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本文在描述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现状的基础上,以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为视角,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认为工资待遇整体水平偏低、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学校管理的失衡、教师职称评定的偏向、教师的职业压力大和教师个人发展空间的寻求等原因导致了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失,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规划教师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的有序流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2.
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失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研究》2016,(2):75-80
农村薄弱学校师资是保障学校转向优质学校的关键。当前,农村薄弱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师大量流失,而在流失的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的流失严重影响着农村薄弱学校的整体发展。本文将影响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因素划分为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在整合与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指导与倾斜、组织管理规范、专业发展与人文关怀、师德培养四个方面出发,为减少骨干教师流失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义务教育不断均衡发展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使命——加快流动、增强教育活力,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存在着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和校际不平衡。教师的流动意愿存在着地域、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别。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教育行政方面、观念偏差、学校缺乏沟通、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着城乡差别等。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教育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观,学校要有实打实的执行力,从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和建立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着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全员流动要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3省12县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探讨了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部地区教师流动意愿强烈,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向城镇地区流动。统计分析表明,工资待遇和职业认同感对教师流动有显著影响。教师从农村到城市、从薄弱学校到重点学校的单向流动将导致农村师资力量更加薄弱,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不合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对昭通市昭阳区中小学教师的抽样调查显示,84.6%的中小学教师有流动及流失意愿。影响该地区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照顾家人、工资待遇、夫妻分居或异地恋、个人发展前景、学校地理位置。本研究所得出的稳定教师队伍的建议是: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照顾家人和夫妻分居等问题;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优化教育管理,让教师获得成就感;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实行差别化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30个县10356位乡村教师的调查显示:云南乡村教师中近80%有流动(调动)及流失(改行)意愿;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呈现出"向城性"与"返乡性"两种趋向;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最为强烈;总体上工资收入越高,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越弱,但学校区位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子女上学及家庭生活"、"工资待遇与工作负担"、"学校位置及交通、住房条件"、"学校管理与教学风气"、"社会氛围与工作环境"。为此,须要关注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和夫妻分居等问题;应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保障不同层级学校教师岗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在教师招聘时实行"家庭来源地优先"的政策,吸引优秀青年返回本乡本土从教;想方设法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尤其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周转住房;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帮助乡村教师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决定学校教育质量核心要素的地位愈加明显,教师的流动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教师流动的现状分析1.教师流动的现状从流动主体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流动严重,且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教师流失"。优秀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在教学上有精湛的技巧,而且对于学校里教师精神面貌的建设、教师团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中职师资队伍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类型中等职校间的比较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比较,对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师来源及其流动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发现,职业中学师资相对薄弱;成人中专师资处于绝对减少状态;技工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民办学校骨干教师比例偏低,兼职教师职称和学历层次偏低;高级职称教师普遍流失严重;对各级学校的评估指标层次不清;中职师资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较低,等等.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由于工作条件较差,人事制度改革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教师流失呈现单向性流动,从农村流向县城,从薄弱学校流向办学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学校;应采取建立农村牧区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城乡教师交流共享机制,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提高教师待遇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华章》2007,(9)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教师资源配置及教师流动政策选择由于历史、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不仅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相差较大,而且骨干教师的流动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教委日前宣布,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建立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参与交流的教师、校长范围包括:全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6年的在编在岗教师;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任  相似文献   

12.
骨干教师成长的支持性因素: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因子,其成长与发展,既受其作为生态主体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又离不开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与支持;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各种支持性环境因素之间的多维交互作用,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而实施民主化、个性化管理与强化骨干教师责任意识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相结合,变革教师培训模式与强化骨干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相结合,是当前促进骨干教师成长过程优先考虑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仲小敏 《天津教育》2014,(19):85-85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轮岗”政策是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农村校、薄弱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这不仅是这类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与农村校、薄弱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存在向城镇校和优质校“单向流动”有关。所以,实行政府统筹下的“教师轮岗”政策就是要引导城镇校、优质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包括“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两种,天津以保留轮岗教师人事关系在原学校不变的“柔性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14.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因子,其成长与发展,既受其作为生态主体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又离不开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与支持;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各种支持性环境因素之间的多维交互作用,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而实施民主化、个性化管理与强化骨干教师责任意识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相结合,变革教师培训模式与强化骨干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相结合,是当前促进骨干教师成长过程优先考虑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地方工科院校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建立危险函数回归模型,得到教师流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职称、家庭保障情况、工资待遇、地域差别、发展空间是教师流失的6个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家庭保障情况、工资待遇、发展空间是保护因素,职称、地域差别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力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工作生活环境艰苦、教师权利较少、社会地位较低及教师考核评价不足,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失。本文通过对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提出如下策略:奉献精神与工资待遇并重,赋权增能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以及改变评价方式形成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17.
浅议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 《教育与职业》2006,(15):112-113
骨干教师的流失最终会弱化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学校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人才观,学校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的冲击等。解决对策主要有:更新办学理念和人才观,建立动态的教师绩效评估体制,变制度校园为人性化校园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高校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即中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流向重点高校和全国名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难以满足教师职业期望,二是教师对学校内部管理的不满和失望,三是教师对学校资源存在分配上的不公平感。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转变观念,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管理理念;立足改革,建立公正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注重实效,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区域内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特别是选派优质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及薄弱学校交流任教,对实现教育均衡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制度.做好了这项工作,对促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意义已是不言而喻.其实打开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我们早已发现这样的内容:“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写实的数字可谓让人忧虑,因此现今不少地方采取用“城乡交流”等有效方式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尽管这些属于被动和短期的行政行为,但无疑对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怎样使这些交流教师的心在一个时期内扎扎实实地留在所到学校,更是一篇亟待做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稳定、擅长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近年来,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被充分认可,且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教师的流动和流失问题严峻,不利于幼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心理契约理论强调成员与组织间的情感和期望的交换,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对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解决流失流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心理契约视角,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增进组织与成员间的信任,是当前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重要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