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是一种全优的服务理念。对于科技奖励来说,品牌意味着一种传承,意味着在评奖公平性、规范性、制度性以及知名度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虽已初具规模,但真正称得上品牌的却不多。作为社会力量设奖管理的归口部门——国家奖励办社会奖励处在过去一年中,无论是规范管理、登记、监管还是政策引导,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中。一个科技奖励品牌培育的平台在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武维华针对“完善科技评价奖励制度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发言,他提出要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延长国家科技奖参评项目的最低完成年限,改自报奖励为推荐奖励,大幅度精简省、部级科技奖,逐步引入国际同行参与基础研究奖励评审,引导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力量创建优秀奖励品牌。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国家奖励办公室召开了“全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工作研讨会”,对我国社会力量设奖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国家将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事业的发展, 并对社会力量设奖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作为一项旨在激励和推动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新设  相似文献   

4.
截至2009年11月,经科学技术部批准共设立了201项面向全国和跨省级行政区的社会力量设奖,其中190个奖项已经开展奖励活动,在不同领域发挥着激励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功能.那么,目前社会力量设奖在我国科技奖励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遭遇了哪些发展瓶颈?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怎样创建"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科技奖励体系"?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科技奖励办)主任陈传宏.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能力的重要指标。为鼓励自主创新,我国建立了包括院士制度、职称制度、科技成果的产权激励制度等在内的自主创新激励体系。就科技奖励而言,我国设立了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五大奖项所组成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然而,国家奖励毕竟数量有限,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庞大的科技奖励群体的需求。社会力量设奖作为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涵盖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积极作用。而如何发挥好社会力量设奖激励创新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奖励》2005,(12):77-77
(本刊讯)近日,河南省科技厅开始接受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申请。凡拟利用非财政资金或者自筹资金,面向社会设立经常性的科学技术奖的省内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均可以申报设立科学技术奖。经批准并向科技部备案后,申请方即可开展科技奖励活动。社会力量设奖是我国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组成部分。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成果或者做出贡献的个人、组织。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按照《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科技部批准登记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力量设奖)已达101项,应该说社会力量设奖数量已初具规模,奠定了基本格局。当前,随着社会力量设奖事业的发展,如何正确引导社会力量设奖健康发展,做好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就成为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急待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07,(4):31-31
近年来,我国航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成果丰厚;同时我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从军用向民用领域迅速扩展;国家科技奖励政策也转变为以社会力量设奖为主体、国家奖励为引导,鼓励社会力量设奖。为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航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航空科学技术发展,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会讨论同意设立“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并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主管部  相似文献   

9.
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是一种全优的服务理念.对于科技奖励来说,品牌意味着一种传承,意味着在评奖公平性、规范性、制度性以及知名度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虽已初具规模,但真正称得上品牌的却不多.作为社会力量设奖管理的归口部门--国家奖励办社会奖励处在过去一年中,无论是规范管理、登记、监管还是政策引导,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中.一个科技奖励品牌培育的平台在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发挥科技奖励的引领作用 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建立科技奖励制度,对在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重大科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是党和政府对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的肯定,是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科技奖励促进了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跨越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多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对科技奖励工作给予了高度重  相似文献   

11.
为逐步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加强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奖励》2011,(5):40-41
1999年12月26日,科学技术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正式出台,2006年,该管理办法被修改和完善。经过12年,分布在各行各业的百余项社会力量设奖如火如荼,有的甚至已经树立为行业奖励的品牌。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社会奖励处在陈志敏副主任的带领下走访各地,开展了调研活动。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一起关注社会力量设奖。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交流和研讨各地、各部门开展省部级科技奖励和地方社会力量设奖的经验,检查落实《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科技部令第2号)的实施情况,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省部科技奖励和  相似文献   

14.
国际科技大奖作为激发全球科技人才活力、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实施的重要举措,为设奖国家带来丰沛的创新源泉,也为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注入强磁场。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科技奖励发展脉络,研究社会科技奖励面临问题,调研重要国际科技奖项成功办奖经验,分析创设国际科技大奖的机遇,指出我国创设国际科技大奖的现实路径。我国社会力量创设国际科技大奖应明确奖励组织形式,定位一流科技大奖;制定提名评奖机制,提供公正制度保障;重视奖励宣传推广,提升科技大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对科技奖励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以激励自主创新为主要目的的,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09,(10):60-60
1999年奖励制度改革后,省级地方政府设奖得到了规范发展,社会力量工作成绩显著,奖励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奖励力度和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奖项设置体现了本地方/部门特色和需求,并成为推荐国家科技奖励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奖励》2005,(12):63-65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奖励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新局面。科技部将表彰一批积极推动科技奖励工作发展的先进集体和长年默默无闻地战斗在科技奖励战线上的优秀工作者。为体现本次表彰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对国家科技奖励先进集体优秀工作者表彰活动的监督,现将本次表彰入选的69个先进集体和156名优秀工作者(部分人员在相关部门内部公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网站”上公布,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奖励》2007,(7):52-55
2月2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6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的各个奖项虽然已经颁布,但是温总理在大会上关于"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讲话还是如同和煦春风一般拂动着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以及热爱科学事业的人们的心。为了更好的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奉新精神,普及全社会对于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奖项目的了解,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国家科技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获奖项目巡展"活动,活动由国家奖励办公室承办,《中国科技奖励》杂志社与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协办。  相似文献   

19.
社会力量设奖是相对于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而言的。长期以来,各项社会力量设奖在推动相关学科发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5月,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有196项,其中的办奖种类已经基本涵盖齐全,既包括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学会协会设奖,也有由科学家或企业家捐资设立的奖励,还有各类基金设奖等。众多的社会力量设奖,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2月,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力量设奖的登记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03年底,《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科技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