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教委:加强薄弱初中建设,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实行初中入学办法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初中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多的薄弱初中。分配到薄弱初中的学生不安定,家长有怨气,直接影响到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改变薄弱初中,提高初中的整体办学水平,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首先是各级政府重视加强初中建设,把改变薄弱初中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把初中建设的工作目标列入省、地(市)、县、乡及企业办学部门的工作目标之中,在全省形成了各级政府抓薄弱初中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或曰:初中教育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细腰”。用这样一个比喻来描述初中教育的现实状况,应当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知道,多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实施,初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和现代化的示范初中。但是,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特别是与知识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素质的要求,初中教育差距悬殊;与小学和高中教育的迅猛发展势头相比,初中教育也相对薄弱。初中教育“先天  相似文献   

3.
<正>一、"种子选手"稀缺:农村初中"种子工程"建设的现实动因当前,初中教育的薄弱,集中表现为农村初中的薄弱;农村初中的薄弱,集中表现为师资队伍的薄弱;师资队伍的薄弱,集中表现为优秀教育人才的稀缺,即缺少必要的、一定数量的省级特级教师、市县(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式  相似文献   

4.
1月12日,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市政府实事项目“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宣告全面完成。各级政府共投入经费85.65亿元,对全市占三分之一的相对薄弱初中进行了改造,经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验收,本市19个区县政府“初中工程”全部合格,547所公办学校(包括193所重点加强初中学校)全部  相似文献   

5.
百年学制检视表明:发生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初中教育,因为学制着眼点在创建或探索,且初中教育涵括在整个中学教育"三三"分段之中,所以学制对初中教育的影响并不显著,初中发展的薄弱未显端倪;发生在建国之初到文革结束时期的初中教育,因为学制着眼点在与国家不同历史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任务相匹配,所以多变、缩短且混乱的学制对初中教育开始产生一些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初中发展的薄弱初显端倪;发生在改革开放到现阶段的初中教育,因为学制着眼点一方面探求如何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又有意无意掩盖了学制的其他诸多问题,致使涵括在基础教育之中的初中发展开始呈现薄弱走势。  相似文献   

6.
初中教育的形势、目标与指导思想近几年来,我国的初中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初中稳步发展,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逐年上升,1985年是68%,到1992年上升到79.7%,京、津、沪等不少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农村,已普及了初中教育;在发展初中的事业中,重视了师范教育的优先发展,师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已由1978年不到10%逐步上升到1992年的55%,如果加上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核合格的,可达62—63%,而且学历合格将以年递增3.5%的速度上升,具有发展的后劲;学校布局相对集中、日趋合理,办学物质条件明显改善;重视加强薄弱初中建设,多数薄弱初中的面貌有明显改变;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初中生的全科考试合格率已由“文革”后最初几年的30%左右,上升到1992年的56.88%,初中生流失率则由1987年的6.1%,下降到1991年的5.84%。但是,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以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提高劳  相似文献   

7.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长期困扰着桂林市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1987年,桂林市开始进行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取消小学、初中重点,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小学毕业生实行划片就近升入初中。改革的整体目标是:“重心下移、打好基础、增加后劲、全面提高质量。”一、取消重点小学和重点初中,加强薄弱小学和初中建设。从1987年起,桂林市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对薄弱小学和初中进行综合治理:一是在经费上增加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二是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三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各级教研部门、督学室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指导、评估。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这些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90%达到了市平均水平,一部分跨入了市先进行列。与此同时,取消了对原重点中、小学在人、  相似文献   

8.
杨风兰 《中小学电教》2010,(11):101-101
<正>国内外诸多研究均显示,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这些现象在薄弱初中教师中表现尤为显著:薄弱初中之薄弱,不仅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中的初中教育,因其两头不靠容易被人忽略而在整个基础教育序列中形成了“薄弱初中”这一状态。“薄弱初中”在今天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各地方已把改造“薄弱初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这无疑是件可喜的事情。然而这  相似文献   

10.
在尽快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过程中,目前的初中教育是整个教育环节的重要一环,然而也是薄弱的一环。要加强这个薄弱环节,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这就是教师的稳定问题。我所说的稳定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工作单位的相对稳定,二是教师搭配跟班任课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虹口区是一个教育老区,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较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学校之间的差距也较大。为了改善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区政府和区教育局采取了多种办法:——薄弱学校与重点学校挂钩结对实行“传帮,带”:——对相对薄弱学校加强督导和指导,包括区教育局教研室深入相对薄弱学校指导教学并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区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局长牵头定期下基层指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11,(7):17-17
成功教育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相对集中的薄弱初中而实施的教育改革,至今共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实验。第一阶段:1987~1990年以闸北八中一个年级为试点,开始了成功教育实验。形成了以"成功教育"为标志转变学困生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有着多种因素。我个人认为,首先是学校因素。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校环境相对较差,教风校纪学风相对较为松散,教育手段较为落后,学校投入较少。其次是学生因素。学困生个体本身存在差异,现实中,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上课的  相似文献   

14.
有人用"铜头、铁腿、豆腐腰"形容现今的高中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初中教育被认为是基础教育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但我们认为,初中教育整体薄弱,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薄弱意味着我们有创造的空间,薄弱迫使我们寻求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的教学工作是初中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加强初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但现实告诉我们,农村初中教学工作却十分薄弱,教学质量很不令人满意。下面就农村初中教质量问题作些初步的分析,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初中薄弱的成因与谋求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农村薄弱初中现象既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结果,也有政策的因素,更有学校管理的责任。解决农村薄弱初中的发展问题,这需要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扶持,需要加强学校各方面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贫困农村初中女童的性教育研究,笔者以四川某贫困县某初中女童为样本,通过座谈、讨论、咨询等形式展开了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影响性教育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的缺失;,监护人缺乏性知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学校性教育、性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较为薄弱。因此,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初中女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整个九年义务教育是否能健康发展。应认真分析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在控制学生辍学、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学研究、建设示范初中、改造薄弱初中,渗透农职业技术教育等几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期实现初中教育的规范化、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农村薄弱初中存在着体育课时不足、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无法保证,体育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场地器材不足、缺损严重等问题。而武术特色可以做到学校教育诉求最大化。武术特色教育将逐步改变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陈旧认识,推动学校的教育投入和教师的教学提升,以武术特色加强农村薄弱初中的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初中择校仍是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老百姓只能被动选择学校。从初中择校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两种择校现象:一种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引发的,属于被动择校,只有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才可能消失;另一种则是老百姓自主选择教育的行为,是老百姓行使教育选择权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治理择校,就必须“消灭”薄弱学校,下大力气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