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聚政策是国外政府普遍采用的农村发展策略,国外对农村地区产业集聚政策进行了多种分析研究.产业集聚政策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提高以及商业投资都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应该吸收借鉴国外经验,以产业集聚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当然,鉴于各国农村情况的客观差异,农村地区实施产业集聚政策应该谨慎行事.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与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以外部经济、便利的信息和服务、较少的交易成本及竞争优势能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往往依托产业集群而兴旺,并以经济集聚和社会服务功能,解决城乡间产业、就业及收入结构长期失衡问题。本试图通过产业集群和小城镇建设的关联分析,从集群经济角度探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经济组织形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区域分工效益。现代印刷业是新兴都市产业,产业集聚是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问题是制约印刷产业集聚发展的瓶颈,为加快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必须破解企业经营用地的瓶颈问题。结合城市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和印刷企业发展现状,从行业趋势、地区差距和企业集中度等三个维度,分析总结郑州市在推动印刷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与经验,提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发挥企业集群优势,规划专业产业园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7—201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科技创新起到了中介促进效应;我国东部与中部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一个地区产业之所以能够集聚发展,必然有一系列推进其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显示,常州地区产业集聚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产业因素。企业家的推动作用和地区比较优势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而常州区域内的骨干企业、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及产业价值链等未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苏连云港为例,使用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通过对连云港地区利润总额外负担、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的回归分析,并从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3个方面进行对连云港市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因素分解。  相似文献   

7.
依据我国建筑行业地区差异较大的特点,构建建筑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模型得到模型参数关系,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system dynamics,SD)对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产业集聚与竞争力关系。仿真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整体能促进产业竞争力的发展,且各地区产业集聚的促进效应各不相同。同时,在经济较强的地区产业离心力已经产生,建筑产业的转型需求也逐步展现。  相似文献   

8.
选取区位商指数作为测度指标,对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市旅游产业、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集聚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估计分析与因果检验,考察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全国大部分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逐年提升的态势。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上明显高于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与此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方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是现实生活当中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已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现象,部分行业存在着较高的集聚水平,产业的集聚水平总体上在不断上升,产业在地理上的分布基本上向东部地区倾斜。如何实现产业在落后地区的集聚,发达地区的部分成熟产业如何向落后地区转移,则构成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产业总体上呈现出集聚态势,其特点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专业化产业的逐步发生集聚态势,而与之配套的辅助产业在空间上仍然表现分散化的态势。生产要素的地区差异不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而区域新技术投入、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出口、原有的产业优势、产业外部联系等等因素以及规模经济因素是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的真实原因。继续引导区域技术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的区域分工,促进区域以优势产品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才是提高长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的合理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特别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集聚区内 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本文主要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含义 及一般特征出发,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效应,并提出了我国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实现区域经 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作为特殊的空间经济现象,能够使各产业部门从追求产业内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发展到追求产业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临沂市近年来经济及产业集聚发展状况的分析表明,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地理区位、专业市场、政府政策是决定产业集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协调五大要素培育产业集聚,可进一步推动临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阳光产业,是被公认的能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新兴支柱性产业。河南作为文化与经济大省,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存在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诸多瓶颈。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在观念、体制、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地理特征,对于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以湖南省冶金及金属制品产业出口贸易与产业集聚的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湖南省冶金及金属制品产业出口贸易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产业集聚有效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且集聚规模每增长1%,出口规模增长0.41%。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集聚了较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具有人力资本积累优势.考虑到社会资本损失,当这种人力资本积累优势足够大时,即使就业起始收入较低,选择到东部地区就业仍然是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的最佳决策.不过,这种劳动力流动并不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6.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分布与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间耦合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丰富和供给便利地区、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城市的中心区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形态,与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为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对接性,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同时也存在着非均衡现象,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地域选择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位分布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缓慢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区域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合作机构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二元经济转型带来的产业升级和长株潭地区以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在校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长株潭地区高职生对就业前景的期望与现实状况的差异,并提出了促进高职生就业和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物流方面的人才,从而对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方向起到了引领作用。本文依据天津港的物流集聚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以及现状,首先对于天津港地区物流产业集聚这一大层面进行分析,重点阐明了天津港发展的优势及机遇,然后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教育的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是产业集群分析的基础。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忽略产业交互的缺陷,利用产业自身竞争力和关联效应两个维度构建了双维度评价模型,并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产业发展态势较差,带动效应不强,且地区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已经产生的大背景下,通过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以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工业增加值占比以及产业的行业集中度和区位商等指标来测度中三角地区是否正在形成新一轮的产业集聚以及不同生产要素投入类型的产业之间的集聚状况是否存在区别。结果表明:中三角地区正在形成新一轮的产业集聚;以食品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三角地区自2003年便呈加速的趋势进行集聚,而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并未产生集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湖南、湖北两省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湖北省的专业化生产地位正在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