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惩罚与奖励,都是教育学生的手段.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用教育惩罚来教育学生.然而,国外及我国一些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学生的无知和犯规,教师过激的、粗暴的言行可能会事与愿违;教育学生,奖励永远比惩罚好.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教育的投入中包涵着“乘数”和“被乘数”两个方面。学生和教材的因素是“被乘数”,其中学生的先天个性和注意力,以及对于学生个性和注意力的认识,对教育的产出影响甚大。教师在教育投入中起到乘数作用,可以扩大、缩小教育的产出价值。不能仅仅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教材和教师的三角关系,更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与教师之间视为函数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对教育的产出价值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封小学教师的辞职信火了.原因是把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家长的不满意.面对孩子成绩的不理想,家长并没有进行反思,而是"自尊心满满"地要求教师登门道歉.学生在课堂上挑衅教师、公然辱骂教师,一旦和家长、学生发生矛盾,"受害"的几乎都是教师.扪心自问,教师的尊严到底去哪儿了?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教育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它集中地、具体地反映教育目的与教育要求,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的地位。一般来说,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师、学生三者关系中进行的。如果说,普通学校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教与学的信息交流,而远距离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则是分离的,学生和课程则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因此.尤需不断地加强远距离教育的课程论的研究和建设,努力提高远距离教育课程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问题是教师对作文教学方法上存在偏差,诸如片面强调所“谓有意义”的题材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很严重,不能根据作文题目要求有的放矢地讲写作方法,而是让学生在一些记事、写人、状物的表现手法上泛泛而谈,使学生面对陌生的题材依样画葫芦,假话连篇,更谈不上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支点.虔诚地对待教育事业,真诚地面对学生,是人民教师立足课堂、心怀学生,自觉地升华教育理念、端正教学态度、倾注教学情感、改进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真诚地面对学生必须坚持“六不”原则:不迷信经验、不迷信他律、不孤芳自赏、不缺席旁观、不冷落后进、不随波逐流,坚持把情感、态度、价值现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既有崇高的神圣色彩,也包含凡人的喜怒哀乐。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情绪千变万化。但神圣的职业又使教师不能过于情绪化,特别是面对"学困生",因此,教师作为学生人生一段路途的指引者,他的教育更应该是春风化雨,体现教育的宽恕与神圣。  相似文献   

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失误。当教师的失误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该怎么办呢?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失误,更不能对学生的意见不置可否。教师应勇敢地面对失误、正视失误、承认失误、改正失误。  相似文献   

10.
师爱的意蕴     
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这种教育就不能称为教育.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动触及学生灵魂,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教的最高境界,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振杰 《考试周刊》2014,(37):118-118
教师的威信是进行教育与教学的必要前提,目前部分学生反叛心理太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要求所有人迁就自己,加上个别父母的娇纵,使学生无法接受教师的教育,又会向教师发起"挑衅"。又因体育教师的性格比较直率,往往会比较草率地处理学生的"挑衅",导致体育教师的威信受影响,因此如何应对学生的"挑衅"值得体育教师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简单处理,必须讲究教育艺术,冷静理性面对,讲求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育不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而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生态教育就要着眼于生命的发展、生命与生命的关系、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想的"教育生态"应该是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人格,使师生都能在幸福的状态下工作、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很多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能有惩戒。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一句批评的话也不敢说。面对不做功课、不专心听课、没礼貌、扰乱课堂纪律、旷课打架、早恋等的学生,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们很无力,只能装聋作哑、视若无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只能一味纵容。  相似文献   

15.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少数学生面对良好的学习环境、优越的学习条件,面对父母的辛苦养育和教师的辛勤培育,不仅不能做出感恩之举,反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因父母不能满足其某些要求、教师对其过分严格就产生仇视父母或教师的心理.因此,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尤为必要.语文是百科之母,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蕴涵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因此,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技能的获得,但单纯的获得职业技能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有了谋生技能就解决了生活的最大问题.中职学生在学业、品行、行为习惯上的差生比率大,情感自控能力差,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学生需要教育的力量来指引和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这关乎他们生命的成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尤其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  相似文献   

17.
学生向老师打招呼时,教师要积极热情地回应。教育是渗透在日常行为中的。当学生主动热情地招呼一声“老师好”时,老师微笑着回应一句“你好”,这就是一种教育。因此,面对学生的招呼,教师要热情应答,不能视而不见、漠然置之。平时遇到学生向我问候时,我都会真诚地回应。学生听了,会美滋滋地从我身边走过,下次见到我便格外热情了。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育是目前教育制度下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新课改的运行,学生是课堂教育中的学习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建立一个既要适合学生又要符合时代进步的一种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学数学教育中很多教师采用"师本"的教学方法,使得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不能很好地自主进行学习,在学习动力、目标上都有一定的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简单探讨了中学数学课堂教育有效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幸福教育密切相关。专业成长起来的教师总能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感悟,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一、民主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方润土教育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墨守成规或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激励思考,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应当作一个需  相似文献   

20.
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智力、品质等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复杂脑力劳动过程。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教育情境多样,需要教师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灵活机智地妥善处理,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巧妙地、创造性运用教育活动规律,对学生产生使其心智为之震撼的影响力量,或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或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感,或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