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基于公共选择的相关理论,初步探索公众参与对于改进政府面对生态环境立法执法和相关事件中决策优化的作用,进而分析公众参与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论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试图以厦门PX抗争事件为例,利用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分析比较,指出政府决策可能会导致决策结果的偏离,而公众参与能够纠正这种偏离并使决策向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高度,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反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正群 《文教资料》2009,(32):118-1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加以强调。洛阳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和有利时机下.洛阳更应以此为契机、为动力、为使命,加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体现,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重大课题。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二者相得益彰。当前,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变思维方式,确立生态文明的执政准则;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环境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发展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也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这些理念和构想为实现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提供环境保障,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要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理论指导的关键环节上,认为在于能否真正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处理好人对自然、社会和科学实验的三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环境正义着眼于平等地享有和利用环境资源、公平地分担环境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公正、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公正角度,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环境分配正义、制度安排正义和补偿机制正义三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均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农村生态环境依然不容乐观。本文从转变乡村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20,(3):85-87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强调在追求生态正义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坚持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9.
物质明和精神明是现代社会所普遍认可的范式,而人类对于未来明的走向则缺乏远见卓识,历史地看,农业革命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明,奠定了人类社会的全新基础,工业革命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明。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向环保领域,不断掀起绿色产品浪潮,形成了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生态革命,生态革命必钭创造以生态明为基础的现代明范式,这一范式之于中国,关键就在于农村生态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环境正义视域下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的实质在于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地分配环境利益与负担。缺失健全的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不正义的重要原因。通过建立完备的公众参与制度、推动公众实质性地参与环境决策过程可以有效地矫正环境不正义、实现环境正义。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过程的制度对于实现环境正义有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健全我国环境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以期实现我国社会成员间的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朴素的生态观有效保护了布依族地区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意识的颂扬与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精神、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繁荣生态文化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中含有丰富又独特的生态观,缘起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佛教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使人类的内心欲望过度膨胀,从而对自然环境进行征服开垦,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因此,要攻克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就必须克服人类的内心欲望,从意识着手,树立正确的生态思想。以缘起论为基础,佛教中的平等观、慈悲观和生命观等阐述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关系,提出了众生平等、戒杀护生等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生态伦理思想。学习和借鉴佛教中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善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省域的视角分析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构建,并据此提出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贵州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包含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也提供了包含丰富原生态内容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发掘贵州各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使之与现代生态理念有机地结合,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21世纪,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正式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淡薄、生态文明制度的不健全和生态治理模式单一制约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切实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而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政府治理方略具体包括:加强生态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确立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推行循环经济等。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农村乡镇企业污染显现、畜禽养殖业污染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污染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农民和地方政府生态意识淡薄、乡镇企业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农村环保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参与主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完善农村生态法制体系、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生态治理水平、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以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指出独立学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结合其自身发展的实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展和加强学院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生态文明的构建,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选择合理可行的构建途径: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借鉴吸收国外生态文明构建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我们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