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大发展中国家历来是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冷战结束后,美国不但没有放弃人权外交,反而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实施人权外交的力度,鉴于美国人权外交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解决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人格问题,加强国际间人权对话;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反对外来干涉,等等。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为民意调查最频繁的国度,公众舆论被看作人权外交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冷战后公众对中美人权问题的态度及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及分析公众舆论与人权外交的互动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凭借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有利机会继续谋求世界霸权的同时,其外交战略中的单边武力色彩越来越浓,对整个国际格局走势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研究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演变,趋利避害,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凭借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有利机会继续谋求世界霸权的同时,其外交战略中的单边武力色彩越来越浓,对整个国际格局走势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研究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演变,趋利避害,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贯穿于冷战结束前美国外交的始终,距今已有100多年,已成为国际社会基本接受的原则。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出现了“新门户开放主义”。现重点就“门户开放政策”与“新门户开放主义”各自的特点、异同及内在的联系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21,(6):25-33
国际人权概念的变革表明,现代人权观念有着浓烈的西方色彩,并不具有实质上的普遍性。冷战结束后,部分西方国家推行的"人权外交"政策,加大了对现代人权概念的争议,并使得国际人权事业发展陷入瓶颈。尽管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人权话语权却长久处于弱势地位。构建中国人权话语权应从分析人权变革、探寻发展瓶颈出发,探寻增强当代人权的普遍性的方法,为进一步完善人权概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新”主权理论、“新帝国论”是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七股影响最大的新思潮,它们具有伪学术化和功利化、偏见性和歧视性、保守性和工具性的共同特征。人权外交战略、新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是后冷战时代美英等国的外交新战略,它以人道主义和维护安全、国家利益为幌子,实质是为推行以美国为首的、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霸权统治服务。思潮与外交战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后者为前者在全球范围形成话语霸权提供便利,二者日益结合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国际社会,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危及世界和平.这引起了中国学者对美国人权状况的高度关注.他们对美国的人权传统的渊源和构成、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人权问题、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美国人权外交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之后,成了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愈加趾高气扬起来。它四处出击,随心所欲,损人利己,惹是生非,把个世界搅得鸡犬不宁。但是,当今世界多极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美国的“单边主义”不得人心。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综合军事能力、科技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无可匹敌。美国拥有的这种实力使它“飘飘然”,转化到外交上就显示出傲慢的“单边主义”,说白了就是我“老子天下第一”,我怎么合适就怎么来,不管别人的感觉怎么样。拿中美撞机事件来说,世界各国都认为理在中国,可美国玩起了蛮横——“软…  相似文献   

10.
从里根时代看美国人权外交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卡特总统正式提出人权外交以来,人权外交成了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文章认为,自卡特以来的几届政府中,里根政府的人权外交具有某些典型性。通过考察这一时期的人权外交,可以更准确、全面地把握美国人权外交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国际社会,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危及世界和平。这引起了中国学对美国人权状况的高度关注。他们对美国的人权传统的渊源和构成、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人权问题、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美国人权外交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的干涉有了新发展。西方新干涉主义更加注意披上"道义"和"法律"的外衣,兼用军事打击和经济、政治制裁等手段;但同样是为了扩大其利益、推广其价值观,确保或实现其世界霸权地位或者主导地位。西方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世界大势与西方国家内部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日益具有美国式"巧外交"的色彩。它侵害了非西方国家主权及其民众的人权,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且累及西方国家自身,是对人类道德理想的亵渎和对人类文明的侵蚀,客观上是以暴制暴从而延续人类相互厮杀、相互制服的劣根性,本质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因而不该通行无阻。世界各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13.
论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权外交由来已久,但在中美关系中推行人权外交,却始于70年代末卡特时期。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人权外交,并呈现出不同特点。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主要在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两个方面。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以人权为武器,推行美国的理想、价值观,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西化和遏制中国。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但美国的手法会不断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对外交往中,历来重视文化的作用,从早期扩张中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活动,到二战后政府积极制定和推行的旨在确定美国战后世界领导地位的对外文化战略,都表现出力图借助其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并控制世界的强烈欲望。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借助于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对外输出民主,强行推销美国的人权观念成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 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反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以地缘政治为基础与前苏联争夺重要战略位置;借助北约与前苏联在欧洲展开争夺控制欧洲事务的主导权;以军事扩张为手段,展开军备竞赛,继而向世界热点地区派兵,插手干预各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以期称霸世界。这种冷战思维方式,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认为亦该停止。但是,美国不愿放弃传统的外交手段,新冷战思维正在悄然兴起,与时代发展相悖。本文试图从四方面探讨反映美国冷战思维继续的表现,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七战七捷”说明了什么季昌汉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3届会议上,由美国、丹麦、英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反华提案再一次被挫败。这是自1990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第七次遭到失败。冷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强...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武器和手段,是美国实现全球利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外交自卡特政府提出以来一直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人权外交出台的原因、实施手段、取得的成效、实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与国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相比,我国学术界对人权外交的研究存在选题重复、观点陈旧、关于美国对中国人权外交的研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冷战的结束 ,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1999年3月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 ,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了为期78天的军事打击。当巴尔干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 ,在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 ,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将体系化的“新干涉主义”推向了全世界。“新干涉主义”的内容和本质克林顿在联大发言中认为 ,“国家主权”不能成为一些“践踏人权的国家”免受“国际干预”的借口。尽管“保持经济与政治的压力加上外交努力”有时候可以解决问题 ,但在其他情况下 ,军事干预则是“必须”的。他赞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基本国策之一,在对外关系中占重要地位。从卡特到克林顿、小布什,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特点有:人权批评实行三重标准;人权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片面解释人权,以美国的标准强加于人;人权外交是通过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军事进攻即搞对抗实行的。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在全球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也是为了称霸全世界。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