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不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语文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一、用心导入,进入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不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语文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不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语文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彭金莲 《考试周刊》2011,(64):220-220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一筹莫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这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美术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一、用“心”导入,进入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一筹莫展?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是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动起来,这样的美术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关注学科知识,还是关注人的发展?是注重结论,还是注重过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这些相互矛盾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根据新理念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师角色,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蹲下来,以学生的角度看待事物,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输入和输出语言,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是不可能掌握好语言知识的,更谈不上语言交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对英语学习是越来越喜欢还是越来越害怕?关键在于教师。一、让关爱走进英语课堂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学生,课堂之外吸引他们的精彩事物越来越多,能把心全部交给课堂的学生,已越来越少.他们的眼球和他们的心大多交给了疯狂的电游世界与虚拟的网络空间,他们开始了心的"流浪".于是,教师们,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无不感叹:如今的学生啊,越来越野,越来越不好教了.但是,让学生的心回归课堂始终是教师理应承担的责任.该如何呼唤学生"流浪"的心呢?笔者认为依靠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一轮的课改,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呢?一、教师应有正确的育人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教师的职责,其实"传道"本质就是培养人。在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身心健康,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成功的。实际上,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功利心不应该  相似文献   

10.
<正>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将转变的教育观念转化到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当中来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对幼儿的美术活动,我们究竟应该更关注什么呢?是关注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还是更关注幼儿的美术语言?是注重"教"与"学"的过程还是注重对美术教育蕴涵的教育功能?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在不经意间就表现出这样一些倾向:注重大胆表达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学习错误,是立即否定、责难、打压?还是对学生的错误表示理解,并真诚地帮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我认为: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同时,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避免错误的发生,而在于当错误发生时能够挖掘错误的价值,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的生物课程过于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情感教育,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架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等等?这一切情感态度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并实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这种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到现在还是做得一塌糊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类似这样的"感慨"应该耳熟能详。为什么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呢?我认为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美国大学有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情感教育,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那么,学生会变成什么样?他们怎么能够从政治课当中学会做人、学会理性做事?因此,用情感教育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更关注什么?评价的视角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是"以教论教"还是"以学论教"?这诸多的疑问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需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视角,讲究评价艺术。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但在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忽视教师引领作用的倾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引领呢?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思想品德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而且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的情感体验,唤起、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情理交融,促使知识内化,以提高教学实效.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焕发思想品德课的活力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的地方,学生还是会重复犯错.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和易错点作了充分的估计,但他们在课上更想做的是避免学生犯某些错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畅.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应该尽量避免学生犯错,还是应该让学生充分暴露出他们的错误,有  相似文献   

19.
各地评聘教师常将模拟上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日前,笔者有幸担任评委,一共聆听了6位特聘教师的模拟上课,现结合一些教师的模拟上课片断,与大家分享笔者在评议过程中的一些思考.1.应该怎样进行模拟上课?模拟上课跟真实上课的最大区别和难点是"对话",是"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此时无‘生’胜有‘生’"的一种演绎.执教者力求做到"眼看学生、话说学生、心装学生",过程体现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与设问".从以上说明可以清晰地了解,模拟上课本质就是在无学生的情况下,将整个教学过程完整呈现.通过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新理念渐驻人心.课堂教学逐步南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不得不引起我们冷静的思考: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个人认为,一节课好不好,主要还是反映在教学的细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