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世致用,和而不同”作为大学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了当代大学应具有的文化底蕴。深刻理解这种精神的育人功能,努力培育这种文化精神,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的文化品位,增强大学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是时代赋予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与知识分子的角色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功能性质与知识分子的功能性质具有相互依存的解释特性。一方面,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原理创造母体与道义价值策源地,以培养知识分子的教育目标承担这一重大功能;另一方面,只有依托大学所规定的上述功能,“知识分子”才能揭示其特有的现代功能特性。上述两个方面要求突破流行的大学与知识分子观念:“大学”不再仅仅是服务于社会的技术手段劳力资源,“知识分子也不再仅仅是专业知识资历的称谓。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舶来品属性、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社会使命感、古代书院教育留下的文化学财富,共同造就了中国大学独具不断追寻“大学精神”的本土化传统。尽管受到载体与形式不断演进的影响,“大学精神”经历了感召大学人、促进道德教育以及提升大学声誉的功能转换与价值繁衍,但诸如求真、包容、自由以及使命感等却已然成为大学精神的核心诉求。相应的,在“大学精神”日益担负起推动社会精神与文化进步等新使命的当下,要充分挖掘“大学精神”对于中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独特价值,使之成为为每一所中国大学所共享的文化财富,我们对大学精神的追寻便需要经历从“培育”到“传承”的实践取向变革。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一直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德育本是大学精神所应含之意,然而作为对西方列强挑战在文化上的反应,道德教育近代以来在大学教育中严重失位。“五四”以来中国科学主义话语的盛行,使科学具有无需审视的固有权威,另一方面,也使科学丧失了自身反思的特征。于是,大学陷入了对科学的片面追求,德性教育逐渐削弱,中国的大学精神与大学德育逐渐趋于分野。二大学的使命和功能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理想化的所在,师生必须尽可能地享有追求真理、激发思想的自由权利,大学这一功…  相似文献   

5.
学生素质的格式化和大学教育的职业化表明,社会似乎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短期适应能力”,忽视学生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对此,我们不能不看到,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作为教育的顶层组织,大学不能一般地定位于“面向”未来,大学还必须本着超脱的姿态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引领未来需要新人,塑造新人离不开求学问是。因此,大学应该且只能通过“求学问是,树人铸魂,引领未来”而通往大学之道。求学问是,是大学与技工学校等其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树人铸魂,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核心要素;而引领未来,是“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这一原理的体现,也是大学释放其批判功能的体现。因此,引领未来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职能的回归与当代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如何成才一直是社会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而关于大学生如何成人、如何做人这一话题却少有人问津。本文以“精神成人“这一新概念作为逻辑起点,阐述了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困境,并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了大学教育的完善之上,希望通过完善大学教育,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的守望与回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0 0多年的历史 ,大学经历了一个从教学型到研究型、再到现代大学的多功能型的发展历程。今天 ,高等教育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然而 ,大学作为精神文化的资源正随着大学围墙的被拆除而变得逐渐模糊 ,大学之道在轰轰烈烈兴建的一所所高校后面悄然失落。于是 ,守望大学精神 ,寻找失落的精神资源 ,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与再塑 ,已成为大学人最强烈的需要和呼唤。一、大学———精神文化的家园现代大学以传授知识、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得以生存发展。多年来的教育实践 ,使大学的“传授知识”功能得到…  相似文献   

8.
大学经营的“真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基础知识的培育、素质教育、责任感教育;“善教育”是对地区及国家社会的贡献教育;“美教育”是对国际社会及人类的义务教育。音乐和美术对于全球化大学的经营人来说,是智慧的源泉和知识的统摄。相互承认、关怀、尊重差异的音乐的和解精神,打破固有观念、培养创新力的美术的创造精神,才是全球化大学经营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9.
文化赋予大学生生不息之生命力,大学赋予文化无穷无尽之繁衍力。因而,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文化传承创新”的第四大功能。闽江学院校园文化载体的创设,实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学校精神文化培育、行为实践培育、创建良好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优秀成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促进了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 ,要贯彻教育部4号文件 ,就要将“以教学为本 ,以质量立校”作为高校的办学理念 ,作为高校的旗帜、形象、追求和精神。古今中外 ,无论是政府、团体还是个人 ,凡举办教育者 ,无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书育人活动所追求的终极鹄的而置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首位。无论大学功能如何扩展 ,也不管大学怎样改革 ,培养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 ,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社会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优劣的基本标准 ,亦主要是看其所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人才现实的创造力与潜在的发展力。高校只有扎扎实实地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全…  相似文献   

11.
大学应有崇高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社会拂面而至,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大学正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的功能与地位从未像现在这样凸现。为了适应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学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和程度不断地变化着、改造着自己。大学是常变常新的,大学是多姿多彩的。大学到底该变成什么?大学追求什么精神?大学应有什么作为?大学怎样才能既有高尚行为,又有崇高追求?这是每一位大学人始终面对,不得不经常思考的基本问题。这里也想谈一谈对大学的认识。一、大学定义有特指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学术…  相似文献   

12.
校训作为大学对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禀承了传统的治学精神,凝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大学展示给社会和历史的一张“文化名片”。本文从大学校训的独特育人功能入手,就校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本精神: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学丰富的精神内涵中,人本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传统始终伴随着大学的发展历程。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4.
阐述现代化大学精神的含义、特征及体现,探讨大学精神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提出强化大学精神教育的途径。大学精神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育人成才、导向规范、精神激励、约束凝聚的功能,可以通过弘扬“三大主义”,加强价值观引导,开展“两课”育人,结合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化大学精神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新世纪以来 ,关于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构建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 ,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将不断为大学注入坚强的生命底蕴 ,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一系列功能。一、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合理内核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 ,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 ,大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所谓“大学精神” ,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具…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精神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核心地位远未确立。通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远未为社会大众、高校教育管理者、广大大学生甚至部分大学教师所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大学通识教育所要达至的大学精神中所蕴含着的普遍主义理念和“大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缓解目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7.
作为独特的文化存在,大学是一所神圣的文化和精神殿堂。“大学”一词古已有之。早在《礼记·大学》中便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也。”大学是探讨高深知识的殿堂,它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社会、国家的精神核心,具有强烈的社会服务和引导功能,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  相似文献   

18.
周茂林  王勇 《继续教育》2005,19(12):18-20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大学已不再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最早的大学仅仅是传授知识,但自十九世纪末以来,社会服务的作用在现代大学中越来越突出,比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成立的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服务社区”的教育思想之后,美国各州立大学纷纷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时至今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已经同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科学研究等教学理念紧密相连,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根基,而师范大学精神更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时由全国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北平师范大学发展而来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大学精神财富,有“以国家和民族为立场”的爱国精神、直面现实的改革精神、“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师道精神、“吾道西行”的奉献精神、服务社会的担当精神。总结和解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大学精神,对于师范院校意义重大,我们要继承好已有的师范大学精神,形成好自己的师范大学精神并弘扬好自己的师范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制度文化:大学文化的核心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学文化[1]的性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见解,如“氛围和共识论”、“社会亚文化论”、“群体文化说”、“课余文化说”、“心理水平状况与教育习惯说”、“精神、文化、物质形态说”,[2]又如“整体文化论”、精英文化论”、“启蒙文化论”、“活动论”、“潜课程论”等。[3]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大学文化是在发挥大学功能的过程中演进变化,进而在与其它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的。以此为视角,大学文化可以定义为在发挥大学功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众所周知,大学目前主要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4]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