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史学史上,《五行志》因内容"关诸天道,不复系乎人事"而长期遭受质疑和冷落。20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史和人文学科研究新领域、新方法的开拓创新,学者开始对《五行志》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20世纪有关魏晋南北朝正史《五行志》的研究散见于各类论著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80年代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五行志》性质的界定;80年代后则出现新的研究视角及论著,并梳理出一些研究价值。近年来的若干专题性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于《五行志》特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于1934年至1937年在北平创办的《禹贡》半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始,对《禹贡》半月刊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发表了不少论著,这些论著既有对其创办情况、刊物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的,也有探讨其对中国学术和社会影响的。文章对近五十年来的《禹贡》半月刊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对将来要进行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汉书·五行志》由于其编撰体例和承载的"迷信谶纬"思想,而备受批评和冷落,相对于《汉书》整体研究来说,有关它的资料更是寥寥无几。近来,对其研究有升温的趋势,内容也涉及到多方面。基于此,主要从《五行志》的创作意图、思想和价值考论方面,审视它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荡寇志》"反动说"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开始摆脱阶级论的政治思维,《荡寇志》的人物、叙事艺术、认识价值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人们对作品的主旨却往往避而不谈。立足于文本,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份来考察,可以发现,《荡寇志》与其他水浒小说一样,都是古代士人救世情结的流露,《荡寇志》以救世为宗旨。  相似文献   

5.
王昌忠博士的学术论著《扩散的综合性——1990年代诗歌写作研究》,将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置于"综合性"的视野中,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言说和把握。本文通过揭示论著在研究20世纪90年代诗歌取得的积极成果,客观、合理地阐述了论著的学理深度、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行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五行志》的“序”概括了史家修撰的旨趣和意图,是我们认识《五行志》演变脉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从班固开创《五行志》到宋初,历代《五行志》都记载了大量灾异和事应,并作出解释,以此劝诫帝王。宋以后的《五行志》成为灾害物异的汇编,不再记录事应,对灾异的感应要靠帝王自己去领悟了。  相似文献   

7.
《荡寇志》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上世纪初至40年代肯定艺术、否定思想,50至70年代思想艺术全否定,80年代至今重视文本回归理性。从内容来看又可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分析《荡寇志》的思想性,二是揭示《荡寇志》的人物形象,三是从哲学角度研究《荡寇志》,四是从接受史的角度研究,五是从续书的角度研究《荡寇志》,六是讨论《荡寇志》的现代性。但迄今对《荡寇志》的研究仍存在着深度不够的问题,这影响到了对《荡寇志》的公允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荡寇志》应受到更多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8.
《晚唐士风与诗风》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唐诗嬗变发展的研究,可以说已经非常深入,硕果累累。但相对而言,对晚唐诗歌的研究,却是个薄弱环节,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发掘和考论。赵荣蔚博士的《晚唐士风与诗风》,正好弥补了前人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向导》周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文章就《向导》周报的主编、经费、蔡和森对《向导》周报的贡献、《向导》周报与主要历史事件的关系以及《向导》周报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等问题作一学术史的回顾,并就《向导》周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0.
Neil  Pond  曹倩 《英语沙龙》2009,(7):34-35
《冒险乐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游乐场,讲述的是一个四海永恒的主题——长大成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优秀的小城镇小说《新星》《矮凳桥风情》《古船》和《浮躁》,呈现出共同的精神走向:对小城镇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回应。对小城镇小说精神向度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中国乡镇逐渐城市化的过渡脉络,更好地见证与研究中国逐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山西商人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晋商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学界关于晋商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卫聚贤、陈其田等先生对于山西票号史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初步研究,其主要成果有《山西票号史》和《山西票庄考略》。他们的基础性工作挽救了许多濒于丢失的宝贵史料,为以后的晋商研究奠定了初始基础。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山西财经学院对山西票号史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为晋商的研究提供了便利。这一时期日本学者寺田隆信也对山西商人进行了研究,其著作《山西商人研究》补充了一些新的史料,并拓展了晋商研究领域。第三阶段是上世纪的最后…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研究对人种志的一种借用,它具有人种志的根本特征和研究规范,又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学科特色。自20世纪初人种志在西方人类学中确立其方法霸主地位之后,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将人种志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萌发了教育人种志的雏形。随着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以及教育人类学的诞生,教育人种志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逐渐成型,并在正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关于教育人种志的理论探讨与反思,使得该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向纵深发展,并诞生了学校教育人种志。  相似文献   

14.
钟嵘《诗品》研究论著目录辨证,乃《诗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20世纪《诗品》研究论著《目录》,不宜忽视英、法等国的研究论著。国学专刊社的"出世"与《国学专刊》的史实,值得发掘与关注。上世纪初,陈衍先生受聘厦门大学期间,致力促进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与研究,其《诗品平议》与国学专刊社诸史实,宜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5.
专志作为地方志的一个分支,滥觞于两汉时期,之后,它的发展一度兴盛。但在青海,它的编纂相对薄弱,仅在清季以来修纂有藏文版《塔尔寺志》、《隆务寺志》等数种。青海省大规模修纂专志的活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专志种类的划分趋细,行业涉及趋广,并涌现了一批良乘佳构,《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部力作。《建置沿革志》由概述、正文(分8章)组,凡42万字,全面系统地陈述了自汉以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关于《水浒传》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资料与见解。对近10年的有关研究予以述要,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分歧在新世纪《水浒传》研究中的延续与演变。  相似文献   

17.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三国志>同作为"前四史"之一,到底孰优孰劣,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围绕这个争论,主要勾勒了从明朝至当代<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的历史.明朝是<后汉书><三国志>优劣之争的开始.<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清朝、20世纪20-40年代,而当下对二书的比较研究则不免有些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9.
以阿城的《棋王》和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两篇小说作为蓝本,比较分析其对“吃”的书写的内涵与方法,透视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文学对“吃”的书写的转型,并揭示出这种转型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胡乐曲《秦风》是20世纪80年代由西安音乐学院金伟教授创作的一曲描写陕西民俗淳朴风情的经典二胡乐曲,本文主要是对秦派二胡的创作风格分析以及对乐曲《秦风》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