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类主体角度看,人类生存发展系统存在着主体、调节力量、客体三个基本要素,而社会是由低层次人类生存发展系统组合,而成的高层次人类生存发展系统。所以,可以从主体、调节力量、客体等要素出发,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在社会内部,存在着“主客”、“主主”、“主客主”三类主客体关系,人类与自然客体的关系和与社会客体的关系,共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最直接地表现为调节力量体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适合教育·德能复合·选择成功──“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理论依据陈建强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命题。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或时期,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向少年儿童教育提出极富挑战性的时代课题。今天,我们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说到底是对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加工或塑造的预成论,由于以机械论哲学为形而上学基础,预成论教育哲学必然地使受教育者“物”化。“物”化了的受教育者失去其可能性的未来,从而丧失其个人意志和自由。揭示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必须究问的方面。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的生存论分析关乎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及其“教育”方式或“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源于存在的可能性、此在对存在领会的可能性以及此在意志可能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洪星 《中国德育》2007,2(5):21-23
选择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社会理性的一种表现。选择教育基于“回归自由”的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基于“回归人本”的理念,主张引导学生追求生活的意义;基于“回归生活”的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5.
许静 《学科教育》2002,(7):10-12,19
社会历史的变迁使得传统德性的内涵在现时代发生了改变,并且,德性也从以往在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退居到生活的边缘。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被暂时“隐蔽”,但是,德性永远不会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始终会以或近或远的距离守望着人类及其生存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主体角度看,人类生存发展系统存在着主体、调节力量、客体三个基本要素,而社会是由低层次人类生存发展系统组合而成的高层次人类生存发展系统。所以,可以从主体、调节力量、客体等要素出发,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在社会内部,存在着“主客”、“主主”、“主客主”三类主客体关系,人类与自然客体的关系和与社会客体的关系,共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最直接地表现为调节力量体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美源于感性,美本于人生,美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希望、一种憧憬,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历程,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结果,是人类在追求中发展起来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传统美学偏执于“形上”与“形下”两端,或为追索虚空的所谓美的本体,而忽略了人的生存、人的存在;或执着于对主体与客体作孤立的、静止的、精细的分析,以偏概全,以致翻覆不定,陷入迷惘。正本清源,返朴归真,关注人的生存,致力于感性的完善,还人以美的感觉,发挥美的启“真”导“善”功能,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给感性的个体以审美的关怀和美学的指导,引导人们走出个体独立后的孤独和精神世界的空虚,这是时代对美学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刘山珍 《教育现代化》2005,(12):114-115
一、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图景 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是人类有了一个新的虚拟的数字化活动空间。数字化生存的本质是生存、活动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人.借助于“数字化”构造一个“真实”虚拟的而非想象虚假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人们在“虚拟空间”(或者说“虚拟平台”)中的信息传播、交流与交谈的行为。便是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数字化生存从更为广义的视野去解释.是主体生存与客体对象之间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或虚或实在生存的意义上与数字化的关联。这就是说。数字化生存所表述的就是数字技术革命同人的生存方式变革的内在的联系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存论意义的教育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作为生存者是自我生成、自我敞开的存在,是不断地实现着某种可能和不断地发生着某种意义的整个生命和生活。“教育”从词源意义上看是作为儿童的一种生存方式出现的,因此,教育是人的重要的生存方式,是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使人“学会生存”、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生存中的基本需要,教育活动应围绕着关怀来组织并且助人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10.
“能源问题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能源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跃进,但在当代社会中,浪费能源的现象又客观存在。在“能源危机”面前,在积极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新能源的同时,节约能源显得尤为重要。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围绕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论学习     
从个体角度看,学习与生命同久长,从整体角度看,自有人类便有学习,所以,学习是人生存的需要和体现。回溯人类有史以来对学习本质的追问可以见出,对于个人来说,学习就是建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心理的或行为的倾向和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人类会为自己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站在今天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上个世纪末提出的“学知”、“学做”、“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是最适应当前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内容观。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密的伦理关系。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的,人类是自然界总体最先进的部分,代表着自然界总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其他物质群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是积极能动的,自然也以对文化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类的制约,规范着人类发展的方向。维护自然是人类最高的自我实现,人类应该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从“天人合一”的法则,为科技注入伦理精神。这样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13.
刘迎 《语文知识》2010,(3):96-96,F0003
漂泊或流浪是中西文学的重要母题,“在路上”的生存质态呈射的是人类的迷惘和追求以及获得拯救的渴望。聂华芩的《桑青与桃红》将女主角置于时代离乱和文化隔疏的环境中,探求人类的家园之根与心灵归宿。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有助于促成文本的苍凉感。  相似文献   

14.
论文首先从悲剧的内容、创作的起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俄狄浦斯王》与《人生》的差异,再进一步指出,这两部作品在悲剧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关于人类生存命运的悲剧,都反映了人类在“命运”面前无法选择、无从逃避的悲剧性存在,同时也彰显出人类由此引发出了对世界的荒谬性存在和人类的悲剧性命运的强烈观照与质疑。  相似文献   

15.
一、树立互动学习观 人类最原始的学习行为始于生存的本能,当掌握习得的多少与人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联系时,学习的效率就成为生存形式的一种制约因素。“学习”不只是“基于经验的行动变化,即便当事人未经觉察或并无学习意图,但在一定的经验前后在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变化”,或是“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每一位学习者,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和克林伯格(Klingber.L.)的“交互主体性”理论,创建互动学习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生态伦理学总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而做出的人对环境态度的一种价值选择。对自然价值的尊重并不意味着人以外的自然存在物具有人类同样的权利。从科学的角度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延续的生存裁体;从哲学的角度量,自然是人的“天机身体”,是主体的一部分,人类将自然作为目的性内容本身倍加珍视实质上是对人性健康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生存意识与美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生命学派”是我国美学界新掘起的学派,是真正的“第五派”。美的本质是由人类生存意识决定并反映的形式之一,是人类生命意识的情感体验或感受,其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为生命本质→人类生存意识→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地球,存在了约45亿年。人类,出现在约300万年前。地球给了人类一切生存条件,人类留给地球的却是浓烟滚滚沙尘蔽日,江河湖泊“色彩斑谰”,土地毒化,物种消亡,资源耗竭……我们正在糟蹋养育了我们的地球,我们正在毁灭自己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整体、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明天,提醒人们既要考虑到自身的生存,又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既要顾及眼前的发展,更要顾及长远的发展。人类只有认清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与环境和谐共处,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的行为,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  相似文献   

20.
提起“癌症”,恐怕无人不知。但要说到“生态癌症”,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所谓生态癌症,它是指人类不按地理环境整体性、生态系统及食物链的完整、连续和比例性,盲目引种,造成违背人类主观愿望的结果(如环境恶化、资源破坏、生态失调),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生存的现象。“生态癌症”就像地球身上的肿瘤,不断扩散并侵袭生态系统,造成生态失调,环境恶化,严重地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解决养猪的粗饲料问题,我国引进了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过江藤。它来到我国后,繁殖生长极为迅猛,现在,已翻山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