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母断织     
  相似文献   

2.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众所周知,讲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一个传颂了数千年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国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良苦用心。几千年后的今天,“孟母三迁”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4.
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已成为中国家庭文化的瑰宝,历代传颂,经久不衰。今天,又有一对普通夫妻,为了让儿子展翅高飞,他们毅然举家四迁,为家教美德故事写下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千古,有口皆碑。记得小时候学这篇文章时,只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我很感动,为孟子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羡慕不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孟母当年的行为开始感到费解。因为人类喜欢群  相似文献   

6.
断织     
《列女传·邹孟轲母》:“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如此)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  相似文献   

7.
刘宗周,是我国明末著名的哲学家。刘宗周的母亲章氏,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章氏出生于山阴县的一个书香之家。她从小聪慧,逗人喜爱,读书过目不忘。她特别喜欢历史和诗词,十几岁时就学会了写诗。家人读了章氏的作品,没有一个不为她的才气而感到惊异。成年后,章氏嫁给了同县的一个秀才刘坡(号秦台)做妻子。在她27岁那年,不幸丈夫突然患病死去,抛下一个刚满周岁的女儿刘贞范和遗腹子刘宗周。由于家境的困顿,宗周降生后,章氏只得带着两个孩子依附到了娘家。娘家从前比夫家富裕,  相似文献   

8.
"孟母三移"故事代代相传,耳熟能详,这一故事也被戏剧家作为题材,演绎成各种戏曲作品。从南戏到当代,均有不同类型的"孟母三移"题材剧,现知的有六种。从已掌握的剧本来看,剧本情节越往后越简单,越容易演出,然而它所反映的主题依然很深刻。通过各个时代剧作家不同的改编,将孟母教子的精神通过戏曲这一特殊形式传播开来,不仅歌颂了孟母,而且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9.
每当我看到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校园里,那宽敞明亮的教室,平整洁净的甬道,群芳争艳的花圃,春意荡漾的笑脸,我亲身经历的那三次校舍搬迁便历历在目,使我感慨颇深。  相似文献   

10.
“昔孟母,择邻处。”这个《三字经》中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世代相传,家喻户晓。但是,你是否知道法国也有这么个“孟母择邻”的故事呢?故事的主人公是彩色照相机的制造者李普曼。他出生于卢森堡,父母都是法国人,在卢森堡皇宫里做家庭教师。年幼的李普曼生活在宫廷中,常常同那些出身高贵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他经常好奇地看着那些高雅迷人的小姐跳舞,看着绅士们豪饮高谈……父母见小李普曼整天着迷于这种无所事事的环境中,深感忧虑。“依我看,我们还是离开这儿好。”母亲向父亲建议。“的确,孩子的前途重要。”父亲说道,“如果再在这儿生活下…  相似文献   

11.
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悄然组建“孟母堂”。在这里,学生要做的,除了背诵经典还是背诵经典。“读经典、尊孔孟、颂莎翁、演数理”,接受“家教”。上海市教委对“孟母堂”紧急叫停。  相似文献   

12.
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悄然组建"孟母堂"。在这里,学生要做的,除了背诵经典还是背诵经典。"读经典、尊孔孟、颂莎翁、演数理",接受"家教"。上海市教委对"孟母堂"紧急叫停。靠近"孟母堂"教学内容:将经典进行到底"我们不讲课文、不教英文单词、不  相似文献   

13.
张伟虹 《甘肃教育》2010,(16):45-45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后人所认识的范蠡,多来自其助越灭吴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良师》2010,(5):F0002-F0002
围脖,即微博,是最近风靡网络的一种便捷的交流发布方式。微博得到了各路网民的大力热棒。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名人们是怎么织“围脖”的吧。  相似文献   

15.
浮众 《人生十六七》2011,(11):56-58
为使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夫妻为其转学 李兆强今年40岁,是河北省高碑店市方官镇人。他和妻子董玲1994年结婚,第二年,儿子李豪来到人世。当初,李兆强学习不错,只是高考时发挥失常,与大学失之交臂。因家境不好,他没再复读,而是选择了外出打工。妻子董玲是他打工时认识的,两人经历相似,没有考上大学是两人的遗憾,因此,他们对儿子寄...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7月10日第一次接到居民反映到2009年2月19日正式下发责令停止办学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在长达31个月的时间里,违法办学的“孟母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得到了上海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空前重视。沪上首例“家庭私塾”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叫停“孟母堂”又传达出怎样的一种讯号?  相似文献   

17.
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的优良品质是令世人称颂的,也是毋庸置疑的。笔者在本文中要说的是“孟母三迁”并非明智之举,是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孟母在自毁形象。一、“孟母三迁”凸显了对儿童天性的蔑视在不考虑孟子感受的情况下,孟母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的  相似文献   

18.
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的优良品质是令世人称颂的,也是毋庸置疑的。笔者在本文中要说的是“孟母三迁”并非明智之举,是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孟母在自毁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是孟母三次搬家的原因。孟轲的母亲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认为只有读先圣之书才是最崇高的事业,认为同劳动人民做邻居对她儿子读书学习不利,所以就三次搬家。她要儿子好好读书,是为了把他教养成能“复礼”成“大业”的大人物,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圣人,好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学的话题在教育界一再引发波澜。支持奔波呼吁,大力倡导;反对声嘶力竭,坚决反对。本刊汇集《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报道,希望引起大家的深思。[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