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种类、产生原因,提出了对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随着高速公路的的飞速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道路裂缝成为普遍存在且对道路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因此探索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提高其使用寿命就显得优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我国道路变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病害不断出现.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中最早出现且最易发生和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形式各式各样,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裂缝的形成原因按照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松滋市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实践,通过对防治反射裂缝方案设计、材料性能试验并结合中间加筋层施工工艺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层防治反射裂缝的方法进行研究。重点介绍采用玻纤格栅加筋防治反射裂缝的作用机理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熠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S):253-253,213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裂缝的形成原因按照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既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又减少了其使用寿命。因此,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治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沛聪 《今日科苑》2007,(16):136-137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预防与处理,是保证行车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周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鹏 《今日科苑》2007,(20):159-160
一、前言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路面坚实、平整度高、稳定性好、防水耐久、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等特点。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施工周期短、铺筑速度快,所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由于小型砌块、砌筑砂浆的收缩和施工原因造成墙体的开裂、渗漏及防置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沥青砼路面常常出现裂缝、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从原材料,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材料组成设计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沥青砼路面常常出现裂缝、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从原材料,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材料组成设计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粉喷桩作为软基处理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本文结合高速公路软基施工实践,分析了粉喷桩的加固机理,介绍了粉喷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措施,并对粉喷桩软基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应用结果表明,粉喷桩在处理高速公路软基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技术(IT)外包的动因、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研究外包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信息技术外包的动因,再从“控制、不确定性、成本和灵活性”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外包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尤其是粘土砖房屋居多。房屋受损时,首先以墙体开裂的形式出现。砌体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美观,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采用空隙填充法进行抗车辙型密断级配KH-2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各项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表明KH-25沥青混合料组集料含量较常规的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增大,属于密断级配骨架密实结构,施工不离析,密实耐久性好,抗车辙能力强,是良好的沥青路面的中面层材料,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混凝土桥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裂缝现象,从设计、施工及形成机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裂缝维修处理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桂珍  张培  吴建华 《情报科学》2004,22(10):1268-1271,1276
危机加剧了信息污染的产生和传播,这是由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政府与媒体信息发布时机把握不当以及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共同形成的结果,其中,公众在危机中特殊的心理状态及其对政府和传媒的不信任成为主导因素。因此,要降低信息污染的扩散及危害程度,必须从其产生和传播的机理人手,既要预防信息污染的产生,也需要对已产生的污染信息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