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力度加大,必然要伴生出一些特定的现象和问题,对这些热点的关注和引导,已成为近年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功能和任务。然而随着热点报道的普及深入,也出现了一种滋生物——炒新闻。从理论上讲,社会热点报道与炒新闻是两个含义迥异的概念:社会热点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广大受众共同关心并急于了解的事实或问题所作的及时报道;炒新闻是一些人利用传媒工具将一些本不应引起轰动的事件或人物通过人为的“炒”作,甚至搞“地毯式”轰炸的方式来引起受众关注。现实中,媒介将一个个社会聚焦点投射给受众的同时,也把一些不冷不热的事件或人物翻炒后一并“奉献”到受众面前,从而使受众在迷惑中将社会热点报道与炒新闻划上了等号。为了使新闻能正确地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本文拟对这两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作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2.
现场短新闻 ,是报纸上常见的文体 ,也是一个优秀新闻记者展现才华的最好文体。它要有新闻性 ,又要有生动性 ,因而是特写性的消息 ,即是记者用“目击”的方式 ,对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情景的描写。一般的消息 ,重点是向读者叙述———报告新闻 ,而“现场短新闻”则侧重描写与再现 ,充分调动记者的眼睛去采访 ,用事实说话 ,用生动形象的细节和场景来感染读者。现场短新闻一般表现的是题材重大的事件 ,有时候虽然题材不大 ,但社会意义重大又有鲜明生动的现场情节的事件 ,也是“现场短新闻”的素材。特别是身为地市报 ,既无全国性的突发事件 ,又无…  相似文献   

3.
杨嵩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410-410
引言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在业界和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社会新闻是来源于基层的关注民生的奇闻奇事,矛盾冲突比较多,与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社会新闻是最难采写的一类新闻,因此很多记者与编辑不愿过多的报道此类新闻。同时也会常常对这种新闻题材形成·定的报道模式。鉴于此,笔者今天就如何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度”,谈点儿自己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雷云 《海外英语》2014,(22):133-134
语境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取决于语境已成为翻译界的定论。报刊新闻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他既有独特的题材特征,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该文从文化语境视角出发,结合新闻体裁的特征对报刊新闻翻译中的文化语境进行分析,探讨新闻题材和文化语境如何影响报刊新闻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取决于语境已成为翻译界的定论。报刊新闻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他既有独特的题材特征,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该文从文化语境视角出发,结合新闻体裁的特征对报刊新闻翻译中的文化语境进行分析,探讨新闻题材和文化语境如何影响报刊新闻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围绕"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的思想内核,对李大钊具有社会性特征的新闻观进行了阐释,指出社会性是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必备特征、"好史料"是社会进化托付于新闻的一种价值、社会责任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必要担当、全社会是新闻应反映和关注的视野范围;同时,对李大钊此新闻观强调的新闻特征"活的""新的""写真"进行了解读。继承李大钊的新闻观,当代媒体人要有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要密切关切社会;要肩负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快速及时地进行新闻报道;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自有严格的界限和范围,不可过窄,也不可过宽,应防止将社会新闻宽泛化的做法,还原其本来的面目和趣味。社会新闻的趣味在于它的社会性;内容是“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事件”;具有故事性,生动好读。媒体刊登和播发社会新闻应把握其思想性、认识性、知识性、教育性等主旨,不宜着意渲染和迎合低级趣味。地方日报刊发社会新闻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出符合实际、富有创造性的安排。  相似文献   

8.
浅淡如何做好新闻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深度报道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通过细致调查分析才能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9.
新闻宣传的“三贴近”是时代的要求。无结果式新闻是指对正在发生而还没有结果的事件、即将发生的事件以及发生到一定阶段但是还没有一个或众多的主体给予结论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无结果式新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体现,它有着连续报道、第列报道和组合报道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门事件"新闻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成为热门话题,关注率非常高。而作为道德范畴的"门事件"新闻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道德"门事件"新闻的语言形式、语言含义、内在深层原因分析热播的缘由。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各大媒体对“凯旋门”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为例说明了当前新闻写作中存在的误区:新闻娱乐化。并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三大表现:新闻题材选择上偏向软新闻,尽力使硬新闻软化,新闻写作上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各大媒体对"凯旋门"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为例说明了当前新闻写作中存在的误区:新闻娱乐化。并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三大表现:新闻题材选择上偏向软新闻,尽力使硬新闻软化,新闻写作上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直备受政府关注,群众关心。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把握住时机,围绕“热点”、“难点”题材搞好新闻发掘工作,做时代变迁的记录者。新闻媒体对“热点”、“难点”问题切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否则,就无法起到引导舆论、稳定社会、促进改革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软新闻”通常又可称为非事件新闻 ,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和其它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经验、习惯性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它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 ,也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和时限 ,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 ,侧重事件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概貌性和倾向性的内容 ,是一种关于“面”的报道、“宏观报道”或称“组织性、观点性新闻”。“软新闻”因其“新闻质”是隐性的 ,往往主观色彩较浓 ,真实性难以把握。“软新闻”报道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 ,允许素材和新闻之间存在差异 ;但如果真实性“尺度”把握不好 ,则可能丢失信息 ,曲解事实 ;同时 ,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5.
"杨丽娟事件"是近期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在整个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暴露出在商业化浪潮侵蚀下,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杨丽娟事件"可谓是媒体过度商业化运作的典型例证。文章通过对"杨丽娟事件"的透视,尝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缓解新闻专业主义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以“补史”论对明清小说的影响为视角,阐述了明清小说的历史意识。指出,重史尚实的文化传统导致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空前繁荣,借史垂鉴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现实寓意性,循史遵统的思维取向规范了历史题材小说的伦理教化性;分析了明清小说在反映社会历史生活方面的三个特点:详变略渐、贴近现实和囊括包罗;比较了“事关军国、理涉兴衰”,展示重大历史事件与“世情民俗、市井百态”,再现社会历史风貌这两种类型的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是广大群众爱看、爱听,又是许多专业、业余新闻工作者爱写的。根据笔者的实践和观察,这类新闻应做到“四忌”。 一忌道听途说。社会上发生一些反面事件后,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不仅传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是一门集中了“天文、地理、人文”的学科,通过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素养。社会新闻是生活中突发的社会事件,和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将社会新闻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手段之一,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写作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写新闻与写作文不同,作文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笔调优美,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电视社会新闻的采编和深层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新闻基本特点篇伴随新闻改革不断深人尤其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进程的加快,长期受到“冷落”的社会新闻“身价陡涨”。大批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栏目的崛起,不仅让社会新闻在电视媒体中坐上了新闻报道的“正席”,成了“主角”,连一些传统新闻栏目,如各地新闻联播等也调整了内容结构,腾出时间,让社会新闻登上大雅之堂。社会新闻通常被称为“软新闻”,是相对于时政、科技、经济新闻相对而言的。社会新闻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社会道德,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贴近受众生活、与受众的贴身利益密切联系,与人的情趣喜好仅仅相连,如婚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