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中生之友》2014,(9):30-30
浩繁的唐诗中有很多儿童题材的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童趣盎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清明》,勾勒出一幅色彩绚烂的水墨画,天真的牧童手指远方,可爱的形象跃然纸端。儿童为行人指路富有情调,询问客人来自何方也很有礼貌,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久居异乡,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热情地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让人喜爱。  相似文献   

2.
正浩繁的唐诗中有很多儿童题材的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童趣盎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清明》,勾勒出一幅色彩绚烂的水墨画,天真的牧童手指远方,可爱的形象跃然纸端。儿童为行人指路富有情调,询问客人来自何方也很有礼貌,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久居异乡,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热情地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让人喜爱。  相似文献   

3.
孩子一出世,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每个成员都对他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和无徽不至的关怀。当孩子从什么也不会发展到会走路,会用简单的语言与熟悉的人交谈,会摆弄玩具到玩简单的游戏,他的身心各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但让孩子一下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熟悉的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他的情绪、情感马上发生变化,会有不安全感,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有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4.
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也不死的猫,是一只漂亮的虎斑猫。
  其实他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有一百万个人宠爱过他,可是他不喜欢任何人;一百万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哭过,可是他连一次也没哭过。  相似文献   

5.
算集日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黄河一次大水,淹没了山东、河南之交的大片土地,当然地处灾区的皮城寺也是一片汪洋。十多年黄水退走后,灾民重返家园,当地又恢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速写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人     
读书的人,有两条命,有两个嘴。不读书的人,仅有一条命,一个嘴。读书的人,不但嘴可发言,笔也可以说话。不但生在世上是活着,躺在土里还是活着。因为他的著作,若得流传下去,他的骸骨,纵然化为灰尘.他的文章还能替他宣讲。可见,读书的人的第二个嘴,能永远不烂,第二条命,能永远不死。  相似文献   

8.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职工教育的对象都是成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管人的人,领导人的人不需要人去管,即职工教育中不需要班主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就人的一般性而言,只要时间、地点、条件等发生变化,他们的思想认识、观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写了很多诗 ,却不是诗人 ;有的人即使不写一句诗 ,也象个诗人。诗是一种气质和情怀 ,一个人有了这种气质情怀 ,写不写诗就不重要了 ,他已从这种气质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意蕴 ,诗在他的生命中 ,在他的呼吸中。不写诗 ,他已是个天然的诗人 ,他很可爱 ;若写诗 ,他除了自己感受诗还要把感受到的诗记录下来让别人分享 ,他就更可爱了。姚轩鸽就是这种可爱的诗人。我总认为 ,真正的文学家、诗人 ,是一些“超额完成任务”的人。比如屈原 ,做政治家他是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好政治家 ,他的政绩肯定出色 ,他已完成了任务 ,但他除了关注现世…  相似文献   

10.
姚建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1-13,36
伽达默尔认为西方自从柏拉图之后,就走上了一条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符合论的真理观自那时以来就一直盛行不衰。近代以来,人们试图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探求真理,伽达默尔则认为,科学方法不能保证人们获得真理;他认为科学的方法导致人类成为自然的主宰,同时,也变成了主宰人的生活的东西。伽达默尔认为在当代,真理已经无家可归并处于放逐的途中,只有通过艺术、历史、语言的途径,才能回归到主客统一的原始的真理,才能使它从异化中重返家园,在更高的水平上回归到古希腊的前真理。  相似文献   

11.
有 一 个 白 痴 孩 子 ,人 人 见 了 他 都 烦 ,包 括 他 的 父 母 他 整 天 哭 闹 ,做 出 吓 人 的 模 样 ,身 体 不 停 地 扭 动 没 有人 能够 让 他停 止下 来 。 孩 子 6岁 的 时 候 ,还 说 不 好 一 句 话 ,连 背 诵 一 个 单词 都十 分困 难 。而且 他 开始 不愿 见 生人 ,即 使是 一只 猫也 不愿 和他 在 一起 。医 生诊 断后 告 诉他 的父 母 :可怜 的孩 子,他得 了自 闭 症。 没 有 人 能教 育 他 ,只 得 求 助 于 康 复 中 心 。 于 是 ,父母 把 他带 到 一 家 儿童 教 养 中 心 。 那 里 的 老 师 也 无 法 管教 他 ,他 不 …  相似文献   

12.
慈善街     
慈善街上有个顺子。顺子是个智障,但因生在慈善街,而得到大家的照顾。从那么丁点儿大,一直长到二十几岁,不仅爹妈操心,一街人也为他操心,怕他被人欺负,也怕他欺负别人,怕他过马路时不小心出了车祸,  相似文献   

13.
农启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他是个成绩好的人,可谁也不相信他进过女生厕所。农启是个内宿生,一天晚上,他和他的女朋友  相似文献   

14.
不重要的人一个老师将做作业的学生分组,十二个人一组,一个学生请求老师让他换组,老师问为什么,这学生说:"因为我很讨厌其中的一个人。"老师就让他换了,并且问他:"其他的组员你也讨厌吗?"学生说:"没有,其他组员我都很喜欢。"老师问:"那你讨厌的这个人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那个学生答:"一点都不重要。"老师说:"十个好朋友都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  相似文献   

15.
宋代笔记小说《道山清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名臣韩琦曾在永兴军路任职.一天,一个幕官来拜见他.他仔细看了看那个人,便皱起了眉头,后来对那个幕官也特别冷淡,几乎不和他说话.韩琦身边的一个人见此情形,瞅空问他:“那个幕官,您起初也不认识他,为什么一见他就不喜欢呢?”  相似文献   

16.
给傻瓜让路     
有一次,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歌德走到一半,抬头一看,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这个人走到歌德面前时,很不客气地说道:"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原来,这个人是个批评家,他很不喜欢歌德的诗,于是趁机羞辱歌德。歌德听了,一点儿也不生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往往不取决于体力,不取决于鞋,也不取决于他所选择的路,而是取决于他的视野,取决于他所选择的团队。  相似文献   

18.
现在年纪四十岁以上的,喜欢涉猎文艺书籍的人,我相信没有几个不知道《蕙的风》这一部“五四”初期的新诗集的,当然也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叫人《放情地唱呵》的诗人汪静之其人的.汪静之成名很早,据说写《蕙的风》时,还是杭州一师的学生.他到暨南大学教书的时候,年纪大约还未到而立之年,我之所以会认识他,也就是常年在暨大读书的原故.他圆圆的胖脸,矮矮的身材,一头从来就没有膏沐过梳理过的乱发,简直就活像一个鸟巢.一年四季老是穿一套玄色的长衫,要是他不唱诗,谁也不会知道他是个诗人.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你不能一下子说他好,也不能判断他坏,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买东西赊账,在账本上签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名字后自己忘记了,没有及时还,让人以为他是一个骗子,一个混蛋。店老板也把他的样子忘记了,没忘记的是一有空就拿出账本,反复研究这个人是谁,想法子打听他的下落。后来,他自己看到了这个账本——“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相似文献   

20.
安扬 《家长》2014,(8):74-75
影片《海啸奇迹》取材于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发生的一桩真实事件,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和三个儿子在度假期间经历突如其来的海啸,尽管困难重重,但一家人靠着不灭的信念和对家人的牵挂各自生还并最终团聚,带着对生命的感悟重返家园的奇迹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