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有了“非主流”这一词汇。查阅了资料后得知:“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非主流”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一个事物既可以从非主流变成主流,也可以从主流变为非主流,比如以前流行的衣着打扮、语言文化等就从最初的非主流发展成主流。因此,没...  相似文献   

3.
自己的山顶     
旷野的风恣肆地游荡,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的脚步——它是自由的吗?封闭房间里的空气近乎凝固,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它重新流动——它是不自由的吗?……自由吗?不自由吗?……也许青春的残酷,就在于它总是逼使我们对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苦苦追寻答案,反反复复,喋喋不休,直至精疲力竭。别人的解答和帮助虽然让我们感到温暖,却无济于事。这样的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是青春必经之路,有如宿命。不过,“温情的回应”对风来说应该也是很重要的,就如同我们的心理测试。虽然并不能平息青春期叛逆的抗争,但是,多多少少也能减轻一点心理的焦虑。希望它们对你,也是温情的抚慰。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家乘坐的公共汽车是属于哪类财物吗? 生:属于国家财物。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也是国家财物呢? 生:有山林、路灯、学校里的一切设备。师:对。另外,有的财物既不属于国家所有,也不属于私人所有,叫集体财物。想想:国家财物和集体财物都统称什么财物呢? 生:公共财物。师:既然是公共财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它而不该损坏它。师:好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不该损坏公共财物》(板书)。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为什么不该损坏公共财物。现在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一开始介绍了一件什么事?在全  相似文献   

5.
品茶     
说不清茶是什么时间以怎样一种方式进入中国人生活的,也说不清它为什么可以那么广泛那么长久地与那么多不同的中国人相伴。是因为它口感良好,宜于啜饮吗?是因为它能祛病延年,利于养生吗?是因为它品性清新雅致,有助静思吗?是因为它清香微苦的特性,暗合了文人们的心境吗?……是,也不全是。似乎没有人能给出圆满的答案。好在穷根究底并不是茶的秉性,我们大可直接吃茶去。或许在茶香的萦绕中,我们倒可以悟出点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给大家说说。你对自己梦想的实现有信心吗?今天我们要学的《金子》一课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寻找到金子,拥有财富)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请同学们读读书,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用笔画出来。二、聚焦彼得的“真金”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彼得不无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理“解不无骄傲”。(非常骄傲、自豪)谁能读出彼得的这种自豪?对于“金子”,你怎么理解?彼得为什么强调他找到的“是真金”?它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让我们来看看彼得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他为此…  相似文献   

7.
班级:银川二十小学 一(1)班 时间:1985年8月10日 教材:四省市六年制教材第三册 评课者:特级教师卫班元 第一教时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知道吗? 生:现在是夏季。 师:对,现在是夏季。今天我们来学一课讲秋天的课文。这课课文应该在二年级上,今天你们提前来学,夏季学秋季的课文。不过,我知道你们在一年级上过听说课,知道很多秋季的知识,对吗?你们也学过秋天的课文,哪一课呀? 生:《大雁》。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教育?西方有位才子作了意味深长的诠释: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我想不外是积淀于我们的气质、性格、处世方式与行为习惯中的那些东西: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学习《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我知道了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也体会到不仅是上课听老师讲课,我们在课下也可以用各种方法来理解课文,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课下,我们应该多去查找资料,尽最大努力地学习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在课前先提出问题:燕子真的是为了躲避寒冷才去南方的吗?蜜蜂是直接就把蜂蜜保存起来的吗?……通过在课下查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动物的过冬及生存方式。这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因为它让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课文的方法,还使我真正理解了课文。以后,我会多在课下查找资料,以…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新词,理解生字词语。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孩子们,在你们的心中,太阳是什么样的?每当我们睁开双眼时都能看到美丽的太阳,它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你们见过番茄吗?它长什么样呢?是啊,也是圆圆的红红的,多可爱啊!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番茄太阳"》。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要带上双引号呢?  相似文献   

11.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大张旗鼓地营造、修正、引领学校的主流舆论,为贯彻正确的办学思想、培养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积极向上的氛围。但不管你承认与否、相信与否,与主流舆论相生同行的非主流舆论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一些小道消息的散播,比如一些师生间闲言散语式的议论。应该说,这些议论并非都是不对的,也并非全是与学校发展相悖的,有些可能就是对学校不公现象的某种宣泄。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背后的舆论呢?我以为有三招可试:第一,知彼,方可一胜。校长们首先应该弄清楚这些“不良舆论”产生的土壤和环境。这些议论是在哪…  相似文献   

12.
郑英 《考试周刊》2012,(51):41-42
在中考复习时,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怎么用课文,除了文言文之外,我们应该把花了三年时间去琢磨的课文抛开吗?如何用好课文,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作者认为课本是块敲门砖,它不仅给阅读也给写作提供了很好的例子,要用好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13.
教育给了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教育?西方有位才子作了意味深长的诠释:“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剩下的是什么呢?我想不外是积淀于我们的气质、性格、处世方式与行为习惯中的那些东西:主动还是被动?独立还是依赖?快乐还是忧郁?开朗还是内敛?开  相似文献   

14.
非主流概念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今天音乐课你学唱了什么?我会唱《×××》。这是很多父母与孩子的问答。试想,为什么很少有父母问,孩子,今天你在音乐课上感受到了什么?音乐美吗等等?原因是人们原有的对音乐课的理解习惯就是这样。音乐课好像就是唱歌课。那么试问,如果没有先学会听,你又何来会唱?这又体现着什么问题呢?在如今,一个以审美为核心主流的教学年代,欣赏教学已经有了它不可代替的地位。对于一个懂音乐的人,你不会用你会唱多少首歌曲这个数量来衡量。而是用你对这个音乐理解多少你怎样来诠释这段音乐你对音乐的感悟程度如何作为标准之一。如此一来,对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应该要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了吧。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到底应该学什么?教科书上的文章都是经典吗?学生不喜欢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不学?浅显的文章为什么一定要用两课时三课时来教?学生喜欢的好文章为什么不可以选来做课文?教师和学生为什么就没有选编教材的权利?这些问题常常在笔者脑中萦绕。  相似文献   

17.
张青 《现代语文》2002,(10):26-26
1、从题目入手所谓“题为文眼”,也可以说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两篇课文的题目已经给我们暗示出了一些信息,如:它告诉我们课文主要写什么?文章内容可分几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一、读前先思。读题目后先想想 :文章是要介绍哪辆纺车呢 ?它和普通纺车有什么不同吗 ?作者为什么要“记一辆纺车”?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帮助。同学们每学习一篇文章 ,都应该先思后读 ,看看自己和作者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 :文章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情怀 ,突出了什么主题 ,等等。读完课文后你会发现 ,作者并没有介绍那辆纺车 ,而是写了纺车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发挥的不同寻常的作用 ;通过写纺线的技术、姿势、竞赛等 ,体现纺线劳动的无穷乐趣 ,…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上存在很多对艺术教育的迷思,比如,艺术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艺术是否可教?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吗?艺术是否值得被教?艺术教育的作用是什么?符号理论可以表明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及价值。我们不应该将艺术仅仅视为达成某一具体目的的手段,而应该将其既看作目的,又视为手段。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这一假设是没有根据的,学生的感觉回应和情感反应可以被教育,艺术教育是可能的,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