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校“两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转变。课程、教学和教材内容的转变,要求教员教学思维框架进行转换。经过大量的准备和努力,这个转换已初步完成。我们在课程转变过程中体会最深刻的有以下三点:首先,在哲学课中贯彻邓小平理论,这是该课程的生命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作重点的转移,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市场和社会,对理论的关心程度有所减弱。这种状况也反映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协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对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协作教学,必须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认知与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活动应是一种团队协作活动,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因此,协作教学既要在教师之间展开,更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协作教学要求教学由“教师独奏”向“师生合奏”转变,要实现学生个体学习向小组学习转变,要实现师生互动向师生联动转换,实现教学“授一受”向“探究学习”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协作教学的实施环节包括课前准备环节、实施环节、学习成果的展示与点评环节。  相似文献   

3.
伴随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课程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管理的话语权由“教学”转向了“课程”,从“教学管理”到“课程管理”的转变,隐含着从“教学论概念系统,,到“课程论概念系统”转换的取向。这一转变也使得我们开始在更深层次上探究课程的本真意蕴以及高职院校课程管理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以学生为本,做到“三个转换”(一)将“以教师的教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在这里我们所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初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需更多地立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系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题转换论”者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主题要转变到“建设”上来,实际上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毫无二致。“主题转换论”者所要实行的在价值观念与价值标准上的“转换”的根本错误,是在于未能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关系,其实质是用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起码是为资产阶级所欢迎的思想体系来代替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丰富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主题转换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规定 ,高校“两课”课程进行了一定调整 ,其中调整力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就是《毛泽东思想概论》。因为《毛泽东思想概论》虽然是由《中国革命史》转换而来 ,但它决不是简单的课程名称的变化 ,而是课程性质的变化 ,即由一门带有一定理论性质的历史课转变为一门完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而目前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多由原《中国革命史》教师承担 ,这种课程性质的变化对于原来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的理论素养、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提高理论素养《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论是课程教学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展开的教学研究。它研究的基本宗旨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具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特性的学科(课程)对教学的本来要求,将研究的重心置于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内容”展开的逻辑轨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科深相融合发展的逻辑必然。“课程思政”价值旨趣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实现了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有机统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其它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以学科支撑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辐射面广、理论性强、教学任务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只有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符合教师授课实际,贴近学生专业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作用得到真正落实与发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统编教材抽象、晦涩、难懂,在教学中必须实现其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才能达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关键在于把握“即”与“离”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历史沿革、功能定位、特点和体系结构,对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和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明 《上海教育》2011,(14):42-42
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即教师根据课程理念和学科理解,经过系统思考,将学科知识通过课前设计有效地“转换”成教学任务,又使教学任务结合课堂实施中的生成资源有效地“转变”为学生的实际习得。  相似文献   

13.
刘哲 《现代企业教育》2007,(5X):192-193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历史沿革、功能定位、特点和体系结构,对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和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不是预定的,课程实施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课程研制的一部分。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实践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实践对课程进行不断修正和制订的过程。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实现由单纯的“先生”向“先生 学生 研究者”的转变。教师的课程研制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在马原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考核方式,以实现马原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就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豹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相似文献   

17.
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程,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论把握外,还重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一、课程性质与授课目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程是博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框架和教学目标及在教学  相似文献   

18.
余建杰  赵林  张朝龙 《高教论坛》2010,(3):89-91,98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要求在本科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实施“05”课程新方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位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打造“学本课堂”,让学习切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成为课堂变革的追求。“学本课堂”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张扬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让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新的主干课程之一,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重大任务,新的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上好这门新课,对于教师来说的是一次严峻挑战和重大的考验,同时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新突破新发展的一次难得的遇。新的课程设置和新的教材体系必然要求有新的教学体系与之相适应。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学理念、坚持科学的教学原则,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