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弱,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开动脑筋,尽量使批评和惩罚变得温柔、巧妙,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健康地成长。我曾以这样“惩罚”一位上课随便讲话的学生,我对这位不遵守课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弱,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开动脑筋,尽量使批评和惩罚变得温柔、巧妙,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王新梅 《河南教育》2005,(11):42-43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4.
2000年9月我接了初二·三班班主任,这是一个成绩和纪律都很差的班级。接班同时我便开始了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为课题的教育研究工作。要想让这个班级有根本的转变,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优秀的,可以做最好的。平时工作中不用讥讽挖苦的语言批评学生,维护学生自尊心。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要宽容他们,给他们反思错误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感到错了。在同学面前有的只是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喜欢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越来越强,违纪现象越来越少。面对这些成绩较差经常违纪的学生,如果一味批评、…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1,(10):23-23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一直时时提醒着自己,我这个做妈妈的,并不一定事事正确。平时我和孩子们聊天儿交谈时,常常让他们给我提意见:“孩儿们,妈妈哪里做得不好,别客气,你们尽管批评娘就是了。”孩子们内心纯净,他们的眼光相对客观,孩子们提出的建议.肯定值得我重视。  相似文献   

6.
宋炎玲 《河南教育》2005,(11):42-42
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芎粤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7.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但是,惩罚也好,批评也罢,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打击和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当家长、做教师的懂得一些惩罚与批评的技巧。惩罚与批评是有分寸的,就像世上最美的东西一样都有黄金比例,如果正确掌握惩罚与批评的艺术,不但可以让孩子明白深刻的道理,还能让孩子更加了解和尊重家长与教师的苦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教科所朱小曼教授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应该是阳光的、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我思考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如何拉近情感的距离,如何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快乐成长。教育是讲究艺术的,欣赏和批评学生,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经常鼓励学生,学生能显示友好的态度,学习积极性、自信心能得到明显提高。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无论是育人者,还是被教育者,没有人喜欢惩罚,但教育似乎离不开惩罚。读了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在中国的教育是不敢惩罚的教育。大多老师根本不敢批评、惩罚学生。普遍存在溺爱、赞美教育和缺少挫折教育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大多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他们认为被老师批评是受了伤害。性格外向的学生会顶撞老师,以发泄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不满,内向怯懦的孩子则可能伤害自己,如哭泣、离家离校出走、怀恨在心或自杀等。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学校中一个14岁的孩子自杀,因为这个学生往老师身上甩钢笔水,被老师批评了。这样的例子不少,甚至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也会做出很极端的举动。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对此却不以为然。我觉得好孩子应该是在表扬与惩罚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一味地表扬并不一定能教育出好孩子。不可否认,教育孩子离不开表扬,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会造就一批"易碎的花瓶"。孩子是心智不全的成人,他们需要的是生活的历练,只让他们接受表扬教育,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听不得批评的声音,一旦遭受挫折和批评,会使孩子一蹶不振,再也找不回信心,从此陨落。这样一味地表扬式教育造就的只是片面不全的虚拟式的好孩子,他们经不起"风雨",只喜欢"风和日丽",当他们的生活中一旦出现"风雨",他们将会因无所适从,无法招架而选择逃避。有句歌词写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相似文献   

11.
朱美娟 《文教资料》2011,(26):142-143
教育中的批评和惩罚很有必要性,要掌握分寸,讲求艺术,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对于惩罚的问题还要多多进行探讨,教师应问一问:今天,会批评学生吗?本文就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离不开批评和惩罚,同时,教育者在进行批评和惩罚时要得法,不可一概而论,罚无定则。也不能让自己的语言与行为逾越法律范畴,变成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13.
在若干次的忍耐之后,我终于大发雷霆,将李传智拎到了办公室。这个家伙真的让我无计可施:批评了,鼓励了,说理了,也惩罚了,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教育中是否可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我认为,教育必须有批评甚至惩罚。“片面的顺从儿童本性的教育倾向,实质是一种放任的教育。”“片面的自由教育是有害的。”这是因为———第一,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讲,批评和惩罚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就中学生来讲,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强烈的成人意识,但同时,他们又具有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幼稚性。成人意识使得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思维中多了理性。这使得他们可以运用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对是非善恶进行正确的判断。而幼稚性引起的非理性又使他们缺…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一些教师膜拜“无批评教育”,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对学生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惩罚就是变相体罚。其实这是误读了惩罚的内涵。事实上,表扬与批评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教师一种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字经》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训,这是古人对教育经验的总结。近代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  相似文献   

16.
为儿子保密     
孙盛起 《家长》2008,(Z1):20-21
我一向以为,对于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唯有批评和惩罚才能促其纠正,然而,当我发现为孩子保密,给孩子保留一点儿"隐私"和自尊,让孩子自行改正错误竟然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时,那份欣喜和得意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7.
高明的惩罚     
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不能再对学生使用批评、惩罚的手段,高明的惩罚,其力量同样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18.
朱明灿 《学子》2012,(5):30-30
一、批评要尊重事实 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只有尊重事实,才能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不尊重事实,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如,我班的张闯同学,  相似文献   

19.
平时学生犯了错误,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我一不批评、二不殴打,而是让他们不厌其烦地打扫教室、办公室卫生,扫地、倒脏水、拖地……使他们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忙个不停,还美其名曰: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说,有些同学不怕脏不怕累,把很多又脏又累的活大包大揽,精神可嘉,希望步其后尘者源源不绝等等。  相似文献   

20.
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以心换心,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信任学生,让学生重新找回自我;善用批评,让学生体会“春风化雨”的教育;对症下药,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惩罚”。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事情,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从而唤醒他们内心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