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四、捺画的写法捺画古代称"磔",系以形命名。捺画在隶书中同波画一样,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笔画。捺画的写法与波画的写法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行笔方向发生了变化。1.书写步骤如图14-1所示,捺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左上方逆入,入笔要轻。(2)转锋向右下方行笔。(3)一顿之后拖、转、提,写出捺脚。顿,即顿笔,笔锋行至捺脚处重重按笔,使捺脚写得厚重。  相似文献   

2.
正六、撇画的写法撇画,是隶书的典型笔画。隶书的结体取左舒右展的横势,其左舒的任务主要由撇画来承担。撇画的写法,与钩画的写法大同小异。1.书写步骤如图18-1所示,撇画的写法可以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右上方逆入。(2)转锋向左下方行笔,行笔时将入笔处藏住。(3)轻顿之后转、送、提。  相似文献   

3.
提画,即挑画,是由左下向右上挑起的笔画。
  (一)书写步骤
  如图16-1所示,提画的写法可分解为三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入笔要轻。
  2.转锋向右上方行笔,渐行渐提。  相似文献   

4.
提也称挑,古称"策",有鞭策之意。写提画,就如鞭之策物(即"抽打"状),其用力在策本(起笔),得力在策末(收笔)。提画,用笔虽然简单,但在书写的时候,切不可一扫而过,虎头鼠尾。提画在不同的字中,长度和角度略有不同。一、提的写法书写提画,起笔顺锋向右下切入写点,点后略带侧势向右上行笔,边行边提笔,出锋收笔。起笔短促有力,力透纸背,提笔出锋,力贵迟涩。这样写出的提画,自然是笔短意长,势在飞动。如图一:  相似文献   

5.
正姿:先露锋入纸,后快速移笔向上,再重顿笔向下部出锋完成点画,重笔藏锋后渐轻行笔挑出;接着写短撇,露锋转而以藏锋下笔,然后轻行笔弯弧度撇出,与提叠加收笔。在短撇的中部轻下笔,写短横,再转折后重下笔轻收笔,写另一个短撇。最后,写出短横反捺,完成字的上部结构。后重行笔写短撇折,收笔处稍回笔,或作空中回锋。  相似文献   

6.
三、波画的写法 隶书中将那些带波脚的长横称为波画,波画是非常优美和最能体现隶书特征的笔画. (一)书写步骤 如图8-1所示,波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下笔要比写平画重一些,以求与波脚对称,入笔更加靠右,逆势更大. 2.转锋或折锋向右行笔.转锋或折锋时笔管稍微向右倾斜,渐行渐将笔管竖直,并把入笔处笔锋藏住.笔锋至中腹轻轻上提,使波画中腹变轻上拱.波画的顶端可方可圆,可介于方圆之间.  相似文献   

7.
十九、竖心旁 图32-1的"怖"字的竖心旁,写得上重下轻.图32-2的"恢"字的竖心旁,写得较窄,竖画略微向左下倾斜,给右边撇画留下伸展的空间. 图32-3的"惟"字的竖心旁,竖画系中锋行笔,笔画圆润,富有立体感.  相似文献   

8.
二十六、木字旁 图34-7的“梓”字,木字旁写得纵长,与右边相匹配,竖画收笔为垂露(圆笔),与右边悬针竖避免了重复. 图34-8、图34-9的“榱”和“桷”字在碑中连写,所以“榱”字的木字旁的竖画作了变化,由一笔变为两笔. 图34-10的“案”字的木字旁作字底,因为突出了上面的波画,故而木字旁写得比较收束. 图34-11的“相”字,木字旁的竖画由一笔变为两笔,第三笔撇画写得很有力度.  相似文献   

9.
正二、平画的写法隶书中将那些不带波脚的短横,称为平画。1.书写步骤如图12-1所示,平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左下方逆入(也可向左上方逆入,但向左下方逆入更便捷),入笔处在顶端稍右处。《乙瑛碑》写平画下笔大多比较轻捷。(2)向右折锋。折锋时手腕向外翻(虎口向右),笔管稍微向右倾斜。(3)向右行笔,渐行渐把笔管竖直,并将入笔处笔锋藏住。顶端可方可圆,可介于方圆之间。(4)回锋收笔。实收空收皆可,初学宜实收。2.平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五、撇画的写法
  撇画,也是隶书的典型笔画。隶书分背取势,向左分展的任务主要由撇画来担当。
  (一)书写步骤
  如图11-1所示,撇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
  1.向上逆锋入笔。
  2.转锋向左下方行笔。  相似文献   

11.
二、平画的写法 隶书中,将那些不出波磔的短横叫作平画。 1.书写步骤 如图11-1所示,平画的书写可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左下方逆入,入笔处不在平画的顶端,而是在顶端的稍微靠右处,如图11-2的“吏”字平画的入笔。逆入的方向也可向左上方,但向左下方逆入最为便当。  相似文献   

12.
二、平画的写法隶书中对那些不带波脚的短横,叫作平画。1.书写步骤如图10-1所示,平画写法分为四个步骤:(1)向左下方逆锋入纸。入笔处不在笔画的顶端,而是在顶端稍  相似文献   

13.
正十六、三点水图36-1、36-2中"酒"字和"汉(汉)"字的三点水,出锋都向同一方向收束,显得紧凑。图36-3、36-4中两个"河"字的三点水写得有变化。图36-3中"河"字的三点水下笔稍重,收笔较轻,向右边可字旁的右上方同一方向出锋。图36-4中"河"字的三点水写得较平,收笔方向几乎平行。十七、竖心旁图37-1中"惶"字的竖心旁沿袭篆书写法,行笔流畅,提按自如。图37-2中"恭"字的竖心旁  相似文献   

14.
二、人字头 图21-1、图21-2是《史晨碑》中的两个"命"字,写得非常舒展,确确实实起到了"上盖下"的作用,其人字头的撇画的收笔处都重按.图21-2的"命"字的撇画的收笔处,不但重按,而且还向上挑起,与捺画形成笔断意连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16.
八、土字旁 图25-1、图25-2的"垣"、"壤(坏)"字的土字旁写得收束,属于结体上的"左让右";竖画向左下方偏斜,避免了呆滞之累;"土字旁"右边加一点画,是汉碑的惯常写法. 图25-3、图25-4的"城"、"蠕(堧)"字的土字旁提到了左上角,使左右具有很强的参差感,这也是汉碑结体上的一大特点.特别是"蠕(堧)"字,将土字旁提到左上角之后非常传神.但是,如果将土字旁压到左下角则不伦不类了. 图25-5的"社"字的土字旁在右边,所以,最后一笔写成向右伸展的波画.  相似文献   

17.
三十五、方字旁 图38-3、图38-4的两个"於"字,方字旁写得差不多.其不同,在于它们上点的写法:图38-3的"於"字的方字旁的上点落笔后向右下行笔,图38-4的"於"字的方字旁的上点落笔后向左下行笔. 三十六、火字旁 图39-1、图39-2的"耀"字和"焕"字,火字旁的撇画向左伸展,发展横势. 图39-3的"秋"字的火字旁,撇画不能向左伸展,而捺画则向右舒展过去.  相似文献   

18.
正三十二、犬字旁图52"状"字的犬字旁,用笔酣畅,撇画因避让之故不能向左伸展,因而顿笔后向上挑起,非常沉稳。最后一笔点画与第一笔平画相接,融为一体。三十三、示字旁图53-1"礼(礼)"字的示字旁,因右边笔画多、形体宽,所以写得较窄;图53-2"神"的示字旁,在笔画的长短、轻重、走向及搭配方面,可以说完美无缺,百看不厌。三十四、玉字旁图54-1、54-2两个"瑛"字的玉字旁都写得较窄,属于结体上的左让右。图54-1中"瑛"字的  相似文献   

19.
正二十二、女字旁《乙瑛碑》中带女字旁的字极少。图42"如"字的女字旁写得收敛,笔笔结实,高矮宽窄与右边相匹配。二十三、木字旁图43-1"相"字中,木字旁的写法与通常写法不同。木字旁的竖画不是通到顶端,顶端变作短撇,作为木字旁的第一笔,然后再写第二笔横画,竖画作为木字旁的第三笔;图43-2"案"字的木字旁做字底,左出撇、右出捺,写得舒展,起到了很好的承托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写字大课堂     
书写技法:起笔作横画,转折处略顿,转换行笔方向而折向下写竖,值得注意的是转折时先顿笔再折笔向下,使折角成方折。 书写技法:起笔作竖画,转折处略顿即转向右行,行至末端收笔。注意有的竖长横短,有的竖短横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