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消息属于动态消息的范畴,以报道会议情况。由于会议作为各单位、各部门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方式,天天都有。因此,如何搞好会议报道,写好会议消息,就成为新闻采编人员经常遇到并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问题。有相当多的会议报道落于俗套,千篇一律,看后不得要领。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写好会议消息,可以说是企业报人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2.
会议消息的改进,就是要从过去的"封闭式"采访,改进到"开放式"采访,创造出新鲜、活泼、多样的会议报道形式.目前,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体会应该抓好"两手".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浙江省对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报道作出了明确规定.除省党代会、省人代会、省政协会议应作全面报道外,省委全会、省纪委全会、省人大常委会议、省政府全体会议、省政协常委会议,一般发一次消息.省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可综合在消息中,一般不另发.省委、省政府召开或批准召开的其他重要会议,一般发一次消息;省领导的讲话不另发.  相似文献   

4.
关于会议新闻的报道,有人曾经总结为"穿鞋戴帽,摘抄材料"。诚然,一般的会议消息,这样做既轻松又不会出错,稿件写出来后,四平八稳,无可挑剔。但笔者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称职的记者,不能把会议报道程式化,只重形式而不注意挖掘会议上的闪光点。笔者以为要做好会议报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会议给记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新闻由头,如何把会议、文件"写活"、"写鲜",传递给百姓更有价值的信息?时政报道的平衡点在什么地方?学会用足会议、文件及各种活动透露出的信息,多做"加法"、变硬为软,记者对新闻进行民生化视角处理,这是鲁中晨报时政报道的创新路径之一. 记者要学会做"夺宝奇兵",从会海里"淘"出有价值的好新闻,仔细了解会议背后深刻的背景和内涵,从会议中"读"出独到的见解或关注点.在传递会议消息时把"死"材料变成活资源,挖掘出会议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发展方向,为平时积累的零散新闻素材提供增值的机会,形成新闻报道的深度效应,找出百姓所关注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7.
会议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一版的`重头戏'.然而,也是读者意见最多的,不少会议报道概念化、程式化,缺少可读性,因此,许多读者呼吁减少会议报道,增加社会新闻. 读者的要求不无道理.但另一方面,恐怕世界上任何一家报纸都不可能忽视会议报道,因为除了一些毫无意义、可开可不开的会外,大多数会议总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开的,总有一些读者欲知而未知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说,会议甚至是信息比较集中的地方,新鲜的东西不少.在当前信息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会议消息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作用.问题在于现在充满报纸版面的会议报道,该写的没…  相似文献   

8.
会议消息是目前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写好会议消息,使领导、读者都满意,着实是新闻界多年探索又感到为难的事。省委书记马忠臣关于少些会议报道,会议报道要短的指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 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20日,省委就召开常委会传达“两会”精神,研究贯彻意见。此次常委会引人注目的,是马忠臣接任省委书记后首次在常委会上讲话。记者按照常委会报道的惯例,写成消息送审。  相似文献   

9.
会议报道应该是为扩大会议影响、推动会议目的服务的;如何写好会议报道,有时不取决于记者。但是记者仍有展示自己能力的创作空间,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和新闻敏感。在消息写作中,会议消息可能是最容易写的,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为什么这么说?所谓最容易写,就是说通常的会议报道都是一个格式:某月某日,一个什么会议在某地召开,谁谁主持会议,某某领导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许多枯燥无味的会议消息充斥报纸的版面,许多读者不感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程序化的会议报道太多,“某月某日,某会在某地召开”之类的标题、导语,几十年一贯制,面目可憎;二是工作会议报道纯业务性,缺乏吸引力;三是一些部门有见报得彩的思想,只要开会总想在报上露露脸儿;四是记者、通讯员不善于从会议中捕捉读者关心的新闻,写出的消息平淡无味。目前,要解决会议报道多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的支持,需要报社按新闻规律办事,切实把好版面关。但要解决会议消息枯燥无味的质的问题,这就需要记  相似文献   

11.
1951年7月10日,新华社以平壤电头播发了《朝鲜停战谈判举行首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了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于当日上午十时在开城举行的消息.在此之前,新华社相继播发了双方将举行停战会议的声明、往来电报等消息.这是新华社关于朝鲜停战谈判报道的开端.这场谈判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与斗争丝毫不逊于战场,其间的新闻战也同样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12.
会议报道一向是新闻报道中的难点,会议消息的写作也一向是消息写作中的“硬骨头”。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议报道一直在新闻报道中占重大比重,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报道方式的呆板和陈旧令读者和作者同样头疼。我认为,要写出新鲜而又有特色的会议消息,首先应该做到两点,即“钻进去”和“跳出来”。  相似文献   

13.
鲁泽 《今传媒》2010,(7):73-73
有的晚报热衷于报道有关"死亡"的消息,委实令人生厌。热衷于报道这类消息突出表现在:一是把暴力凶杀的相关消息作为热点报道。凡是国内发生的灭门案、涉黑杀人案、精神病人杀人案,只要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5.
搞好会议报道与发挥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休戚相关.会议报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实质上就是记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能从会议报道这一"新闻富矿"中拓展思路和报道空间.改进会议报道不是简单地减少会议报道,或者降低其在版面中的位置.而应从"三贴近"的角度出发,跳出一般性程式化报道的苑囿,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报道的新闻含量,强化记者和编辑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能力,把会议中蕴涵的丰富新闻资源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6.
现在,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可读性差,这除会议消息本身没写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议消息标题不精彩,抓不住读者。 会议消息要“勾”住读者的视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作一版编辑时,适逢会海高峰期,全市召开局以上大小会议近40个,记者和通讯员交来的会议消息见报稿标题90%是笔者重新作的,报社领导在每周的评报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笔者在制作会议消息标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下面笔者就原稿与见报题作一比较说明。 一、标题要抓住“新闻眼”,避开“会议”二字…  相似文献   

17.
会议是一种组织行为,是重要信息源、信息集散地.会议报道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取消会议报道""不播发会议报道"的说法和要求并不合理.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提高会议报道水平.那么,如何改进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在给研究生开设的新闻学课堂上,让学生把某大报上刊登的领导讲话和长篇会议报道改写成消息,结果全班都得了零分.李希光教授说:"看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真是越读越糊涂."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报,一些新闻报道中的词句刺痛了我的神经.一则消息在报道一位老人因轻生从高楼阳台跳下时,这样描述:"老人纵身一跃";还有一则消息是报道一位民工因对着高压线撒尿而遭电击身亡,其中讲到民工的"尸体被烧成了烤鸭".上述的遣词造句,透露出报道的采写者、编辑者对于人的生命的漠视,对于事故遇难者的缺乏同情.  相似文献   

20.
会议消息的改革,在我们新闻界喊了几年,但成效甚微。目前,那种令人生厌的“八股式”会议报道仍然充斥版面。这种情况说明,会议报道的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新闻界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努力。也正因为如此,改进会议报道仍然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