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空间正义是公共管理学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空间正义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总结出人文关怀、权益保障和需求自由等价值取向,并提出了应对城市空间正义缺失问题的路径。基于对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未来的城市空间正义研究应当聚焦本土创新,形成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共同体,着力推动城市公共资源共享和大数据城市空间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在急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引发了许多城市空间问题,城市权利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经列斐伏尔和索亚对城市权利问题的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城市权利思想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哈维作为一位紧追时代步伐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也提出了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城市权利思想。城市权利关乎世界城市化的方向甚至世界未来的总体格局,也关乎中国城市化的方向、质量甚至历史命运。研究城市权利成为指导我国以人为本及以空间正义为走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空间正义"作为批判社会理论"空间转向"的一个积极成果,日益成为社会和政治行动的目标,成为人们进行理论和经验分析的焦点。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宏观的全球、中观的区域以及微观的城市内部空间全方位的空间批判,揭示了资本积累造就了断裂式和碎片化的空间关系:全球范围内的中心与边缘的对抗、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与乡村的断裂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的碎片化。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寻求空间正义不仅通过空间视角对资本积累展开批判,而且也落脚于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全面变革。在当代现实语境中,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空间正义问题的剖析,梳理其空间正义思想,无论是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加以规范和指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空间,还是对资本主义展开空间批判,捕捉"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幽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界流行着一股城市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思潮。由这股思潮催生的空间研究范式认为,城市空间不是一种纯地理学概念,而是个体生存状况和社会正义状况的一种哲学阐释。城市空间的理论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其主要问题是以正义和活力为核心要素的空间秩序问题。厘清上述问题,对于分析和解决我国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界流行着一股城市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思潮。由这股思潮催生的空间研究范式认为,城市空间不是一种纯地理学概念,而是个体生存状况和社会正义状况的一种哲学阐释。城市空间的理论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其主要问题是以正义和活力为核心要素的空间秩序问题。厘清上述问题,对于分析和解决我国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正义是保证城市主体之间空间权利的平等,满足不同主体之间空间权益的基本需求。城市正义的空间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城市正义必须保证一种差异的状态。城市的差异性特质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困境与挑战。城市治理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城市差异、规范城市差异并推动城市差异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7.
城市区域正义是当代西方城市哲学的重要范畴。作为空间正义的一个子概念,城市区域正义的价值诉求既具有同质性,又具有异质性,是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辩证统一。同质性旨在谋求区域城市的协同发展,主张通过建立"网状结构"的认知图式和空间集聚的发展路径实现其目标。异质性旨在实现城市意向的差异多元,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深刻把握城市区域正义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丰富内涵,对于推动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展现丰富多彩的城市意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慧  赵航 《教学与研究》2022,(11):122-131
列斐伏尔将都市社会视为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阶样态,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建构了都市社会的三维图景:经济上,摒弃资本逻辑,形成差异空间;政治上,保障城市权利,寻求空间正义;文化上,克服异化状态,走向“总体的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对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如何推进、城市社会如何发展等现实问题,我们可以从列斐伏尔所描绘的都市社会图景中获得批判性的理论借鉴,即以差异空间探索城市空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以空间正义保障城市居民各方面诉求、以“总体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数字赋能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时代条件之下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中心—边缘"全球化空间结构致使全球问题纷繁复杂,全球空间非正义问题成为当代全球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为视角看待和处理当前空间非正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多琳·马西等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范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视域下的一种新的空间正义的全球化架构,这一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促进全球空间正义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空间是公民社会学习的重要场所。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存在过度审美化与审美极化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城市生活的空间之争与审美霸权,导致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缺失。失去了公共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自然无法成为公民学习的场所。恢复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需要审美批判。基于审美批判的公民学习是一种构建以审美正义为价值基础的学习环境的主体化公民学习,是一种旨在建构一个平等交往、令人愉悦的宜居公共空间的民主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索亚的后大都市批判思想致力于解构与重构后大都市,对于我们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后大都市空间的非正义具有启发性。“后大都市”的基本含义是现代都市宏大叙事的瓦解和后大都市形态的“重构”,索亚将后大都市描述为一种以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加剧为特征的城市形态,是多核心、碎片化、离心化、流动化的城市区域,也是堡垒化、超真实的城市空间。城市资源的不平等分布是后大都市空间正义缺失的最主要和最明显的表现,而空间中存在的歧视性偏见使空间非正义问题更为突出,同时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监管形式使被剥削者丧失了对抗的能力。索亚认为,想要跨越阶级、种族、性别的边界,实现城市空间权利的平等,需要新空间意识去驱动受地理不正义影响的人群,使其通过建立边缘群体联盟争取空间权利的平等。但仅靠边缘空间反抗霸权还不足以保证使后大都市走向更大的区域民主和空间正义,因此索亚的后大都市批判思想具有无法摆脱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大卫.哈维从城市的居住分异、空间剥夺和空间异化三个方面展开了对西方社会城市空间的伦理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不平等、不正义与土地资本及金融资本的内在关联性。大卫.哈维的城市空间伦理学批判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用源自集体理性的公共选择规范资本运营,用健全的保障制度抑制空间分配不公,用价值理性引导城市空间消费。  相似文献   

13.
教育正义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它不仅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大众沉思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当代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正义问题。本刊约请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正义的概念辨析、教育正义的二重性、教育正义的境界、课程内容的正义性以及教育结果的正义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正义的教育政策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教育正义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它不仅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大众沉思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当代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正义问题。本刊约请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正义的概念辨析、教育正义的二重性、教育正义的境界、课程内容的正义性以及教育结果的正义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正义的教育政策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教育正义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它不仅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大众沉思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当代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正义问题。本刊约请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正义的概念辨析、教育正义的二重性、教育正义的境界、课程内容的正义性以及教育结果的正义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正义的教育政策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正义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它不仅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大众沉思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当代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正义问题。本刊约请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正义的概念辨析、教育正义的二重性、教育正义的境界、课程内容的正义性以及教育结果的正义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正义的教育政策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教育正义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它不仅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大众沉思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当代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正义问题。本刊约请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正义的概念辨析、教育正义的二重性、教育正义的境界、课程内容的正义性以及教育结果的正义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正义的教育政策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需要重新认识空间的重要性,突出空间理论视域。空间实质上是现实社会关系的体现,表现了现实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关系。空间的社会性必然产生空间正义问题,而一个合理的社会应该保证收入、财富、商品和服务的公平分配以实现空间正义,同时空间正义需要制度保障。当代空间正义能够有效合法地保护人们的空间平等权利,协调在空间资源关系上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空间正义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城市环境的伦理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环境建设是包括城市功能规划、城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旨在创造便于市民公共生活的空间,同时涉及各种利益矛盾之间的协调与制衡,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针对中国当代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权利审美、社会正义与公共空间、弱势群体、“伪生态”等社会和伦理性问题的批评式解析,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及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面对西方空间正义思潮的指摘,学术界亟须捍卫马克思恩格斯空间正义思想的真理性与完整性。马克思恩格斯聚焦空间正义“何以产生”“何以突围”“何以实现”三大核心议题,建构起“空间批判——空间革命——空间重构”的空间正义新范式。其中,空间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微观空间区隔化、中观空间断裂化、宏观空间对抗化的资本动因;空间革命提出了生产力革命、伦理革命、暴力革命的无产阶级空间解放方案;空间重构展示了正义生长的崭新制度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平等空间、美好空间与良善空间的建构中,塑造生产正义、分配正义与伦理正义。马克思恩格斯空间正义思想为21世纪的城市规划与美好空间生产提供了理论指针、行动指南与制度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