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禁闭是西方家长在孩子犯错后对孩子的一种惩罚方式,也就是暂时将孩子关在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让他单独呆几分钟。在英国,“关禁闭”被认为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相对其他惩罚方式而言,它较为理性,有助于孩子直面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并及时改正错误。在使用关禁闭的方法之前,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订立行为规矩,告诉孩子,如果你违反了这些规矩,你就要被关禁闭。规矩一次不可订得太多,一两条即可,例如:不能砸坏别人的玩具。有时候,孩子可能故意打破别人的玩具来试探你,看你到底把他怎样。这时,你就要立即表情严…  相似文献   

2.
戴丽 《教育导刊》2008,(3):21-22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重视奖赏、抵触惩罚.其实,奖赏与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如果在两个孩子中,你奖赏其中的一个孩子,那就等于你惩罚了另一个孩子,暗示他不如被奖赏的那个孩子优秀.奖赏带给孩子是积极的成功感,从侧面教育了其他孩子;而惩罚给人的打击是直接的,其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以尊重为前提,达到认识高度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使用惩戒教育手段必须始终着眼于孩子的可接受性、能发展性。惩戒要以尊重为前提,关心、爱护学生,避免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它不是插向学生心灵的利剑,而是浇在混沌者头上的一瓢凉水。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先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  相似文献   

4.
城里孩子最聪明,小小年龄就知道1+1=2。妈妈经常教导孩子说:“不要害怕别人,别人打你你就不敢打他?他打你一下,你应该打他两下;他骂你一句,你应该骂他两句;他吃一个苹果,你应该吃一个拿一个,总之要比别人多一个才对,这就是2。”俺农村孩子比较笨,爷奶父母教导也似乎无方。邻居家老根的小孙子今年四岁,到村上学校教室窗户外听老师给学生上课,回到家里问老根:“爷爷,老师说1+1=2,你们小时候1+1等于几啊?”老根很认真地告诉孙子:“我们小时候1+1就等于2。做人也要这样: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谁打你一下…  相似文献   

5.
李萍 《少年世界》2018,(3):38-40
一、案例背景我眼中的他,是一个智商很高、希望被高度关注却又非常自卑的孩子。在检察院工作的父母看多了因为教育不好而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因此对他很严厉,任何事情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不仅很少有赞美和爱抚,反而稍有差错就是严厉的惩罚。奶奶成了唯一欣赏他、表扬他、喜欢他的人。在奶奶的庇护中,他不知不觉养成一些坏习惯,比如说谎、吹嘘、偷拿别人物品等。  相似文献   

6.
孩子犯错是常事,惩罚也不是动不动就打骂,惩罚科学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是七条惩罚的准则。 一是犯错就要惩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块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其实,父母这是冤枉了孩子。父母说的话孩子都在听,而且孩子是非常听话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也许是因为父母自己说的话有了问题。父母的话说得不符合科学,比如希望孩子一天到晚都对书本如醉如痴;比如希望孩子对别人很圆滑但是对父母却要诚实等等。本期的《谨慎教子》一文,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小的时候在外面受了欺负,父母告诉孩子“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听了父母的话,采取了这种自卫方法。但是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再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大的伤害和…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想教好孩子可不容易,但把孩子教坏简直是易如反掌。其实也不对,你要想把孩子培养成笨蛋,确实要费一番工夫。首先,你要在孩子很小、可塑性很强的时候,把原本淘气、聪明、对外界充满好奇的他关在家里,让他学习别人没学过的唐诗宋词元曲……当然你还不能留他一个人在家,要知道,小孩的自制力可不行,你要耐心看着他,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教他。有时候他还会不依你,哭着嚷着要出去玩,这时候你可不能心软,你必须扮铁面,坚决地对他说:“不行!”也就是说,你只有煞费苦心地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才能为日后培养笨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俞群 《幼儿教育》2000,(12):35-35
家长的问题:我的孩子已满四岁了,各方面的发展都不错,尤其是口语表达,反应很快,讲起来振振有词,有时连大人也说不过他。比如,我们平时老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有一天吃完饭,碗筷太多,我请他帮忙收拾一下,他没有动,却反问我:“妈妈,你不是说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吗?”问得我哑口无言。而在他需要你帮忙时,比如收玩具,他会说:“妈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是不可以有惩罚,只是你得对孩子知根知底,知道他能承受怎样的惩罚;在惩罚时向孩子传递一种善意,让孩子感受到惩罚的温度。如果教育简单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要改,于是他就改了,那么,教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一个国家不能只依靠道德和国民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制度和法律,教育也不可能没有惩罚。但是,在工作中,我们或许会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教育的艺术强调共情。婴儿从一开始就有共情的表现——别的宝宝哭了,他也哭,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如何让孩子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关键在于家长。如果孩子用玩具打了小朋友的头,一定要让他知道小朋友会很痛,同时问问他如果别的小朋友打了他,他会有什么感受。言行一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就必须以身作则。如果你为了避免买全票而谎报孩子的年龄,或者在邻居背后说他们的闲话,你的孩子会和你有什么不同吗?而且,仅仅做一个榜样是不够的。Lickona博士说:“你必须用语言清楚地告诉孩子怎样做是正确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的珍贵在于你就是你,而不是别人的复制品。这种独特性,是一个人成长与幸福的立足点。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想实现新的突破,要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珍重这种独特性,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认识你自己!要成为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3.
惩罚是"要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而整个惩罚的过程是尊重孩子的过程。惩罚有很多种方式:家长可以剥夺做错事的孩子的某些自由,如让酷爱看电视  相似文献   

14.
出场宝宝:尹毅峰性别:男 年龄:4 岁叙述人:毅峰妈妈专家名片冯夏婷 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专家点评社交情况分析毅峰属于典型的外向型孩子,会主动与人交往,活泼好动,闲不住,当别人不和他玩的时候,他还是不肯放。这都不是缺点,而是他独特个性的表现。给家长的建议家长可以多让毅峰与他人交往,只要在旁陪伴并保证他的安全就可以了,比如提醒孩子“旁边有湖,小心别靠太近”,孩子们发生冲突有危险时要出面干预,其他事情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因为孩子通过与人交往可以学会很多东西,比如,别人不愿意继续玩,强迫是没有用的,别人会…  相似文献   

15.
“不打不成材”“打是亲、骂是爱”这些话大家肯定都听过好多遍了,老师、家长体罚孩子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可能很多同学因为做错事被体罚过,比如被罚去搞清洁、打手板、扎马步等等,或者曾被施以“冷暴力”。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呢?做错了事情,惩罚是要有的,但是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是你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惩罚方式又是你无法忍受的呢?印象中有没有一次惩罚对你“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呢?  相似文献   

16.
你想让孩子爱你吗?你想让孩子爱别人吗?你想让孩子变成人见人爱、有人情味的孩子吗?答案是: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小不断地说出你对他的爱。到了他上学后,要写日记和作文,要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时,更要加大剂量、毫不吝啬地说出你对他的爱,甚至和他一起回顾所有对他的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智慧母亲必须要学会做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昨天,我又惩罚了一个孩子。 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用他爸爸的话说:"他就 佩服你。"对于其他老师,他甚至动手。事情的经过是这 样的: 不知为什么,他的单元考试只得了78分(我一向 不在乎分数,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但有时对波动比 较大的孩子,我还是要和他聊聊的)。我让班长去找他,  相似文献   

18.
从来不打人的宝宝打了人,是在别人抢了他的玩具,不还还打他的情况下/”的,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我若是赵老师,我要当着r宝的面批评克动手抢玩具的孩子,让他明白因为他先侵犯了别人,受到惩罚是应该的。然后告诉宝宝:打人是很野蛮的行为,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小朋友打人。爸爸就是因为不喜欢小朋友打人才让你教训一下他的,但是他不敢打你了,以后还会打别的人,我们想个好办法,帮助那些爱打人的小朋友改掉这个毛病好吗?宝宝一定会很高兴地配合老师.在班组里进行不能打人的教育活动,让小朋友通过讨论,明白随便打人的严重后…  相似文献   

19.
梁丽曼 《广西教育》2012,(29):46+94-46,94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识,但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纵观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他们是“小皇帝”,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无论什么事情都依着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爷爷奶奶,明知是自己的孩子不对,不但不批评教育,反而转移目标去说别人的不是。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家长一般不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对孩子说:“这个地板真坏,让我宝宝摔跤了,我踩你踩你!好了,宝宝不哭了,奶奶打它了”。  相似文献   

20.
本期观点     
专家经验,可以借鉴,切忌照搬对待育儿,不要尽信书本,也不要全听某某专家的经验。可以借荐,但切忌照搬!因为别人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正像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对待自己的孩子,用别人的方法不一定管用。比如最近流行的虎妈模式,你能肯定搬来使用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逼疯吗?其实育儿并不难,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再以爱为出发点,那就没有做妈妈搞不定的,你就是那个育儿专家!每一个孩子后面,都有一个最了解他的专家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