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需求弹性与报纸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长沙市几种主要报纸的需求弹性,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报纸需求的弹性系数较低,报纸需求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决定报纸需求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报纸质量;2、专业报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低于综合报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3、报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专业报价格确定的一个重要因素;4、对于综合报来说,低价竞争是其迅速扩大发行量的重要手段,但低价竞争的作用有限;5、报纸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度量报纸忠诚度及蔓誉度的一个较为科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报纸版面布局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纸的版面布局不仅是报纸产品形象的集中表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向社会公众展示着报纸的个性面貌和特色风格.随着报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报纸也都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形象包装,版面布局作为报纸产品包装最直观的体现因此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蔡雯 《传媒观察》2003,(3):15-16
报业竞争带给地市县报的压力一直有增无减。80年代晚报复兴,90年代都市报崛起,使地市县报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而不可改变的机关报性质、难以拓展的覆盖区域、相对薄弱的资金实力和人才资源……对地市县报的束缚使其举步维艰。在经济体制改革将中国报纸全面弓l向了市场的今天,重新审视地市县报的定位,寻找其新的生长点已经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个性是什么?报纸的个性就是在一定历史、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风格和特点,是区别甲报与乙报的重要标志。报纸的个性体现在报纸性质、报道内容版式、标题制作等诸多方面,而对新闻的个性化处理,特别是重大新闻的个性化处理,最能体现报纸的个性。 读者为什么喜欢读甲报,不喜欢读乙报?广告商为什么在甲报而不在乙报刊登广告?有些新闻发布为什么只针对某些报纸?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也极有可能是因为这个读者、这个广告商、这个新闻发布单位看中的是甲报的独特个性:同样一则新闻,甲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能发出独…  相似文献   

5.
如今,随着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差错也随着增多。如何消灭差错,已成各大报社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平顶山矿工报》在降低报纸差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平顶山矿工报》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以其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下荣获河南省十佳报纸。作为一家企业报,在全省150多家党委机关报、企业报中,在采取编校合一的情况下,得到这一殊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得益于报社领导的严格要求、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编辑对报纸负责的强烈责任心。  相似文献   

6.
李晨 《传媒观察》2004,(7):17-19
当人们都将目光投向日益火爆的中文报市场的时候,中国的英文报纸却被忽略在一旁。表面上看来,国内英文报纸的发行量远比不上中文报纸,截至2002年,全国共有报纸2137种,其中英文报纸只有九种,仅占全国报纸总数的0.5%。而且多数英文报纸为周一报,只有少数几家是周六报,版数最多的不超过24个版,发行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7.
王荣 《新闻知识》2000,(6):30-31
报林中冒出一个新生带 长期以来,我国报纸结构基本上是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主体、以晚报和一些专业报为补充的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报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党报改革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级党的机关报一统天下,报纸品种结构单一;第二阶段是经济信息报时期。这个时期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和商品经济的兴起,各种经济信息报纸竞相问世,现在已有400多家。第三阶段是晚报复兴时期。到了九十年代,晚报进入了复兴和大发展时期,据统计,1991年以来,全国晚报从50家发展至144家。…  相似文献   

8.
李晓林 《传媒》2002,(6):24-26
有人说,报纸从综合时代走向专业时代已经开始,这话不无道理。进入21世纪以来,综合性报纸被专业报分拆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专业报把某些专业内容做深、做精,并在受众群体中开发偏爱这类内容的人群,从而实现受众“细分”。这是中国报业经过长期的综合性发展之后出现的转折,是在报业市场上重新进行新闻资源配置后产生的必然结果。目前,各类专业报在市场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其中体育类报纸最为火爆,经济类报纸还不错,文化娱乐类报纸因为多媒体的竞争而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民报,是一张以农民朋友为读者对象的报纸,近年来发行量逐年上升,在读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标题标得讲究、有特色,不能不说是其中之一条。有人说,报纸拿到手,还没阅读正文,就先被大大小小的标题勾住了眼,吸引人不得不一口气读下去。此话并不言过其实。河北农民报的编辑、记者深谙此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些区域性报纸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它们如何在市场上求得生存? 形势的发展,势必要求区域性报纸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此类报纸走出区域,更好地反映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不仅让当地人了解自己,也让当地人了解世界。这就要求区域性报纸的报  相似文献   

11.
张帅 《大观周刊》2012,(48):119-119
报纸的风格、品格,即报格,是考量报纸层次,决定报纸经营战略的重要因素。在报纸漫长的发展时期,报格的变化对报纸生命力的延续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作为一家典型的私营报业集团,明报集团的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分析报格转变与报纸发展关系的生动案例。本文以明报为例,力求探究报格对报纸的深层影响,为传媒在采取经营战略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来,地市报无论在事业发展,还是在办报水平的提高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类报纸又显示出它的不足,报纸质量与广大读者的期望,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与报社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办报水平不高、报纸质量较差是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纸内容空洞,缺少新闻性;二是脱离读者,缺少可读性;三是因循守旧,缺少独创性。 首先,地市报报纸缺少新闻性。打开报纸,扑面而来的是文山会海,连篇累牍的是工作简报,…  相似文献   

13.
一、惨烈的报业竞争催生“特色办报”中国的报业从过去有报无市,到今天已是“报风骤雨”,地市级报纸要从2000多种报纸中站起来、活下去,单单靠正面宣传、主旋律等“常规武器”,肯定难以在今天的“报风雨”中立足。报纸又是公共商品,无密可保也无密可言,所以,在尝试了各种办法之后,几乎一致的结论是:站在“地方”的土壤上,突出“地方新闻”特色,才能长高、才能壮大。一些全国性的报纸向地方推进,且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一方面,一些省级晚报如《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以百万、甚至逼近两百万的发行量,向所在的省内各地市及周边地区覆盖;另一…  相似文献   

14.
黄枫 《今传媒》2005,(12S):48-49
在报纸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为了提高报纸的竞争力,报社在发行上都使尽招数,但大都是贴钱赚吆喝。今年,福建《东南快报》首次采取了“租报”的发行模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报纸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然而,在报纸普遍经营不景气的现实情况下,“租报”仅仅是发行模式的创新,还是对“危机”的一种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省级农民报(农村版),是目前唯一面向“三农”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且非常受乡村干部和农民喜爱。在目前公费订阅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农民报的发行量,是各省农民报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潘昕 《新闻三昧》2000,(1):36-37
企业报的难点,以其客观必然性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之中。我们却能通过对难点的正确认识,找到解决难点的途径。企业报具有报纸的属性,又具有企业文化的属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存在,我们才能更深地体味出这样几对关系:一方面是企业报作用的主宰——企业最高层,一方面是作用的对象——广大员工。最高层对报纸的要求重在其意志的传播,员工则希冀着报纸给予更多有关或有用的信息;报纸作为传媒物、信息的载体,有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企业文化则表现出很强的从众趋势,在适当范围内的开展,没有到非必须严格遵循某种规律的地步。从企业报本身来看,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图片作为一种视觉新闻,具有简洁、形象、生动、可信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报人们的重视和读者的喜爱.特别是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报纸对于新闻图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报纸的色相而言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即 :黑白报、套色报、彩色报。黑白报是常见的单色报纸 ,它只有一种黑色。套色报以黑色为主 ,间套一种颜色 ,如节日期间的套红报、套绿报等。彩色报是现代印刷发展的产物 ,如彩色照片的印刷等 ,使报纸更加丰富多彩真实动人 ,具有时代气息。一、什么是报纸版面的黑白灰组成黑白报版面的材料有三个方面 :图片、文字、纸张。纸是图片和文字的载体 ,图片和文字在白报纸上的穿插组合 ,就形成了报纸版面黑白灰的层次变化 ,这种变化自然在受众感官中分出层次 ,加深了主次感觉。这个过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  相似文献   

19.
谭绳喜  姚汝杰 《传媒》2000,(2):21-21
《中国审计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现在还不满半周岁.怎样才能把这张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怎样才能在报纸如林的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报纸副刊已成为凸显一份报纸的特色和品牌,延伸报纸"主刊"思想内容的重要载体,成为吸引广大读者阅读、增加报纸发行量、提高报纸经济效益的重要臂膀。作为工人报的副刊自然也是这样。近年来,《辽宁职工报》立足工人报的定位,在办副刊上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反响。一份报纸的定位是由它的主要受众决定的。工人报作为全总或各省市、副省级城市工会的机关报,它的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