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教育》2010,(7):62-62
阳阳益益问:阳阳是个男孩子,但是他爱哭。早上去幼儿园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要我缸安慰很久,他才愿意跟着老师走。在幼儿园更是受不了一点点委屈,小朋友拿了他的东西,或者老师批评他了,他就会哭得稀里哗啦,这让老师和我们感到很尴尬:阳阳的表现更像个女孩子嘛!我们对此非常担心。然而,他在家里情况似乎要好一些。难道阳阳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将“哭”作为一种抵抗的武器或者将“哭”作为让成人妥协的手段,还是他真的意志薄弱,对外界无能为力?我们感到很困惑,究竟怎样能让他变得坚强一些呢?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的顶岗支教,教师的置换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文章以“四方联动,两端对接”的“顶岗支教—置换培训”为例,探索师范生职前教育实习模式,分析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乔萍 《教学随笔》2009,(10):33-33
前段时间,我去某地参加新课改培训学习。在听课时,有位教师在报告中讲探究式阅读教学,举例说明讲授好《孔乙己》一文时说,几乎所有的老师在给学生讲丁举人因孔乙己偷书打折了他的腿,都认为由此可以看出丁举人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而他自己却并不完全赞同这点。他认为丁举人在做出决定之前,还是用心考虑的,他没将孔乙己逼上死路,因为他没有让人打孔乙己的“手”,更不会将他的“手”打折,而是让下人打折了他的“腿”,说明他还有心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叶刚 《江西教育》2006,(4):35-35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却又普遍感到“对话”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么,应该怎样“对话”呢?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纵横自如而又聚意点睛、大气磅礴而又智慧创新的对话课堂里,当不难让我们有所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到课堂里去聆听他的声音,触摸他的智慧,破译他的密码。  相似文献   

5.
【现象点击】 《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片断 (文章的标题将“紫藤萝”比作“瀑布”,那么在对紫藤萝的描写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句子同“瀑布”或“水”有关。老师让学生再默读课文,将这些同“瀑布”或“水”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在完成赏析眼前的紫藤萝瀑布的特点之后,教师开始发问。)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l1年版)中有这样一句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中的“之间”是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词。“之间”表明学生、教师、编者、文本四者是有“关系”的。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还比较“复杂”。复杂在哪里?复杂在对话的立体性上。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对话,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编对话和生编对话的“六维”关系。从教学的和谐性、平等性看,“六维”是不存在此重彼轻、此强彼弱和此严彼松的,因为对话本身就是“平起平坐”的事情。但是,综观阅读教学现状,“六维”中的师本对话可以说还是落实得比较好的,其他“五维”却不见得有多少让人满意的举动,特别是生本对话,简直是一张“空头支票”。没有生本对话的阅读教学,是具有“危险性”的,不但学生的“才”得不到保证,“德”也将失去。国家级骨干教师武凤霞老师在《透视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学》(载《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07年第二期)一文中写道:“综观我们的语文课堂,诸如‘哪些地方让你难过'‘哪些地方让你快乐’‘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气氛紧张’之类的问题存在得很普遍。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是跟着教师的指挥棒画圆的过程,是鉴赏老师思想和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说得越精彩越说明老师的思考有价值,谈得越透彻越说明老师的目标合理。而学生得到的是什么呢?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不可否认。但学生得到更多的是不知不觉间形成的奴性,是思维的惰性,是我口不用表我心的言说习惯。”“奴性”、“惰性”、“我口不用表我心”,好可怕啊!而这种“可怕”却可以毫无异议地?  相似文献   

7.
徐静 《辅导员》2010,(3):17-18
最近,有同学跑来问我:“徐老师,有个词我不知道怎么写才正确。您说,是‘发奋图强’正确,还是‘发愤图强’正确?”  相似文献   

8.
学生喜欢有个性的老师,而每位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都有着他的自身契机和历史渊源,“四有”教师会让我们的教学“个性”起来。“四有”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正在细致地讲解着跳高的要领.一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走神了,老师看了他几次,他也没有注意到。老师没有办法,只好点名让他试着按照自己的讲解去跳一跳。他匆忙中奔向横竿,情急之下,忘记了老师刚刚讲过的要领.结果是面向老师,背向横扦顺势拔地而起,跳了过去。当他落在沙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这是全国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上的示范课片断。靳老师与学生初次见面的这段对话,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细细品睐靳老师与学生的这一段即席对话.我们不难体会到如下几点:(1)对话应具有目的性。“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由于靳老师是初次与学生见面.师生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和了解,这一鲜活的对话设计,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问的距离.课堂气氛也因此被“激活”.  相似文献   

11.
老师找学生谈心,是不是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李镇西老师提出:不要只是等到出了问题才找学生谈心,不要让每一次谈心都带有明确的“解决问题”“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还应该习惯于没有教育目的的谈心。他把这种谈心称做“非功利谈心”。那么,让我们老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衡永 《成才之路》2011,(32):73-73
有人说,当什么都别当老师,当什么老师也别当数学教师。由此可见数学教师的难当。不幸的是,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更不幸的是,我选择了师范教育中的数学专业,从而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但幸运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暑期新课程培训,了解到初中数学教学要求从“双基”变“四基”,由“两能”变“四能”。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今后的数学课堂上要将“说”与“做”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3.
“老师,王晓又往我水瓶里吐口水!”“老师,王晓往我椅子上涂胶水!”“老师,王晓……”又是王晓!他的名字成为同学们告状的“关键词”!难怪其他老师说他是匹“害群之马”,这不,又掀起阵阵波澜了!在学校体育节期间,我得好好“关照”这个“小调皮”,免得班级被搅乱了!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中———真切体验 ,多种考虑“教师与文本对话”乃整个对话工程的首要步骤。大凡名家上课前都非常注重与文本的对话。特级教师支玉恒把《太阳》上得发出“太阳”的光芒 ,是因为他在上课前与《太阳》对话了一个月 ,头脑中想了一个月的《太阳》。教师与文本对话时间少 ,课上就很难让学生产生新的深刻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任务有二 :任务一———产生教学的思路。把一篇课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 ,就不得不依靠对话时所产生的教学灵感。教师与文本对话得熟练 ,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教学《…  相似文献   

15.
学生日记(一)2004年2月17日星期二写这篇日记之前,我在台灯底下思考了一下,假如我不是一名差生那该多好啊!在这大千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假设。有人说“假如我是政治舞台上的大人物,那么……”,有人说“假如我是亿万富翁,那么……”,还有人说“假如我是工程师、博士、硕士什么什么的,那么……”……但我只有一个小小的奢求,上面已经提到了,假如我不是一名差生。假如我不是差生,我不会步入最后一排的“贫民区”,也不会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假如我不是差生,我也用不着怀疑我自己认真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假正经,是不是做样子给老师看的;假如我…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新接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幼儿,他活泼爱动,常常给老师闹小“恶作剧”。比如大家一起游戏时,他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乱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室内活动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老师“捉迷藏”;玩玩具时,他又常常将玩具扔得满地……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安徽省第三批43位援疆老师来到新疆,其中有30位老师安排在皮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皮山支教的队伍中有四位女老师,我们自称为“四君子”。  相似文献   

18.
邓健 《学语文》2004,(4):47-47
在人教2003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菜园小记》一课中,前半篇课文有四处用了“韭菜”,后半篇又有四处出现了在“韭”字上增加了草字头的“韮菜”。这不免让人生疑起来:“韭菜”是什么?“韮菜”又是什么?二者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本期讨论吧话题是“要不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认识。“鸡兔同笼”是一类问题的总称,用哪种方法教,哪种方法更易让学生接受,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判断。  相似文献   

20.
胥加洲 《湖南教育》2014,(12):44-45
最近看了一篇博文《闲暇出智慧》,写的是建议家长和老师,适当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让孩子放松心情,释放童心童趣。我从教十几年,对此也深有感触,其实好学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尤其是德育教育,如果不能以“玩”的形式轻松呈现,那么那些空洞、乏味的德育理念是断断走不进孩子的心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