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表现为确立执政能力范畴,为党的其它方面建设提供了衡量标准;超越传统思路,实现了理论上质的突破;提出执政党建设新理念,赋予执政党建设时代内涵。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好自身的体制和机制、观念和素质、作风和本领等问题,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其历史意义在于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在取得政权的方式上,在执政掌权的方式上,在整合社会的方式上和在执政党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四个不同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也要与时俱进地改进领导方式和提高执政水平,注意人类社会执政规律的共性,特别要注意借鉴西方执政党的执政经验,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权威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机制,是集体行动的高度认同,是执政党维护执政安全、夯实执政之基的政治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其执政权威本质上是一种人民权威,是人民发自内心的信服和尊崇。生态文明建设中党的执政权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相应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更有利于升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执政党的权威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执政党自身的性质宗旨、执政绩效等与人民群众的自愿认同、高度认同相互建构的结果,其生成逻辑表现为先进的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权威的生成之“魂”、优良的执政作风是执政党权威的生成之“本”、坚实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权威的生成之“根”。  相似文献   

4.
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执政不存在危险或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能保持执政地位。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代表人民、依靠人民和教育人民,坚持把共产党内部搞好,才能巩固共产党执政的思想、物质、体制、政治、群众和组织基础,从而防范和化解上述风险,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前后,有人散布“共产党可以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论调,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毛泽东鲜明地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备领导新中国的资格和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实现正确的领导,应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正确处理执政党与被领导的关系,加强党的建设;他认为提高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应从作风、本领、民主集中制和维护党的团结等几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毛泽东的这些重要思想至今对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课题。制度建设对执政党建设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制度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善治理念的推广让政民双方地位的平等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从而推动政民关系的和谐发展。文章指出新型政民关系的调整需要执政党自觉来保障,重点剖析了我国执政党角色缺失的原因,探讨了执政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积极探寻对策思路,并对我国执政党自觉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背景、内涵、方式、机制都出现调整和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从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着手,研究和探讨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执政党与法、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这三方面基本问题。正确处理好这些基本问题探讨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在于其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处理好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的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执政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执政理念随着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执政理念的思考。此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理念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从而使党的执政理念不断成熟,日趋完善。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六大以后,随着执政党意识的觉醒,顺应执政合法性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最终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方建敏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0-64
执政理念随着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执政理念的思考。此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理念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从而使党的执政理念不断成熟,日趋完善。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六大以后,随着执政党意识的觉醒,顺应执政合法性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最终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55年了。我们回顾这段执政历程,就是想找出其中国家现实与执政党之间的互动脉络,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今天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表明,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升过程,实际上是执政党对其所掌控的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巩固其执政的合法性、强化其执政的有效性的过程。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以树立和落实现代执政理念、创新执政方式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着力点,对党的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抓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更加娴熟地勃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动力,更加有效地搞好建设政治文明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史的视角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不难发现有四个方面。一是从局部执政的发轫到全面执政思维的转变;二是不同历史时期执政思维的转变;三是革命党与执政党定位时期执政思维的转变;四是新时期"依法治国"执政思维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思维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西化分化的挑战、西方文化的挑战、科学技术的挑战、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政党,如何迎接挑战、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保持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执政的前提条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意识转向了执政党意识。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党意识向执政党意识转变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制度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注重从执政党党内制度的改革、完善与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方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制度建设更为迫切和必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对国家权力机构、行政机构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度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新的形势,亟待自我革新、自我超越,实现政党转型。执政党转型应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生产力标准作为执政党转型的根本标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作为执政党转型的总要求;以建设服务型政党为目标,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执政党转型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科学、准确地判断国际形势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前提。苏共的失败为执政党提供一个重要的教训,在经历一段时期的困惑后,西方左翼政党不断进行理论与政策创新,又纷纷上台执政。当代世界的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以博大的胸怀融入世界,在与世界互动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一书,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和规律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执政党的素质和能力、执政党思想教育、反腐倡廉、执政党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