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的概念与理论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概念在社会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但却定义繁多,模糊不清。社区理论起源于滕民斯的《公社与社会》,并逐步出现了类型学理论,基加歌学派,林德《中镇》为代表的整体研究,亨特、道尔等人的社区权力研究。美国的社区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衰落,到七八十年代又重新复兴,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
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组织社会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迈耶和罗恩发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化和仪式的正式结构》的文章开启了这一学派。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视野中的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对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理解政治组织的行为,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描绘出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它所关注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理想读者     
20世纪60年代,随着文本中心论的衰落,文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读者,出现了以康士坦茨学派为代表的文学接受理论,读者中心论登上了文学研究的舞台。而理想读者正是文学接受理论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5.
曹峰毓  刘婕妤 《历史教学问题》2023,(6):30-40+201-202
伊巴丹学派是非洲民族主义史学的重要代表。20世纪50—60年代,在迪凯、比奥巴库等学者的努力下,伊巴丹学派建立。通过开创以非洲人为主体的世界观、以口述史为主的方法论,并建立非洲最早的历史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平台,伊巴丹学派极大地推动了非洲史学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尼日利亚内战、长期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民族主义史学及伊巴丹学派自身思想缺陷的影响,该学派逐渐衰落。20世纪末,伊巴丹学派开始反思自身的史学理念,并拓宽研究领域与时间跨度、更加注重研究的现实关照、加强学术交流平台建设,进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重审伊巴丹学派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思考理论构建、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与学派发展间的关系等问题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界出现的“政治史复兴”思潮,雅克·勒高夫写了《政治还是历史的骨干吗?》一文,指出西方传统政治史研究衰落的原因是受年鉴学派、马克思主义以及史学家个人研究旨趣的影响;同时,提出以“权力”为中心的新政治史构想,即政治史虽然可能复兴,但无法成为独立发展的学科门类,不能成为历史学的骨干。这反映出年鉴学派第三代学者在新政治史研究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组织社会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迈耶和罗恩发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化和仪式的正式结构》的文章开启了这一学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在吸收芝加哥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英尼斯、麦克卢汉以及美国人类学者克利福德·格尔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播仪式观,不仅对目前面临困境的主流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更重要的是,仪式观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传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美英学派主导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法国的国际关系学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形成了年鉴学派、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三个主要的理论流派,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美国主流学派的单一研究模式,使国际关系理论更加多样化.但长期的自我封闭与孤立对法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法国学者开始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英国际关系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论争,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0.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20世纪初,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并系统阐述其创新理论,为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技术创新理论开始登上主流经济学舞台。西方学者沿此轨迹,形成了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及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大流派。综述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相关研究,以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产生及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新左派运动一直都是学者们颇为关注的研究领域."衰落假说"是美国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醒目的解释框架,是该领域的学术权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假说受到年轻一代学者的质疑和挑战.美国史学界新左派运动研究中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时代变迁与学术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 )首开美国城市史研究先河的是以社会学家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 1916年 ,帕克发表《城市 :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 ,首次阐明城市社会学的性质、研究目的和方法。受其影响 ,许多学者纷纷转向城市史研究 ,并于 192 5年出版了成果汇编《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 ,由此奠定了美国城市社会史的基础。①历史学家涉足城市史研究较晚 ,直至 2 0世纪初 ,其研究的侧重点还主要是美国内政、外交、军事等问题。虽然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的著名美国史家约翰·麦克马斯特和爱德华·钱宁早已提及城市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育社会学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尤其是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各种学派。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与学校课程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有些学派如教育知识社会学和课程社会学本身就是以学校课程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事实上,教育社会学的三大流派——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派、解释学派都从不同的视角透析了学校课程,并提出一些令人思索的问题。 一、课程的定义 一般来说,在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应该教和应该学的东西的话,这个学校或班级就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逐渐走向衰落,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纲领由强纲领主张转向社会学有限论。然而,社会学有限论和强纲领主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变革并未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质性问题,因此难以解决自身存在的固有问题。科学知识社会学将会走向何方?以协调论作为解决方法,为科学知识社会学找到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纵览20世纪美国教育社会学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70年代是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活力四射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二战以来一直占据美国教育社会学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理论,而且有对结构功能理论猛烈批判的冲突理论横空出世,甚至聚焦于学校教育过程的符号互动论也是在此时崭露头角。这种繁  相似文献   

16.
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危机催生了社会学取向的课程史研究.到90年代,为应对美国教育日益突出的文化紧张,课程史研究适时从“社会”转向“文化”.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课程文化史的兴起,而且为学校实践空间日益萎缩的美国课程学者创造了新的实践空间与方式,这便是将课程理论直接看成是实践,同时转入广域的文化社会领域,通过对美国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展开福柯式的历史揭示,使课程理论成为文化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领导力的界定 1.内涵的发展与变化。教学领导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对于有效学习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教学领导理论初步形成.但存在许多缺陷:(1)学校领导对改进学校效能有重要影响,但迄今仍没有校长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结论;(2)热衷于探讨改进“教”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建、停滞、重建、成型和发展五个阶段。中国学者对何谓“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本文在对这些探索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教育社会学要利用“后发优势”,克服“后发劣势”;教育社会学要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国教育社会学学派的建立;中国教育社会学要有“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剧烈震荡,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冲击之下,传统史学衰落下去,法国年鉴学派应运而生。年鉴派第一代代表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弗费尔通过一系列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建立了年鉴学派的史观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全面超越了传统史学,丰富了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价值澄清法(ValueClarification)是西方德育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所采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思斯等人的发展下,逐步形成一个学派。价值澄清法以其显著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首先在西方被学校和教师广泛接受。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大陆和台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地研究和应用价值澄清法,以适应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复杂多变的选择需要。一、价值澄清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1.时代背景。价值澄清理论是以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社会状况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