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德育的“虚化”“外化”“硬化”现象。它们经常给学生的是“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一、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德育的“虚化”“外化”“硬化”现象。它们经常给学生这样一种印象:“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德育常被人视为“拘谨”、“枯燥”、“外在”、“虚化”的东西,自然而然,孩子们对此望而生畏、望而生厌。这不是道德的错,错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从这一意义上来讲,用不道德的(错误的或不合适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是最不道德的事。  相似文献   

4.
一、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生活教百”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道德教育也不能只靠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来进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5.
蒋建微 《家庭教育》2007,(3S):32-33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用餐时间成了家人相聚的良机。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孩子的餐桌教育:英国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无形的“餐桌礼仪教育”:美国的家长则比较重视进行环保教育;日本许多家庭的餐桌犹如课堂,他们称之为“食育”。大人在餐桌上的言行,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比学校的功课还要深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透视目前的中小学德育现状,我们仍然要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尽管大多数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仅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德育问题,而且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总体看来,中小学德育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难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因此,反思德育现状,探寻有效的解决途径,使德育真正成为发展人、塑造人的活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东营市实验小学的校本德育课程——“生活德育”,对此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宋英 《辽宁教育》2006,(4):20-21
随着教育资金的丰厚,技术的发展,我们很多校园正在日益“现代化”,校园的装修,硬件的升级,环境的布置,大型活动的设计,这些似乎让我们感到,我们的校园文化也正日益丰富起来。可朝夕浸润在这日益丰富起来的校园文化中的孩子们,却有很多人感觉不到上学的快乐,生活的幸福和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通过道德建设,使人们的行为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由法治生活跨人道德生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他们德才兼备地健康成长,“以德治国”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希望。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素质、人格修养和精神风貌的主要承载,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学科。德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二是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当代的德育却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走上了一条唯知识化的道路。20世纪末全球性道德教育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对道德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够全面,即把道德等同于知识,忽略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行为的改  相似文献   

11.
德育模式建构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论题。”生活德育”理念完善了德育理论,提升了德育效能,拓展了德育空间,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模式建构应以道德功能相融合,教育机制相融合.知情交融等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需要所有教师参与,它既是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师的职责。但从近代开始到现在,教学本身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个变化又同德育、智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地位的变化相关,即教学呈智育化的趋势,影响到一般教师对德育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品德课(称之为“直接德育”),其效果及其本身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又转向各种教学和各种活动(称之为“间接德育”),希求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校德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应当关注教育的这一国际性趋势,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整修战略思想的最新的概括。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提倡积极的思想道德意识,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德育场的含义和特征、构建德育场的必要性以及德育场的运作原理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一种适合新时期需要的新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一种德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恩教育:一种新的德育尝试 德育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所期望的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达到内在的质变效果。这种效果既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又有隐性效果,但最终都指向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在以往长期的德育实践中,那种“高、大、全”完人式的德育要求,那种注重德育知识灌输的贫乏的道德说教,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无从体验而让学生失去了热情。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的心灵?感恩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是学,学即是生活",这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生活德育的理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德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18.
方丽云 《广东教育》2006,(11):42-4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而且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顾华 《山东教育》2005,(5):62-62
现象描述:每当孩子们自选餐点时,笔者总会细心地观察一番,每次总发现有颇多孩子走到点心盘前会仔细看上一会儿,然后再伸手慢慢拿走看似稍大的苹果、橘子或较完整的蛋糕、饼干等,有的还边拿边偷偷地瞅一眼老师,等到最后,盘中往往只剩下小的、零碎的了。虽几经提示、引导,并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仍收效甚微。是孩子们不懂得谦让,没有分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