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不尽意","成文"以"尽意",这是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的基本思路之一;能使诗达到"意无穷"境界的乃是诗之"象外之象"、"声外之音",则是其另一重要基本思路;这两个基本思路联系在一起,构成汉语古典诗歌语言哲学完整的内在理路.以"意无穷"为最高境界的汉语古典诗歌,昭示着这样一种文化精神追求在诗歌的形式创造过程中,汉语通过对自身形式有限性的不断超越,不断超越着自身表达功能的有限性.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这种深层的语言哲学思想,是思考汉语现代诗歌乃至现代语言哲学的一些相关理论问题等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金顺淼 《文化学刊》2022,(6):219-222
在白居易留存下的近三千首诗歌中,“雪”意象共出现148次,在“雪”意象的运用中,最令人所熟知的便是借“雪”来营造闲适、孤寂、悲凉等意境,但其中也有不少暗含着对人生路途充满着艰难与险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白居易诗歌中的“雪”意象,可以通过对当时诗人所处的生活背景的分析,来探究其不同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张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3):178-182+194
钱锺书对于“以史证诗”虽然多有批评,但其学术研究中却多有采用之者,这一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宋诗选注》之中。《宋诗选注》中的这些“以史证诗”的诗学批评在思想理路和实践层面上显示了“以史证诗”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具有的活力和价值——即“以史证诗”不仅仅只是通过历史史实的考据证明诗歌所反映现实的真实性,亦可反向释证诗歌的艺术虚构性,阐明诗人的隐含的现实寓意。钱锺书的“以史证诗”所展示的以文学为本的学术品格对中国诗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实质上看,妙悟与活参都是佛教禅宗提出的把握真如佛性即佛教最高真理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妙悟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的超越语言和逻辑的直觉性特征,而活参则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对佛教教义僵死理解的破除和摒弃。受以禅喻诗风气影响的中国古代诗论家将妙悟、活参的佛禅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将其提升为重要的诗学解释学原则。妙悟与活参的诗学解释学原则不仅蕴含有极富民族特色和极有价值的文学解释学思想,而且与西方现代解释学理论也存在某种契合。  相似文献   

5.
艾珺 《文化学刊》2013,(4):181-186
在中国文化史和伦理观念中,"小人"出现于何时?大概是一个颇难考据清楚的话题。不过,现存的历史文献可以证明,至少在春秋战国的《论语》等先秦儒家及"百家争鸣"的各家典籍中,即已形成了相关的观念并大量见诸各家的文字阐述。  相似文献   

6.
传统语法大致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类。通过对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动词的正确用法,也可以更好去研究关于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相关的语义问题。1978年,Perlmutter第一次提出了非宾格动词假设,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这一假设推动了学术界对于不及物动词的语义相关的句法现象的讨论。"王冕死了父亲"作为汉语不及物动词运用的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句子,引发了多年讨论。许多语言学家从"生成"和"糅合"等方面对该句子进行了分析。作为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具体运用,从多种角度再对这个句子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特殊运用以及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具体语用。  相似文献   

7.
刘亮  李音翰 《文化学刊》2022,(4):202-205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个“是”,一个是判断动词,另一个是焦点标记,前者处于句法结构中的较高位置(CP域),后者则处于较低位置(VP域)。利用这两个不同的“是”,可以构成成分位置相反但语义相同的可逆句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歧义句,借助句法制图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在自然语言中原本不被允许的句法和语义错配现象。  相似文献   

8.
伴随现代社会结构转型所凸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矛盾如何化解"的时代疾患作为黑格尔国家与法哲学中的核心论题被深刻指认,并为马克思所洞见和承袭,其作为马克思哲学中持续在场的问题视域与价值范导,构成了促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概念最为根本的问题背景及马克思转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层动因。同时,这一哲学问题的接力过程无疑亦显示了黑格尔哲学对于马克思哲学建构难以截断的启发性关联,并使马克思哲学中隐在的政治哲学资源由以因之开显。  相似文献   

9.
李玉光  关浩 《文化学刊》2008,(2):118-122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都成功"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关注所有学生,尤其是完成学业有困难的学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取得成功。金泽工业大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下,以"四维一体"为教育载体,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和实践的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英国、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早期通过本国语言的强势推广,不断扩大其殖民地版图。如今凭借建立在“同轴圈”理论基础上的语言推广逻辑,仍在世界语言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言、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借鉴英语、西班牙语对外推广经验的同时摒弃其殖民扩张逻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内推进语言文化“同心圆”式传播,是汉语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雷威安Andr啨L啨vy教授系法国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知名学者和翻译家。他 1 92 4年生于天津 ,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培育了他的“中国情结”。青年时代回法国接受西方正规教育 ,巴黎大学毕业后 ,曾先后在越南、锡兰、日本、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任教或研究 ,达二十年之久。他从亚洲回到法国后 ,继续从事亚洲文化和汉学研究 ,曾先后担任过波尔多大学中文系和巴黎第七大学东亚语系主任 ,其著译甚丰 ,主要的有《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白话小说》、《中国古典文学概览》、《金瓶梅词话》、《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 ,为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创新意识产生得很早,在秦汉典籍之中就可以见到大量的文字记载。千古以来,这种创新意识在政治、人生、哲学、伦理、文学等人文层面展开,其表现富于美学意味。中国古代的创新意识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涵,它昭示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一种奋发进取、刚健有为的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特质;永在追求、永怀希望的理想色彩。虽然各种思想派别在创新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各异,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绝不保守倒退、抱残守缺,而是主张温故知新、吐故纳新。然而也必须承认,中国人在科技层面上创新意识相对薄弱,这与人文层面上创新意识的强劲有力恰恰形成鲜明对照,这也给中国古典美学带来了特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文论和现当代文论之间的转化 ,要“参伍以相变 ,因革以为功” ,才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对古文论传统的研究 ,目前不是“收工” ,而是要大力加强 ,使古文论在现当代文论建设中 ,起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当代文论体系 ,离不开中国自己的传统 ,在此基础上再吸取外来的东西。正确对待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 ,无论是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变"论诗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传统,源于<毛诗序>的"变风"、"变雅"说.元人在传统"正变"说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宗唐"的逻辑理路,并通过由"世次"论到"体制"论的重心转移,确立了"唐音"这一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范式,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唐诗接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大量“谓之”话语———以“谓之”、“之谓”作为表达式的言论 ,既是形而上学式的“独断” ,又是心性的价值定向能力的具体体现。文章总结发掘了相关论述 ,着重从心的功能方面 ,剖析了中国古代价值论的独特表达方式 ,旨在表明 :形而上学的最终目标是确立价值观念 ,因此 ,价值论是中国古代形而上学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天学机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天学机构作为各朝历代职掌观象、制历、报时等事务的官署,具有重要地位.几千年来,天学机构名称、内部建制、职官品秩、职事范围等都有过一些变化,但天学机构基本特质却是各朝历代所共同具有的.本文在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天学机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其具有官方性、神秘性、并置性、伎术官特色和功能多样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丰富多彩,其中许多可以成为我们建立新世纪文学理念的资源,这些就不必一一详述了.我今天只想讲一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最根本的理念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对崇高和不朽的追求,将文学视为崇高的不朽的事业.古人对"文"的解释,对"文字"的解释,对文学的解释,都体现了这一点.<诗三百>在汉代被尊为经,<离骚>在汉代也曾被称为经,<文心雕龙>前三篇为"原道"、"徵圣"、"宗经",都表现了古人对文学的尊崇.  相似文献   

18.
论希腊古典"和谐美"与中国古代"中和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民族的美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内在本质的体现。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美学精神 ,这种美学精神以其特有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为其土壤。西方古代的美学精神是古代希腊的“和谐美” ,而中国古代的美学精神则是先秦时代的“中和美”。这两种美学精神固然有其相同之点 ,但更多的则是相异之处 ,影响几千年 ,直到当代 ,形成各有其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真可谓两峰对峙 ,双水分流。本文拟以希腊古典“和谐美”的论述为主 ,同时论及它与中国古代“中和美”的相异。一希腊古典美包括艺术及理论两部分。它在人类美学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具…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华文化走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的走向如果只从文化本身来研究 ,可能会受到视野的限制。 2 1世纪初中华文化问题在许多方面不同于 2 0世纪 80年代“文化热”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讨论 ,那时文化问题的研究带有对“文革”拨乱反正的性质 ,可是在 2 0世纪末和 2 1世纪初再来研讨文化的走向 ,不能不思考时代的重要课题 ,即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一 中华文化的一个问题——科技伦理2 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进展到什么程度 ,很难作出具体而微的预测。人们普遍认为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会给人类生活以重大影响。现在可以看到 ,因特网不久将成为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