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卫华 《视听界》2007,(5):106-107
自从出现了手机短信这种简便、廉价的互动方式之后,各类电视节目都争相采用,千方百计地吸引观众发送短信,参与节目。然而,并非所有的节目都收到了预期效果。虽然娱乐选秀节目中的观众短信投票,新闻、电视剧等类型的节目尽管也提供了参与的渠道和机会,但由于它们基本上只是将观众视为电视台和电信运营商共谋营利的对象,观众和节目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可言,更谈不上真正地参与节目。  相似文献   

2.
电视短信互动节目博彩化与新闻伦理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短信方便了民众的生活,同时也给大众传媒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短信互动节目在传媒中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已具有明显的博彩化色彩,其中,电视短信互动节目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电视业刮起了一股“互动的旋风”,这股旋风的第一波浪潮来自央视四套新闻节目的短信参与。随后,这种短信互动参与的形式立即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新闻直播类节目吸引眼球的重要法宝。在黑龙江省电视新闻界,首先引入此项互动形式的是哈尔滨电视台的《都市零距离》节目。在《都市零距离》节目的“调查”板块中,主持人往往给出三种不同的答案供观众投票选择。节目结尾时,往往还要抽出幸运观众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4.
关金 《记者摇篮》2008,(10):29-30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对手机短信参与的广播电视节目做出新的规定.除了要求各地禁止开办竞猜类、答题类、游戏类等广播电视互动节目之外.其他手机短信参与的节目.一律不得涉及政治性、敏感性话题。如何正确理解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更好地发挥手机短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是摆在广播人面前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短信介入广播的作用,短信介入广播的失当,短信介入广播中的管理等问题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机短信业务的广泛普及,广播直播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短信在广播互动节目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逐步取代电话参与成为了广播互动节目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体“短信互动”模式的失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飞 《声屏世界》2005,(1):13-14
“参与”“互动”让手机短信在广电传媒着实“火”了起来。短信让受众真正体味了参与节目的互动感,也让媒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但短信的滥用与短信使用中的欺骗性及已显现的博彩性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让媒体的短信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正 《视听纵横》2006,(5):87-88
2003年美国福克斯电视网制作的《美国偶像》节目风靡全美,并且依靠强劲的观众互动投票拉动了美国移动通信行业萎靡不振的手机短信业务。2005年,该节目播出期间的短信投票量更是达到了6700万条,超过了前一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总数。借助强势的真人选秀节目,短信为电视台与观众之间架设起互动桥梁,也同样协助电视节目实现了收视的增长,这是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的一次成功嫁接。  相似文献   

8.
在没有现在如此之多的手机短信之前,广播最重要的互动形式就是热线直播节目,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央台,还是一些省市地方台,"短信形式"对于正在进行的广播互动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短信发布的方式,虽然是减少了听众参与的现场感和不同语感的效应,同时也使得媒体在对这些参与者的表述和真伪确立方面,有了筛选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业务的出现晚于互联网。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由沃达丰公司通过GSM网络成功发送。短信引进中国已有五六年的时间。近两年短信的发展尤为迅速,聚集了巨大的“拇指一族”,促生了蓬勃红火的短信经济。很多学将继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手机短信称为“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0.
宋瑾 《新闻知识》2008,(1):79-80
短信互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娱乐性增值服务项目,很多电台都有相关节目。它借助最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以短信形式为主的交互平台,实现电台与听众之间及时、自由的沟通与交流。短信互动为各大电台开辟了一条新的经营思路,让听众为参与付费,为互动付费,这是对听众价值的再一次挖掘。短信产品的人性化、互动性程度与参与的听众数成正  相似文献   

11.
王萌 《新闻界》2005,(6):140-140,145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的诞生。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直到今天,手机短信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在这五年中,它迅速被国人认可并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工具。短信传播给传统传播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冲击,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形成“点——点”、“一点——多点”的交互立体传播模式;对传统“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短信传播中信息的流通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随着短信息转发速度的提高,信息会以几何级数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2.
李南 《新闻窗》2011,(1):114-115
一、手机短信广告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2年12月3日.全球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诞生。而我国则于1998年开通短信业务,从此,短信在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在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中国移动2001年的短信数量达159亿条,2002年达到500多亿条,2007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5921亿条。  相似文献   

13.
陈前 《新闻前哨》2011,(7):97-98
技术和理念推进广播实时反馈平台建立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播媒体拓展受众反馈渠道提供了新的可能。"互动"就是这些反馈渠道鲜明特点,曾经在广播电视媒介上红极一时的手机短信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媒体只要为受众提供一个参与节目的短信号码,受众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节目的喜好程度立即付之行动,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10,(12):38-40
2000年~2003年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公司正式开通短信(SMS)服务,第一条短信的发出,宣告了手机媒体化的开始. 2002年春节,中国手机短信拜年火爆.2002年,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900亿条.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电信运营商推出短信业务后,电视节目也迅速融合了这一新兴产业,很多电视栏目纷纷开辟了短信业务,包括短信投票、短信提供新闻线索、短信参与节目反馈等等,其中电视节目短信评论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融合了电视的时效性强、受众面广以及短信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7月19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召开《欢乐倾城》节目座谈会。有关领导、专家和听众代表及《欢乐倾城》节目全体编播人员20余人参加会议。 《欢乐倾城》节目是一档娱乐、益智、竞猜类广播节目。自2006年3月14日开播至今一贯秉承健康、积极、向上的节目宗旨。节目风格“时尚、流行、年轻、快乐”,节目单月的短信总量达到了29100条,单日的最高短信量达到了1410条。《欢乐倾城》节目以新疆的节目形式,独到的互动形式,收听率节节攀升,影响不断扩大,创造了很多广播业界的“亮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电信运营商推出短信业务后,电视节目也迅速融合了这一新兴产业,很多电视栏目纷纷开辟了短信业务,包括短信投票、短信提供新闻线索、短信参与节目反馈等等,其中电视节目短信评论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融合了电视的时效性强、受众面广以及短信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电话参与在广播节目中出现以来,广播节目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使广播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电话普及程度的提高和手机短信参与节目的出现,听众参与节目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9.
郝晓云 《今传媒》2007,(5):60-61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后,短信便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个人通讯工具.2005年底,我国发送短信总量为3046.5亿条,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间传送,而2000年短信发送量为十亿余条,六年间增长了300倍.(1)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E-mail、网上聊天之后的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手机短信的发展看大众传播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到2002年,仅中国移动短信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据零点调查公司在中国10个城市、9个小城镇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地区18-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40%以上的用户收发过短信息或享受过短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