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职教育是为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键在教学,研究在人文课程教学训练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十分重要.文章对高职院校符合高职实际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构建、人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中职院校也在逐渐扩张其办学规模,学校的生源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其生源质量仍旧不高。新时期,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中,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认知,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高素养的技能人才。文章主要研究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首先对职业素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最后具体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课程改革突破职业教育传统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指导方案突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体系,以职业教育行动体系为导向,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和前厅服务与管理三门核心课程全部实行项目课程模块化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酒店管理专业项目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了教育质量,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一个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教育性兴趣的培养与形成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杜威对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兴趣的内涵、教育性兴趣的判定标准及分类做了独到的思考和阐述,这些理论对现今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从整体上把握兴趣,避免割裂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兴趣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兴趣是目的和过程的统一,应恰当设计职业技术课程与教学活动以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性兴趣指向价值的增长,引导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使之得到澄明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中山大学MOOC课程建设分为规划培育期和常态建设期两个阶段。课程选择主要定位于体现所属学科专业的教学优势与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为促进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和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中山大学于2013年启动MOOC建设项目,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多校区办学、教学与学习方式改革、扩大教育服务面中的作用,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职业素养是直接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环境和岗位需求相对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通识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通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竞赛课程、环境课程,论述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点,开发高职通识课程的实践。同时,提出对保障高职通识课程顺利实施的初步建议,即全员化的职业素养培育理念,全方位的通识教育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高校数学类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工具,更是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以《图论》课程教学为例,把专业知识传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连接,积极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在数学类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的高等技能型人才.高职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文中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对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讨,经由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四个步骤,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项目和任务为教学载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制订符合职业素养培育目标的课程标准,构建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联合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综合运用一系列有利于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适应市场的变化,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把三维软件中塑料模具设计模块直接融入教学中,使教学能够切实以培育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职园林工程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论述整合教学内容.包括:在任务设计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责任感;合理开展考核评价,培养学生诚实品德;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师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行;结合专业综合实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  相似文献   

12.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些概念或知识比较抽象难懂,课堂上老师费尽口舌,学生也难以全面掌握理解。总有一些技能需要学生反复操作,可离开了教学器械学生难以巩固。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成为专业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利用学生对网络课程资源的信息反馈及平台数据分析,对构建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学习资源进行优化,探讨开展“数据库技术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指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并加深知识内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高职专业技能教育是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其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育人体系在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高职教育要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培育等方面自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的实践中,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增长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提升到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成绩和专业技能,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个中心两个辅助点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着重研究自主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科技竞赛和科研课题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我校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忽略毕业生就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表演唱这种演唱形式,正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良好途径。文章结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实际,从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集体课中实施表演唱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儿歌表演唱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的现状与原因,也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了分析,发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专业职业技能点,并通过多年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以专业工程实践技能为对接点,以产业驱动为对接模式,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化、课程标准化、学习内容项目化、企业实习常态化以及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过程化等途径,可有效地满足软件工程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能力对接。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走出将专业教育等同于"制器"教学、技能教学、实习教学、培训教学的四个误区,坚持职业院校专业教育软硬技能、通专教育、项目理实、内外结合的四个并重,从而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魏冰花 《职教通讯》2019,(18):47-49,54
中等职业学校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践探索,可通过引导学生选择社团活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合理设计社团活动,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科学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发展;有效评价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具有实践操作性强、综合性强、理论知识与技能转化难等特征,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开发了以数显手动压力机为代表的教具,为学生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台湾技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力,主要措施有:依据办校理念和特色确立校就业力指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系就业力指标并与校就业力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建立课程与校、系两级就业力指标的对应关系,并分配每门课程所具备的指标权重。其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启示是:要将学生就业力培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学校办学风格打造体现本校特色的就业力模块,形成具备一定区分度的学生就业力风格;要将对在校生的就业力培养同教学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课程来量化就业力指标,实现知识能力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要以更广泛的角度定义就业力,除专业能力外,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