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渔民 《钓鱼》2005,(10):20-20
我是山西的一名竞技钓鱼发烧友,自从2001年开始学习竞技钓鱼以来,也参加了大小比赛几十场,各种名次也拿了几个,在山西的钓鱼界里也小有名气。我的钓技之所以能够提高这样快,主要得益于当时山西竞技钓鱼的大环境。参加比赛的人多,大家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因此钓手们的水平提高都很快;“老鬼杯”、“海狮杯”、“钓王杯”、“海豚杯”、“煤运杯”等等各种大型比赛都少不了山西站。当时山西竞技钓手刘志杰、陈玉国、张马荣、郗虎、冯琦等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各种全国大赛中也都取得过好的名次,就是他们带领山西的竞技钓手们走在了全国竞技钓鱼的前列。  相似文献   

2.
伏治友 《钓鱼》2004,(22):16-16
2003年,我在广东生活了一年。期间,钓了不少鱼,也看了不少人钓鱼,发现那里的人们钓鱼大都使用悬坠钓,而这种悬坠钓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悬坠钓有许多不同,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3.
老华 《钓鱼》2005,(10):21-21
我所接触的钓友中,无论风雨痴钓的好友还是在水边只一二面之交的,不少是原先固守颗粒铅坠、短子线且一线到底(将钩直接挂在主线上,不用细于主线的一节子线)的传统钓者,近些年来,纷纷吸收悬坠钓法的一些长处,对传统钓法作了改进,因为悬坠钓法的确在特定水域有它一定的优越性。除了垂钓理念的改变,如注意二力平衡、诱钓合一、也使用商品饵等,在钓组上,为了调标的准确和方便,较为普遍地使用铅皮座卷铅皮替代过去一颗小铅粒了事的做法。《钓鱼》2005年第5期四川甯夕雨先生的《浅谈“改进传统钓法”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作了很好的介绍,颇有同感。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在调漂时不可忽视水的密度,我的体会还是到水边临时调漂为好。  相似文献   

4.
江金宝 《钓鱼》2004,(6):41-41
在精养塘或养鱼池中垂钓,一般都是采用守钓法,垂钓者做上一两个窝点轮着钓。有些守株待兔的味道。看起来笨拙,效果却不错,特别是采用悬坠钓法的钓友,他们只有一个窝点,坐在钓箱上,极少换位,这是养鱼塘中鱼头密度所决定的。如果把这种守钓法搬到野沟野塘中使用,那效果会如何呢?我不敢完全否定,最起码,大多情况下,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5.
李歌 《钓鱼》2004,(6):43-43
经常见有钓友发文为“传统钓”——“悬坠钓“之熟优熟劣、适与不适之间见仁见智或频起争执。许多文章,从各自不同单一角度不断强调钓法之优势……  相似文献   

6.
慈悲 《钓鱼》2004,(6):17-17
从传统钓转学悬坠钓的人,开始并不习惯钓鲫鱼时鱼漂有力一扽的鱼讯,而是希望鱼漂能出现抬升的动作。直接学习悬坠钓且视力又好的年轻人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一条黑格目线的细微鱼讯。在他们的眼里,每一次的下扽鱼讯都有中鱼的希望。而高手们不管抬漂还是下掩,则是先找出鱼讯的真实性后,再定扬竿与否。如何判断鱼讯的真假,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虚假信号减少,中鱼率得以提高,这就不是每个钓手都能轻松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金戈 《钓鱼》2004,(13):41-41
中国的钓鱼人号称9000万,而中国的钓鱼方法知多少?无据可查。在媒体上所能见到的也仅仅是一些大体的分类而已。有些分类使人一看就明白。比如从钓具上分,一种叫手竿钓,一种叫抛竿钓.又如从钓组的结构上分,一种叫悬坠钓,一种叫传统钓等。而有的分类却让人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比如,有人把“悬坠钓“与“竞技钓”之间划上了等号,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笔者以为不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继友 《钓鱼》2004,(22):14-14
目前,在我国钓鱼界,一提起台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像前几年还会有人闹出:台钓,是坐在台子上钓吧的笑话。台钓,是台湾钓法的简称,又称为悬坠钓法。迫本求源“海拉鲫钓法”,这种钓法的精髓是悬坠悬钩分层钓,即可以把钓棚设在水层各个深度垂钓。这与我国目前台钓竞技固广泛使用的钓半水、钓一漂深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的这种钓法与日本淡水钓的对象鱼之的日本银鲫有很大的关系。这种鲫鱼与我国的野生鲫鱼、澎泽鲫鱼不同,它是一种全水层逐温觅食的淡水鱼类,它会根据日夜温差的不同上下移动。  相似文献   

9.
黄少武 《钓鱼》2004,(13):15-15
目前,悬坠钓法已被广大钓友在垂钓中普遍运用。悬坠钓法也在垂钓实践中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4,(22):23-23
抛钩后浮标翻身站直,稍作停留,然后下行,最后稳定于钓目,这是浮标的基本运动规律。然而,精明的钓手发现,鱼上浮后浮标翻身太慢会错失鱼讯。于是改进浮标,用钢脚,或者在标脚上卷一点铅皮,翻身就快了。可是这样一来,线组的运动轨迹变了,信号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管察 《钓鱼》2005,(8):23-23
“悬坠”盛行是1990年代之后的事。在此之前的各级钓赛除了特殊鱼情有铅坠离底,如挂浮球钓草鱼,在黑鱼仔出现的水域礅钓黑鱼。以及上下提引,半水拖曳钓穿层鱼之外,钓鲫都是用底坠钓组,因此视底坠为传统。现代钓鱼技术的崛起在池塘普遍采用悬坠钓组,并由此引出了底坠与悬坠孰优孰劣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5,(8):14-14
陕西钓鱼高手刘树森,今年54岁,1951年出生。他从小喜欢钓鱼,1989年底开始接触悬坠钓法,得到台湾钓鱼名人廖心阳的热情指点,钓技在不断提高,在钓鱼上的研究也越来越深。2000年开始正式制作浮标,并开始投入工业化生产02003年5月,加盟老鬼风行钓具公司,从事专业浮标的设计和制作。  相似文献   

13.
博文 《钓鱼》2004,(13):6-7
6月4日-9日,《钓鱼》杂志社第二期钓鱼培训提高班在南京市钓鱼协会胜利圩垂钓基地圆满结束,来自安徽合肥、蚌埠、淮南、怀远、霍丘,山东东营、滨州、邹平,浙江宁波、台州、长兴、湖州、丽水、苍南、温岭,福建福鼎,河南沈丘,江西宜春,山西太原、江苏张家港、仪征、徐州、宿迁、南京、沭阳、金湖等二十余个市县的50名钓鱼爱好者,零距离感受大师风采,全方位体验垂钓乐趣,聆听了王永贵、李大毛等著名垂钓大师的授课指导,度过了难忘的5天时光,钓技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何书云 《钓鱼》2005,(8):18-18
在讨论了钓法的分类、定义和命名的基本要求之后,我们结合讨论实际,剖析一下用得最多、争议最大的传统钓法和悬坠钓法的现状,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毛一原 《钓鱼》2004,(6):16-16
本人从钓时间不长,近两年来一直从事竞技钓鱼裁判工作,耳濡目染,加之琢磨与勤练,钓技水平逐步提高。当得知首届长沙“太平洋杯“钓鱼邀请赛举办的消息后,心有难耐,跃跃欲“钓”,并最终取得第六名的较好成绩。看了《钓鱼》杂志2004年第2期刘悟钓友的文章后,感触颇多,大有一吐为快之感,写出心得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5,(8):22-22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钓鱼》2005,(8):21-21
传统钓鱼方法简单,易学易懂:悬坠钓法舒适优美,但变化太多,像剩余浮力”、调灵钓灵”、钝钓钝”等等,让没有进过钓鱼学校,得不到高手指点人直喊弄不懂。您是不是可以归纳一下.给个公式之类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5,(10):14-14
1999年的“钓王”化绍新,出生于1953年10月,现年52岁,山东临沂人,曾被原中钓协评为”一级垂钓大师”。他1971年高中毕业,1974年参军,复员后在临沂市运输公司任驾驶员,后入济南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经济管理专业,1986年毕业。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垂钓》2002,2(11):29-31
悬坠钓组对钓饵的状态要求极高,钓饵沉得快或慢除了由钓组去控制外,钓饵本身的重量变化、即它的溶散效果也是影响钓饵沉得快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23):21-21
问:悬坠钓法盛行之后.出现了一批专业钓手和热衷竞技钓鱼的职业钓鱼人,并由此形成两种钓鱼风格一竞技钓和休闲钓。您是最早和“海狮”签约的职业钓鱼人。请问,竞技钓鱼和休闲钓鱼在技术上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