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佳宁 《情报科学》2008,26(1):53-59
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是基于用户创造内容、互动、分享理念的新的科学交流方式,借助于Web2.0的应用元素blog、Wiki、RSS、Tag、Bookmark进行非正式科学交流具有在线动态、多向交互、成本低、效率高和自组织管理特性.本文分析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信息发布主体及其发布行为特征、发布内容及其正确性、信息的接收和互动方式,研究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述Web2.0网络环境特征,分析Web2.0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内容和过程.在研究非正式信息交流行为的主体、表现形式及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信息交流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3.
Web 2.0环境下学术交流的社会网络分析 ——以博客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Web 2.0环境下的学术交流网络作为研究对象,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博客交流网络为例,从学者间交流和沟通的角度寻找并勾画出学者之间交流网络的结构,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相应的参数和指标进行中心度分析、小团体分析和小世界效应的验证,以期从完善结构的角度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客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 《现代情报》2009,29(11):111-113
博客是Web2.0下的新型网络交流方式。探讨了博客的本质和原则,从博客和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共性分析了博客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可行性,提出图书馆要利用博客技术优势,建立多种博客知识服务模式,以不断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学术博客的"无形学院"交流模式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亮 《情报科学》2006,24(2):296-299
从人类的交流历史看,非正式交流一直发挥着正式交流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网络信息交流中传统信息交流和网络交流的融合,博客的出现正是人际交流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延伸。本文分析无形学院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具有无形学院特征的博客,同时通过两者的比较,探讨学术博客的“无形学院”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博客作为网络环境下科学界与公众进行科学知识交流的新型平台,成为当前流行和通用的非正式学术在线交流渠道.但是其数量巨大、增长迅速、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发现和遴选高质量的科学博客资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科学博客本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推理规则,提出语义化发现机制应用框架及其工作原理,旨在寻求科学、有效的科学博客资源语义化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郭金龙  许鑫 《现代情报》2012,32(1):172-177
作为Web2.0环境下学术交流的有利工具,博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情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50个图书情报学博客和互联网博客构成的学术交流网络进行了定量分析,从中心度、网络密度、凝聚子群分析、小世界效应等角度对该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比较了两个专业圈子的不同结构特征和影响力,以期从完善结构的角度,促进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随着Web 2.0网络背景下科学交流模式变化以及“破五唯”评价的提出,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评价体系面临新的挑战。[方法/过程]以科学交流为视角,对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划分出原生影响力、Web 1.0影响力以及Web 2.0影响力3个维度。以国内数据为基础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法以及TOPSIS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果/结论]该评价模型具备创新性与可行性:以科学交流为全新视角,使得评价工作贯穿学术论文影响力产生的全过程,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有利于综合评价体系的丰富创新;3个维度影响力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综合影响力,其中Web 1.0影响力作用最强,Web 2.0影响力作用最弱;不同学科论文影响力具有差异性,被引适用性以及来源期刊质量是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将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冶引入到网络计量学中,对网络环境下的链接进行了重新定义,即链接不再是简单地网页和网站之间的超链接(Hyperlink),而是通过这种超链接形式表现出来的学术关系。结合Web2.0的特征,主要以博客和百度百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Web2.0环境下的5种链接关系及其在知识交流中作用。5种链接关系分别为好友链接、参考链接、评论链接、评论-反馈链接、合作链接。  相似文献   

10.
Web2.0对科学交流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Web2.0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的变化情况,分析了Web2.0环境下非正式科学交流的特点及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旭华 《现代情报》2013,33(1):51-53
Web2.0技术的出现使教育信息资源传播过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分析Web2.0技术对教育信息资源传播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的影响基础上,针对传统教学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传播的基本模式进行了解读,进一步构建了Web2.0技术视域下教育信息资源传播创新模式,并对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指出Web2.0技术下重新构建教育信息资源模式与教学结构的重要性。最后简单阐释了Web2.0技术的优点和对教育信息资源传播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旭华 《现代情报》2014,34(4):86-89
Web2.0技术作为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出现无疑将对学习者的情感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文献检索课发展历程,从时代的呼唤、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寻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探讨Web2.0环境下文献检索课与情感教育的高度耦合,并指出从认知、人文和交往3个方面提升Web2.0环境下实施文献检索课情感教育的策略,旨在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绩效。  相似文献   

13.
This analysis of informal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emphasizes the communication which occurs among public sector agricultural researchers. While the formal channels and the informal channels constitute the two mutually dependent elements of this communi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formal channels is often ignored. The inform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examined utilizing a survey of randomly sampled U.S. agricultural scientists listed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Information System (N = 1431). Particular individuals in the inform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are viewed as important sources of influence for a variety of research decisions such as choice of problem, methods, key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However, informal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ppears to occur infrequently, and to be primarily limited to one's own discipline. Scientists report communication with scientists outside their department, clients and extension staff is limited to less than once a month. In addition, the nature and frequency of the informal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s highly related to the criteria utilized in establishing research agendas and the publication products. However, the use of and reliance on particular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may affect scientists and their research in different and sometimes contradictory ways. Consequently, it is important to view the informal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ocesses and products of science as inextricably bound together in a mutually interdependent so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14.
杨瑞仙 《情报探索》2013,(11):8-10,13
对Web2.0环境下知识交流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Web2.0环境下知识交流具有传统纸质文献环境下知识交流无法替代的优势,如交流速度快、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交流者身份虚拟化等。同时认为甄别知识的难度加大、同行评议的复杂程度加大、知识交流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等,是Web2.0环境下知识交流所面临的问题。克服这些问题,有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网络的兴起,非正式交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分别从定义、交流手段、交流模式等方面对传统的和基于网络的非正式交流作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文章认为,作为科学交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非正式交流的全新交流模式克服了传统交流的弊端,更好地适应了科学大发展的需要,然而,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非正式交流,二者将长期共存,共同为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从Web2.0环境的两种典型技术——科学网博客和百度百科出发,探讨基于Web2.0的知识交流的要素及过程,并分析知识交流的影响因素。认为Web2.0环境下的知识交流要素主要有知识交流的主客体和渠道:知识交流的过程主要分为一对一的交流和一对多的交流;知识交流影响因素包括知识自身特征、知识交流者背景和动机、知识交流者的参与程度等。  相似文献   

17.
Web2.0环境下企业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研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2.0的兴起改变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在网络舆情传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Web2.0环境下企业网络舆情的过程模型,通过肯德基黄金蟹斗事件的案例具体分析了企业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并从媒体、网民和企业三个角度对网络舆情事件中各角色对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影响做出了分析,最后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