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已走过第六个年头,这些年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科委和市经信委以及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谈家桢奖的成长和进步与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委员会的各位专家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心密不可分。今年主要创新工作和改进思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11月10日,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大学隆重举行。12位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工作者获得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其中,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主任韩家淮,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张学敏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陈代杰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奖励》2011,(3):48-48
本刊讯 2010年12月20日,第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在上海揭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贺林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廷析等10位青年学者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相似文献   

4.
蒋昕捷 《上海教育》2009,(15):56-57
2008年12月19日,首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在上海揭晓。或许因为谈家桢的突然辞世,颁奖典礼办成了一场追思会。生命科学成就奖得主、谈家桢的"关门弟子"薛京伦教授,更是直接把有关其学术成就的报告改成了怀念恩师的感言。  相似文献   

5.
国内     
正第十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11月18日,第十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邓子新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武维华获成就奖;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王宁利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获临床医学奖;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获生命产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记者孙秋霞)6月1日上午,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获奖科学家颁奖。2016年是陈嘉庚科学奖和青年科学奖定位调整后的第一次评奖。科学奖定位调整为: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青年奖定位调整为: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经过400多位国内外评审专家、各评奖委员会和基金会理事会成员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共评选出2016年度陈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14,(3):80-80
正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TWAS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校长等职。饶子和长期从事与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9000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3项。饶子和曾获"陈嘉庚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第里雅斯特科学奖"(Trieste Science Prize)等科学奖项多项。于2009年、2010年分别被香港浸会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5月当选为牛津大学Hertford学院Senior Fellow,2011年11月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盟(IUPAB)候任主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14,(2):65-65
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推荐工作自2013年1月初正式启动,至3月31日截止。经过形式审查、有效候选奖项评审会议、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奖项评审会议和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评选出6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5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相似文献   

9.
4月3日,第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共有64位学者获得提名,其中包括7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评审(奖励)委员会主任惠永正,杨浦区区长金兴明,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陈杰、谈家桢先生家属代表谈向东等出席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0.
正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主要奖励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为发展地质科学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其下设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除荣誉奖外,共选出获奖者不得多于15人,获奖者一生  相似文献   

11.
沃尔夫数学奖(Wolf Foundation Prize in Mathematics)是沃尔夫奖的一个奖项,每年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获奖者由基金会的评奖委员会(邀请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组成)选出.由于评奖委员都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获奖者都是在本领域内闻名遐迩的人物,因此沃尔夫奖可以说是一种终身成就奖,这两点使沃尔夫奖名声大振,人们认为沃尔夫奖是可以和诺贝尔奖媲美的重大科学奖,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奖励纵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 最高科学奖--Nserc Herzberg 金质奖章( The Gerhard Herzberg Canada Gold Medal)NSERC (加拿大科学与工程委员会)的最高荣 誊奖,也是加拿大国内的最高科学奖。 该奖的设立宗旨是纪念Herzberg博士, 加拿大197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以奖励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持续影 响力和高水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并 且希望通过这样的奖励形式来提高公 民的科学意识。除奖章外,获奖者将得  相似文献   

13.
(记者李白薇)12月8日,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暨2012’中国管理科学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表彰了在管理科学理论研究、管理实践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而荣获本届管理科学奖的单位和个人,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有关单位负责人围绕当前管理科学前沿理论与最新实践进行了解析。300多位与管理科学工作相关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大会。第三届管理科学奖评选活动于今年3月起接受申报,经过形式审核、评审委员会的初评和复评产生了管理科学奖(学术类、实践类)获奖者9名,管理科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2日,傅廷栋院士在意大利领取了2003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科学家奖。2003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科学技术奖的专家共8人,我国只有傅廷栋院士在农业科学领域获奖。 11月底,第三世界科学院在总部所在地意大利颁奖,把2003年度农业科学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以表彰他对甘蓝型油菜自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23日,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为获奖者颁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等出席大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16.
国际     
<正>"科学突破奖"揭晓12月5日,第五届"科学突破奖"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揭晓,9位科学家和1支团队因在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学及数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分享了250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生命科学奖授予了Stephen J.Elledge、Harry F.Noller、Roeland Nusse、大隅良典和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届(200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近日在北京揭晓,共有3部著作和10篇论文分别获得著作奖和论文奖。我校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著作《2003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获得著作奖,这是我校经济科学研究首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奖励》2013,(2):34-34
根据《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有关规定,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推荐工作从2013年1月1日同时启动,至2013年3月31日结束。现将推荐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2014年度推荐陈嘉庚科学奖的6个奖项为:数理科学奖(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二、推荐的奖项应符合陈嘉庚科学奖的定位和标准。陈嘉庚科学奖奖励近年来获得或被认定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原创性技术成果,以奖励成果为主,每个奖项获奖人数最多不超过3人。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民间力量设奖中,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已然成为一个标杆,它的设立开启了科技奖励的国际化大视野。有个形象的比喻:物理、化学和医学等领域最优秀果实都被放入了诺贝尔奖的篮子里。诺贝尔奖精神在中国如何生根?200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以发展求索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颜丹平     
<正>颜丹平,湖南湘潭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从事构造解析学、盆山构造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发表科研论文、出版专著1 50余篇/本,获国土资源部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地球科学概论"、视频公开课"走近地球"负责人,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先后承担本科生"构造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等教学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 5篇。先后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 1)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2014)等。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18)主要成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