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设计艺术发展领域中,“中国元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形式展现于众多视觉艺术作品之中,并通过其本身具有的深刻渊源为现代设计展现了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达出最美的时代信息.目前“中国元素”已是当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也是时代发展和文化需求的整体趋势.在设计艺术中要通过对“中国元素”精神的把握和理解,分析其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让“中国元素”融合于当代设计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说:“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其实,这段话不只可以概括曹丕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还仅仅是自觉的开始,“为艺术而艺术”到南朝之齐梁,才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文学理论批评是相随文学创作一道前进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发展态势,相对于先秦两汉来说,亦是愈来愈进入自觉的状态,这种自觉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即文体的自觉、创作主体的自觉和文学批评的自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先秦时期和一元化集权时代各种艺术和各体文学风格特征的分析指出体现于“阳刚之美”风格中的阳刚进取精神,是中国艺术的主流精神。  相似文献   

4.
于永正的“五重教学”一直被语文教育界所推崇.“五重教学”,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永正提出教育的“两个名字”的教育理念:“影响”和“激励”.解读于永正的课堂教育艺术需要围绕其教育理念,从课堂导入艺术、课堂造境艺术、课堂评价语言艺术三个维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比较有争议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丹托从艺术终结于哲学、艺术史叙事的终结和“艺术界”机制的丧失三个方面提出他的“艺术终结论”.但是艺术并没有终结,只要有人在,艺术就会经久不衰;艺术同时是一个历史概念,一代有一代之艺术;艺术也并非简简单单终结于哲学.因此,艺术终结论值得进一步思考,尤其是在当下中国.  相似文献   

6.
普林尼、黑格尔、阿瑟·丹托曾先后提出“艺术终结”之说,尤其丹托《艺术的终结》更是引起学术界持续已久的争鸣。鉴于目前众说纷纭的现状,要弄清“艺术终结”的断言,一方面离不开对理论提出者观点的澄清,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新媒体辈出时代艺术现状的考察。从理论层面来看,“艺术终结”决非艺术死亡.但艺术终结之说也自有其裂隙。从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实践来看,“艺术终结”只是幻影,艺术的类型和表现手法发生了嬗变.新媒体艺术作为新的艺术类型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7.
“音乐剧”这门艺术发展到至今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艺术音乐剧引进中国的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教学实践和分析探究,根据时代进步和艺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的艺术工作者对于音乐剧这门艺术的执著追求.音乐剧这门艺术想在中国散发其艺术魅力,就需要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叶称雄于当时画坛文苑的“扬州八怪”和曹雪芹,是我国文化史上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页。本文从比较的角度讨论了他们艺术思想的共同点:“以造物为师”;“师其意不在迹象间”;“意在笔先”与“趣在法外”。这些特点,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风尚和不断演进的审美理想,它给清代文化艺术领域注入了清新的气息,融汇入明清进步文学的潮流,对我国传统艺术思想的革新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清末“海派巨擘”任伯年以开放的胸怀,将中国绘画带入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人画迥异的新境界.他以异于市井小民的眼光看待世界,以清新而和谐的韵律给芸芸众生以慰藉.他的作品实已进入了“无我之境”,表现了既是自身也是一般平民的情感,这种情感又与自然、历史、、芸芸众生及世情国运不着痕迹地融为一体.他在适应时代的需求中确立和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很好地处理了市场与艺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其作品高明而不清高,通俗而不庸俗,置我于观众当中,而并非抛我于世界之外,创造了“我”的艺术个性而征服了观众,显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0.
徐迟抗战直至“文革”前创作的诗歌在内容题材、思想指向和艺术品质等方面与同期其他诗人同类诗歌存在着“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革命战士的风貌”、“以格律诗的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唱着颂歌,使诗歌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和载体”等明显的时代共性;与此同时,又葆有“幻想”、“唯美主义的艺术倾向”、“个人情感和时代情感相融合”等突出的审美个性。原因在于徐迟始终将个人的创作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富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卓越成就的民族传统绘画是我国博大丰厚文化宝库中极为绚丽的明珠.在蕴含丰富、源远流长的民族绘画中,山水画艺术又是最有代表性的画料.本文以美学的观点,阐述了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山水画的主要审美特征和艺术特色,借以体现各个历史阶段独具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也展现出了不同时代山水画的嬗变及历代画家各具风骚的创造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从中引发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发展规律.并明确指出:现代画家只有把握时代的脉膊,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现代人的情感,才能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时代绘画艺术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自步入工业化时代,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在21世纪的“后工业时代”,世界正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革.然而,与此同时,工业化所带来的弊病也日益显现,“自然”问题日益突出.有感于“自然问题”的严重性,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艺术视野,尝试以一种艺术史的“方法论”去反观和审视自己的创作思考,选择了艺术史上以自然环境为艺术创作题材的其中一个艺术流派—大地艺术(Earth Art或Land Art)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小说以“自叙传”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 ,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的“时代病”色彩。并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 ,探索并扩大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 ,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插花艺术》课程探索构建了“寓工匠精神培育于插花”的中国插花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身教”胜过“言传”、细节训练从清洁开始、精益求精从“对话鲜花”开始等教学方法,以及丰富中国插花艺术第二课堂,建立素养、文化、技艺相结合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密切编辑部与中学的联系,本刊编委第26次“走进课堂”,于2021年10月20日赴常州市第五中学听课交流.常州市第五中学创办于1906年,2000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验收,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历百余年变迁,始终与时代共命运、与社会同呼吸,始终秉承“诚敬”校训,始终铭记“培植地方青年、养成有用人才,服务社会,担任复兴国家重任”的办学传统,积极践行“诚敬知行悦美臻善”的办学理念和“综合发展、文理兼修、艺术见长”的发展策略,努力“为现在创造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为未来创造丰富多元的美好可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梳理“潇湘八景”艺术母题的源流、文化意蕴和艺术风貌,阐述其所蕴含的独特而深厚的人文特征、精神气质和审美意象。“潇湘八景”经过“诞生”“传播”“移植”“变异”“转化”“回归”“再生长”等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传播与交融,艺术母题内涵不断深化,以潇湘八景为艺术母题的创作也在不断地走向多元。至今仍然散发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发展已经由一元向多元转化。多元已成为这个时代艺术发展的总趋势。传统艺术思想体系的解体和现代模式的发端,导致艺术由曲高和寡到多样态民主化的裂变。视觉艺术的历史繁衍,从绘画、雕塑到摄影、录像,由记录客观现实到再现主观情感,直至“现代后”时代,视觉艺术正从“自我表现”走向“相对客观再现”,历史似乎在运动中完成了又一次的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代是个风云变幻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时期,本文着重分析魏晋风度的具体内容,并把它划分为“人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时代”、“艺术的自觉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汉字书写,作为文人必备.作为一种高尚艺术行为,发展到东晋时代已经是诸体皆备,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流向和气质.王羲之时代的中国书坛文化,可谓百花齐放、星光灿烂,且人才辈出繁花似锦.此时,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竞“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王羲之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的小说以“自叙传”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的“时代病”色彩。并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探索并扩大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