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时节雨纷纷。爷爷,天堂里也在下雨吗?苏州一直在下雨,淅淅沥沥的,这清明的雨是天上人间的信使吗?爷爷,此时此刻好想您,好想,好想……从您走的那一刻起我开始相信,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您生病的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会给您打一个电话。唯有那一  相似文献   

2.
汾阳市     
《记者观察(上半月)》2009,(7):F0002-F0002,I000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在汾阳杏花村所作。  相似文献   

3.
<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这是古代诗词中为"蜡"赋予的特殊内涵,寄托了古人诸多的情思,而在清代四川南部县,白蜡作为一种土产物资,也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有不少关于白蜡的记载,而在其中,以白蜡的产销、代购、纳厘等为主要职能的新镇坝白蜡分公司走进了笔者的视野。那么,在档案中,关于分公司的创办、运行、职能以及弊端有着怎样的详细记载?分公司创立的种种  相似文献   

4.
编辑做标题,主要的表达工具是文字;但还有一种辅助的表达工具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标点符号。我国古书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如何断句,何处加标点,往往意见分歧,各有各的解释。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家喻户晓的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人通过改变排列形式和标点符号,将它变成“戏剧小品”: (清明时节。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将这首诗改为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标点符号的妙用。标点符号是随五四新文学运动由外国引进的新事物,与白话文产生的年代大致相同。从此.标点符号便成为文章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报纸越来越重视发挥标点及其它符号在新闻标题中的表达作用。标点符号,能表达神态,加强语气,标出情感,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11,(4):F0003-F0004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4月,中国人都要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重要习俗。那么,曾经侨居中国的外国人是如何安葬逝者、追悼先人的?上海市档案馆珍藏的法租界公董局相册中,有一组拍摄于1941年3月18日的葬礼照片,葬礼的主角是一个名叫让·吉奥利特的法国人,他不是普通的侨民,  相似文献   

6.
<正>南部县制盐历史久远。清代和民国为鼎盛时期。笔者根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南部县民国档案》《四川盐政史》及馆藏其它档案史料对南部盐业的兴衰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梳理。一、南部县概况南部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总人口131万。县境东接仪陇、蓬安,西邻盐亭、梓潼,南靠西充、顺庆,北连阆中、剑阁。南部县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就已有人垦植。在《尚书·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同志曾经指出:“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无足轻重。”标点同样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甚至可以影响到诗文体裁的变化。下面不防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果改动它的标点,不但诗意有变,而且即成一首绝妙的词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8.
张力 《档案天地》2009,(6):62-63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心中最不愿盼望的日子来了!失亲之痛,平日里郁积的泪水和悲痛,在这一天人们会向逝去的亲人挥泪诉说。一座座墓前升起的青烟.燃烧的灰烬.也算是告慰了九泉之下孤独的灵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便是人们祭祀亲人.表达哀思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正>梨花淡淡随风起,细雨纷纷清明至。四月,梨花飘香,正是清明时节。清明,是我们缅怀和祭奠亡灵的日子,无论身在何处,祭祖都是一项重要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对桑梓的思念。清明按照旧的习俗,扫墓上坟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  相似文献   

10.
《四川档案》2013,(4):48-48
日前,南部县档案馆在整理和数字化馆藏民国档案时,发现了一批零散清代档案。这批清代档案约三、四百件(一事一件),主要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官府文书和民间文约。这些档案无疑是对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被发现、现已进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编辑做标题,主要的表达工具是文字;但还有一种辅助的表达工具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标点符号.我国古书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如何断句,何处加标点,往往意见分歧,各有各的解释。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家喻户晓的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人通过改变排列形式和标点符号,将它变成“戏剧小品”:〔清明时节。  相似文献   

12.
<正>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俗因地而异,南部县地处川北四川盆地边缘,多山,位置偏僻,清代这里的民风习俗如何?各种书刊记载较少,语焉不详,即使在《南部县志》中也只见"略"字而已。可喜的是,在南充市档案馆保存的《南部档案》中却有不少档案记载着这里的社会风俗,特别是民间婚俗,它们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南部县的风土人情,而且突出地体现了当地的地方特色,为我们了解川北的民风民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上海每年要火化8万名死者,目前苏州的公墓已有近20万上海亡灵,年年清明车满为患,今后亡灵何处栖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又到了踏青扫墓的忙碌时刻。多少年传下来的民俗民习自然不容易改变,不过,近几年,上海市民的清明扫墓却有了新的趋向。前些天,苏州市有关方面发出惊呼,姑苏城外公墓车满为患,最高时每天达到2400辆,倘以10米一辆的车距计算,车队绵延可达20多公里。今年4月2日是清明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凌晨4点多钟,人民广场西藏路口、延安路、常  相似文献   

14.
胡剑 《四川档案》2014,(3):36-37
<正>惩治腐败、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是我党在政权建设中的一贯要求,它是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保证。即使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也注重吏治的清明。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等,都有一批清正廉洁的官吏以他们"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形象感召着世人。在南充市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也有一些清代县官廉洁从政方面的档案资料。从顺治四年(1647年)  相似文献   

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英灵归何处?永驻寻常百姓心。八十四年前的清明节,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济南纬八路刑场。22位戴着沉重的手铐脚镣,被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反动军阀韩复榘诬为"宣传共产邪说,供认加入共匪,意图颠覆国民党政府,阴谋暴动"的"红匪"的共产党人,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被执行枪决。他们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反动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高唱着雄壮  相似文献   

16.
胡剑 《中国档案》2012,(4):78-79
四川省南部县历来具有重教兴学的传统。据《南部县志》记载:早在隋开皇初年(581年),该县就建儒学于县治(县行政首长所在地)之西。在科举时代,南部县共产生了进士120人,状元3人,举人123人。晚清时期,南部县重教兴学蔚然成风。翻阅《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可见一位"才识宏通、尽心民事"的知县章仪  相似文献   

17.
<正>翻阅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关于整治"滥办酒席",杜绝奢靡之风,其中既有民间崇俭戒奢的强烈呼声,也有官府严禁恶俗流弊的若干禁令。古人崇尚节俭的美德,对于我们今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奢靡之风一度盛行民间强烈呼吁严禁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自古以来,南部县人就以勤劳节俭著称。《清代南部县衙档  相似文献   

18.
王晓春 《历史档案》2007,(1):131-132,135
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保藏有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17882卷,是清代南部县衙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是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外交等在地方的缩影.档案时间跨度为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没有断代,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且,档案涉及的地区广泛,辐射川北,全川,西南以至内地许多地方.南部县衙门档案按形成时的原始形态分类保存,吏、户、礼、兵、刑、工、盐七房档案完整,档案形成的固有联系得到尊重,极具原始性、系统性.其内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档案》2008,(6):27-28
现藏于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的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是清王朝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县衙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它真实地反映了清代从开国到覆亡共256年在四川南部县的统治历史,是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教育、文化等在地方的缩影,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清朝中央政府的政令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南部县在清朝长达两个多世纪统治中的历史变迁,是目前国内时间跨度较长、较为完整系统的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  相似文献   

20.
档案著录是档案整理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既往对于清代档案著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案卷级著录,而对文件级著录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著录为例,详细论述清代地方档案文件级著录的标准及实践中的著录项目、管理、流程与审查等,以弥补档案文件级著录研究之不足,并为清代档案及其它档案的文件级著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