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飞 《湖北档案》2009,(5):37-38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1913年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陈独秀出狱后到达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后,湖北相继出现各种宣传新文化的进步团体。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恽代英,早期从事宣传出版活动,创办武昌利群书社,传播新文化新思潮,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光辉业迹,永照史册。利群书社的缘起早在1915年,恽代英在武昌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读书时起,就对以陈独秀为旗手的新文化运动十分关注。当时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为《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封建的狂飙,这给正在追求真理的恽代英以极大鼓舞。恽代英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喜欢看见《新青年》、《新潮》,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3.
浅论《新青年》作者群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了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一开 始“销售甚少,连赠送交换在内,期印一千 份。”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杂志迁往北 京,在短时间内,《新青年》迅速风靡全国,成 为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青年》之所以产 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源于该杂志的思想性和时代 性,而这,完全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大有力的作者 群。  相似文献   

4.
创办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她不仅以办学历史长引为骄傲,更以作为中国新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而载誉史册。特别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物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创造了北京大学爱国、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所宣传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对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早在1907年,刘文典就在芜湖安徽公学读书时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日英德等国文字语言。回国后曾一度担任孙中山秘书处秘书。1917年,刘文典受陈独秀之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经过数载苦钻精研,终以煌煌大著《淮南子鸿烈集解》与《庄子补正》十卷本震动文坛。刘文典因此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史大家之一,曾一度被蒋介石抬举为"国宝"。  相似文献   

7.
张芹 《新闻界》2006,(5):87-88
陈独秀在著名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曾经强调,"科学"与"民主"对"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具有重要意义,并表示"断头流血"都将拥护之,从而高扬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  相似文献   

8.
差不多一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从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信仰独立、妇女解放等诸多层面论证儒家伦理、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不合,以为中国要向现代转型,要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就必须彻底批判孔子之道,必须全盘西化,接受法兰西文明自由、平等、博爱及民主,与世界同步,与传统决裂。陈独秀的看法自有其道理。因为中国自从与西方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史学》2008,(7):3-3
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新青年》创办初期,以打倒孔家店、批判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提倡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后成为介绍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相似文献   

10.
90年前的《新青年》亮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就这位“德先生”而言,在《新青年》前身的《青年杂志》时代,其语言表述为“惟民主义”。陈独秀深感青年教育之重要,因而该杂志第二期有《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文中胪列教育青年的四个主义,次第为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和兽性主义。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1879~1942)主编的<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的里程碑.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新思想最重要的阵地,它高擎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成为漫漫长夜中的一支耀眼的火炬,点燃了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引线,哺育了整整一代先进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晚年写过一首小诗总结自己的一生,“酒旗风暖少年狂,笔底寒潮撼星斗.小诗聊写胸中意,垂老文章气意卑.”这首诗让人深思感叹,也是陈独秀个人命运的写照.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青年学子的精神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猛烈地抨击旧礼教、旧文化,推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毛泽东称其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曾经讲“他(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了其他任何人”,可以说,陈独秀是毛泽东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上的引路人.但个人命运却波折不断,最终困苦孤独地病死于四川江津.  相似文献   

13.
鹿璐 《北京档案》2016,(8):42-44
在北京五四大街路北有一幢通体都是红砖砌成的大楼,因这里曾经是北京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所在地,很多人亲切称它为“北大红楼”.北京大学的校舍原在景山东街的马神庙四公主府,1916年,学校在沙滩兴建学生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1918年8月红楼建成后,改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是北京大学的文学院所在地.红楼在建成之后的多年中一直是北京城最高和最有现代气息的建筑之一,但其盛名决非源自建筑本身.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那些生活工作在这里,曾经照耀过历史的大师,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赋予了红楼更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其实,早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与刘文典,一个是"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投身于政治;一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醉心于学术。他们虽追求殊异,却因为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安徽公学相识,到《新青年》结盟,再到北京大学“分手”,最终在故乡安庆“归魂相依”,两人的恩恩怨怨,成为中华民族的一段传奇史话。  相似文献   

16.
张芹 《新闻界》2006,(5):87-88
陈独秀在著名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曾经强调,“科学”与“民主”对“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具有重要意义,并表示“断头流血”都将拥护之。从而高扬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④因此,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也如同重视宣传新思潮、呼唤民主政治一样,成为“五四”时期许多新文化传播媒介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详细考察身处于新文化传播热潮中的《晨报》附刊,不难看到它作为新文化传播媒介中重要的一份子对“赛先生”的全面传播,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工作初探金贞爱(中央民族大学)1992年初,国家教委在北京大学等15所高校建立了文科文献信息中心。1994年初又将原设在中央民族学院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民族学院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定名为“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学科文献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8.
1926年初,神州女校因故停办之后,谢六逸受聘为复旦大学教授,在中国文学科讲授西方文学史和日本文学史。这个时期,谢六逸除了在暨南大学兼课之外,还出任中国公学文科学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以在复旦大学的职责最重,投入的精力最多,其成就亦尤为卓著。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1917年1月4日到北大视事。实际未到任,蔡元培一到北京,就先访问医专校长汤尔和询问北大情况。汤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蔡。  相似文献   

20.
综合动态     
杨飞 《出版参考》2010,(4):19-20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陈独秀一生坎坷。也正因为如此,饱尝人世辛酸的陈独秀才对亲朋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与皖籍同乡、著名诗人潘赞化的交往,堪称一段传奇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