地区培育当地独角兽企业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在于,促进独角兽企业产生与发展,不能只出台支持企业的政策,还需盯住并持续改善各项耦合指标,提高本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耦合等级与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智力资本的三维协同区域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者此前的系列实证研究结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智力资本的三维协同区域创新模式,并根据协同理论设计了相应的协同机制。通过研究认为培育区域创新能力必须把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及结构资本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实现两个层面的三维协同,一是区域智力资本三要素之间的三维系统协同,二是区域智力资本三要素下属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智力资本三维协同区域创新机制的实现主要包括区域智力资本三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和区域智力资本各要素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机制,以及各要素的子系统与其他要素子系统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行为决策会直接影响区域创新行为及区域的持续发展.企业创新决策与企业所处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特性密切相关,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特性的构成因素(区域创新环境包括区域创新文化、中介组织、所处空间位置、人口结构、信息资源和区域交流网络,企业特性包括企业核心产业类型、年龄、所有制、规模和企业在区域所处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企业创新决策模型,通过数据介绍如何应用模型帮助特定区域中的创新型企业进行产业决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哈肯模型的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的研究是生态工业领域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中的哈肯模型,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方程,以北京、上海等21个省市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反映环境科技进步的环保生产率是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序参量,从自组织理论角度增强了生态工业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这一结论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态系统中的制约与应变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所受到的制约,以及可以采取的应变策略。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制约来自于系统内的制约因子,即技术因子、市场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制度与政策因子。技术创新主体的应变策略是对各种“因子”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自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