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课时已过半,一学生只字未就,仍无命笔之意。教师不禁催促,却闻振振有词之答:“写不出——鲁迅说过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满堂为之哗然。如此曲解鲁迅先生原意,强词夺理,自然不足为法。这样的学生为数甚少,本也不值一议,但这桩作文课上的“趣闻”从另一方面提醒了我们:学生习作不同于文艺创作,切莫将学生当作家。对这一原则,理论上也许并无异议,但实际上却不然。有的语文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指导或讲评时,一  相似文献   

2.
董凤霞 《班主任》2010,(9):56-56
初中时,有一次我不慎打碎了学校宣传橱窗的玻璃。我想班主任一定会向家长告状,赔钱不说,还会出布告批评我,这下丢人了。那几天,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中,经常用"充分反应"与"恰好完全反应"来描述反应情况。充分反应是指几种物质(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去发生化学反应;而恰好完全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反应物均已反应完全,没有剩余。可见,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是充分反应,而充分反应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若弄不清二者之间的区别,解题时就会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第四册《井冈翠竹》课后练习第三题,是一道关于修辞方法的习题。其中第2小题是:“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人教社版)和《新编初中语文思考练习指导》(同济大学出版社)对此句中的“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解答都是“顶真”。笔者以为此处所用的修辞格应是“回环”,而不是“顶真”。  相似文献   

5.
4岁的阳阳昨天吃了奶奶从乡下带来的蚕豆,今天就精神萎靡,不想吃饭,呕吐,皮肤发黄,小便发红,家长疑为肝炎送传染病医院,被诊断为“蚕豆病”,经抢救才脱离危险。  相似文献   

6.
《数学大世界》2003,1~2《小悟“双察法”》的题目2“已知函数f(x)的值域为[3/8,4/9],求的值域”的“观察”解法:  相似文献   

7.
曾读张岱的<夜航船>,其中有则文字:韩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日:"他日未尝泣,今何泣?"对日:"他日得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痛,是以泣也."读后不禁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8.
9.
时下,体罚学生现象作为一根高压线已经不多见了,但笔者发现,不少教师想出高招,以劳动来惩罚学生。作业没做,打扫厕所;迟到,罚扫楼梯;乱扔杂物,去校园捡垃圾……自古以来,就有劳动最光荣的说法。劳动作为“五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做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劳动科目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但这里,教师将劳动与惩罚联系在一起,无形之中,学生会产生劳动不光彩、劳动可耻的念头。平时大扫除,选几位学生去冲洗厕所,学生会踊跃报名,积极参加。而在惩罚的作用下,学生会因为冲厕所而一脸愁容,动作迟缓。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0年第1期刊登了揭凌峰老师的《从“千树万树梨花开”谈开去》一,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一被传颂千古的咏雪名句提出了质疑,读后很受启迪,也深为揭老师敢怀疑、善怀疑的严谨的治学之风所感动。但是对揭所持观点不敢苟同。我之管见,以为揭老师在体察、品味这一名句时,过多地注重了内容表达,而忽视了诗词中技巧的运用.因此.显得有点片面。  相似文献   

11.
如今,做一个人真难。 难到什么程度呢?似乎已经难到了人们想做一个正直的人,想做一个高雅的人、想做一个“绅士式”的人都很难。 奇怪的是:并不是难在人们经过努力、经过“刻苦的修炼”可以具有这样的品质,而是难在一旦人们具有了这样的品质居然为“小环境的文化氛围”所不容。  相似文献   

12.
当今,在国内外不少音乐报、刊和各种音乐讲座、音乐欣赏会中,主办者和主讲人常常摘引一部分古今中外育关音乐家的趣闻、轶事并加以绘声绘色的讲述或演绎,借以调动起读者或听众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14.
题目一: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生活中的"美"是多样的,需要我们去发现,而只有拥有敏锐的眼睛和善思的心,我们才会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美"。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6月16日上午中考监考结束,我马不停蹄地从考点学校返回,赶着上下午第一节心理课。下课后,我想着赶紧回咨询室喝口茶,好好喘口气。刚穿过连廊,走入教学楼,就看见不少学生聚集在班主任办公室外,指着墙上的什么东西在议论。有学生眼尖,看见我连忙叫道:“黄老师,快来看!”我三步并两步走过去,看见有人在墙上写了 “SB”(“傻X”的首字母),在“SB”的前面用中文写着某位班主任的姓,中间用“=”连接着,还有些乱码,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分不清什么是道德问题,什么是心理问题,常常出现将学生单纯的心理表现,无限地上纲上线,即将心理问题道德化。主要有以下表现。1.误解学生的病态心理表现学生中,有的因为疾病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心理表现,例如:讽刺、挖苦、嘲笑他人、无端自私、缺乏同情心等。这些实际上常常并不是学生有意识的道德行为,而是因疾病而形成的病态心理表现,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把它们都说成是有意识的道德行为,实际上是对学生心理表现的误解。2.朦胧的早恋“妖魔”化早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人际交往现象。形成学生早恋的原因和…  相似文献   

17.
张甫卿 《小读者》2010,(1):21-22
与初二学生坐在一起连听五节课.亲身感受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个句子:①“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药》)②“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祝福》)③耳际虽有孩子撕裂似的哭声,却如同在神怪的空山里一样,幽寂得使血都变冷。(《夜》)  相似文献   

19.
行李是个古语词,原本指“使者”,即往来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官员。《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古代的外交官为什么叫“行李”呢?清代的郝懿(yi)行《证俗文》卷六云:“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  相似文献   

20.
晨会,向来被教师誉为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然而,在一些学校,晨会常常变成了教师的“训话”课。因而,许多学生觉得:上10分钟的晨会比上40分钟的课还要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晨会教育的效益呢?几年来,我尝试用“说话”取代“训话”,改进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