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帽子上的兔子图案、马路上奔驰的摩托车以及鱼缸中游来游去的鱼儿等物,想必人们已是司空见惯,可是,有人知道它们在X光的照射下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吗?据英国《镜报》2月13日消息,日前,英国42岁的艺术家休·特维用X光摄像向人们展示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在X光下不同寻常的一面,艺术效果令人震惊。据报道,正是由于他对知名摇滚摄影师Gererd Mankowitz的狂热追捧,在英国放射学会工作的特维早在20世纪初便开始尝试X光摄像和阴影摄像。他借助不同的X光仪器射出的不同强度的X光来拍摄体型不一的物品。在拍摄一些大件或者抓拍威猛的动物时,他会用工业专用的大型X光机,而在拍摄小件时,他则会用类似牙科专用的小型X光机。他所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体检时大多有X光透视这一项,用于检查体内是否出现病变。近年来,一些摄影师觉得X光能够忽略物体表面的一些细微结构,让物体呈现出基本构造。于是,X光摄像开始流行。最近,英国一位摄影师利用X光拍摄植物,让植物呈现出纯洁无瑕的面貌。为植物拍摄X光照片的是英国摄影师休·特维。他  相似文献   

3.
光的波动说     
河南洛阳市东方教育集团第二中学的程瑜博同学问:“什么是光的干涉现象?”这个问题涉及高中的知识,即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在光学发展史中,人们曾对光的本性展开了争论.一派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为代表,主张光的微粒说,即认为光由微粒子组成;另一派以荷  相似文献   

4.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伦琴因发现X射线而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到现在,已有9人因X射线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奖。 X射线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895年到20世纪20年代,是重大发现和迅速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重大突破不断出现。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理论研究和应用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如通过X光衍射提出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等,其内容异常丰富。但这一阶段未能出现第一阶段那样的大突破。70年代前的X光设备的明显弱点是对X光无法调控,无法改变X光传播方向;不能会聚X光,得不到平行X光束;这些弱点限制了X光的应用。70年代开始的第三阶段以来,在这些方面都出现了突破。1972年应用于医学的XCT机的发明并很快趋于成熟,因而美国科学家阿伦·科马克和英国科学家戈·亨斯菲尔德获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10,(9):12-13
自然界充满奇迹,处处隐藏着美。人们在散步时,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然之美,但也有可能错过数不尽的惊奇。这就是摄影师休·特维采用X光进行自然摄影的灵感源泉。近日,特维利用X光拍摄自然界的普通花草,获得了一组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丽画面。特维希望,这种摄影技术能够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被忽视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之友如果一个天体质量足够大、体积足够小,那么它的引力大得就会连光都逃不出去。这种天体就是黑洞。黑洞这一概念刚提出来时曾被人们称作痴人说梦,但科学家的研究日益证明这种天体的确存在,一些科学家还因研究黑洞而出了名,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要算英国科学家霍金。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了黑洞的许多新的怪脾气。英国科学家对由巨大黑洞和小型黑洞发出的X射线辐射进行了比较研究后发现,尽管黑洞其大小各异、质量也相差甚远,但它们在吸收周围气体,同时放射出X射线的过程中有着相同的波动规律,如同快慢不同但演唱音调相同的“同…  相似文献   

7.
17世纪前,人们以为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太阳光是最单纯的.19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让太阳光透过三棱镜,观察到太阳光偏折出一条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如图1,这就是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人海天出行都要乘坐地铁,由于轨道交通客流量大,安全保障就成为重中之重。于是,X光安检机遍布于各个地铁入口,并强制要求每位乘客将随身物品送入安检机检查。目前,北京、上海等不少城市都实施地铁常态化安检。鉴于大家对X光的传统认识,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铁安检机辐射的担忧。那么,安检设备的辐射量是否真的会影响健康呢?疑虑一单次安检仪辐射有害健康吗行李X光安检仪和医用X射线诊断仪一样,都是通过用X光照射被检测对象以获得其内部图像的,但包裹安检仪的辐射剂量要远小于医用X光,因为包裹安检的图像并不需要达到医疗诊断级别的分辨率。检测数据显示,当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回)光线: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2)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8米/秒,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X10’米/秒.(二)光的反射回.反射现象:门)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反射光,人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被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眼…  相似文献   

10.
超强X光     
《科学启蒙》2009,(6):22-23
英国科学家日前宣布造出一种比阳光更要光亮一百亿倍的全新同步X光,科学家可以利用这种超级X光穿透固体物件,扫描出准确度以微米计的影像。利用这种技术,考古专家不用对古文物作出任何破坏也可以巨细无遗地窥探它们的内部,了解它们的各个构成部分和修复次数。这项技术将会对考古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更可大大减少因金属疲劳导致的航空事故。  相似文献   

11.
新闻     
《考古学杂志》2009年03/04月《X光下的木乃伊真相》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以最先进的X光技术扫描了一具有近三千年历史的女性木乃伊,在不开启棺椁的情况下,揭开了她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医用X光图像对常规图像增强算法较敏感、易失真,对此提出一种自适应灰度调整及边缘增强的X光图像增强算法.算法依据X光图像直方图中灰度的分布特点,自适应进行单段或双段灰度拉伸,调整灰度范围并均衡灰度分布,在该基础上叠加DFT频域Butterworth高通滤波信号以增强组织的边缘及纹理信息.实验证明,该算法失真率低、可行性高,对医用X光图具有较理想的增晰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世界教育信息》2014,(19):44-44
正根据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的"汤浅定律",世界科学中心从意大利开始,经英国、法国、德国至美国,历经了五次转移,每次的平均周期为60~80年。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亚洲,乃至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学术中心。英国教育评估组织夸夸雷利·西蒙兹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QS)在2013年发布了亚洲大学排名榜,认为亚洲大学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进展,有可能在20年内超越西方大学。中国学者们也在深入探讨将北京建设成为全  相似文献   

14.
陈仁政 《物理教师》2001,22(9):37-38
1901年12月10日,伦琴以X光的发现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今正好100年.在这100年中,我国科学家胡刚复、叶企孙、吴有训、余瑞璜、黄昆、张文裕等也对X光和如何利用X光进行了卓有成就的研究,成果令世界注目。  相似文献   

15.
丁达尔效应     
原来这叫"丁达尔效应",也叫丁达尔现象.186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研究了这种光的散射现象,他发现若令一束汇聚的光(比如激光笔)通过胶体,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福光",大概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吧.  相似文献   

16.
美国、英国等北约国家正在加紧研制一种新型激光武器,它在瞬息之间可使敌方士兵变成瞎子,并且能导致神经性疾病。这是英国《星期日泰唔上报》今年1月8日披露出的一则惊人消息。 光中之王 激光,也称“死光”,它是利用光、热、电、化学能或核能等外部能量,激励物质使其受激辐射而产生的一种人造奇光。激光自1960年7月在美国问世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的关注。原因在于它的亮度相当人们日常所见太阳光的100亿倍,迄今地球上一切光源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只有氢弹在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介绍了X光透镜的原理、制作方法及其在X光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简言 《初中生之友》2014,(10):54-55
很多人每天出行都要乘坐地铁,由于轨道交通客流量大,安全保障就成为重中之重。于是。X光安检机遍布于各个地铁入口,并强制要求每位乘客将随身物品送入安检机检查。目前,北京、上海等不少城市都实施地铁常态化安检。鉴于大家对X光的传统认识,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铁安检机辐射的担忧。那么。安检设备的辐射量是否真的会影响健康呢?  相似文献   

19.
把光停住     
光大概是自然界中最不可捉摸的东西,它从来不会在一个地方停住,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追上它,更没有比它还快的物质。壬。果我们能把光捕获,把它停住,将完全笔直的光弯曲成闭合的光环并限制在弯弯曲曲的螺旋回路中,会出现什么呢?如果这一设想成为现实,人们就可以建造效率极高的激光器并能够用可见光代替X射线清楚地透视人体组织的医学成像装置,还可能制成以光速处理数据的光计算机。光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相近,只是用光代替了电。但要制造光计算机,就得精确控制微小光束,并将它们保存片刻。多年来,物理学家一直试图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一微观粒子的二象性二象性是从对光的本性认识讨论中提出的。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是螺旋上升的。早期,牛顿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惠更斯倡议的光的波动说,只是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经过菲涅尔、杨氏等人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证实后,才被人们普遍承认。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经过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工作,肯定了光是电磁波。而光电效应及黑体辐射的规律揭示出:把光看成只有波动性是片面的,这又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光的粒子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