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诞生于民间,是平民百姓的艺术。解放后,国有杂技艺术团体将这一"草根艺术"推上了舞台。改革开放以来.杂技艺术在国际杂技赛场上多次捧回最高奖牌,在国际上夺取的奖牌较其它艺术门类要多。据文化部统计,中国的杂技团体每年可为国家创汇一亿美元以上。文化部的一位  相似文献   

2.
正杂技因为有追求人体极限的特殊要求,一直被认为更能表现民族精神、人文情怀。在杂技艺术的发展中,首先是继承,然后是创新。在杂技艺术创新中要不断从生活中发现灵感,产生创意,然后运用道具、灯光及现代舞台科技,呈现一个个完美的杂技新作品。基于如此认识,笔者产生了将人文情怀与杂技艺术创新相结合,人文情怀需要靠艺术形式体现出来,艺术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杂技教练,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传承发展杂技艺术、培育高端杂技人才、创新精品杂技节目、发展杂技艺术理论的历史使命。杂技教练应自觉先学一步、先思一步、先干一步,真正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杂技事业繁荣发展的排头兵、先遣队。一、坚守艺术理想,增强业务技能作为杂技教练,要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杂技教学与训练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千百年以来,教师们为杂技表演艺术继承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杂技专业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当与时俱进的年代展现在当今全体杂技人面前,从国内外带给我们的信息是,中国杂技艺术要想在世界杂技艺术之林保持永久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生命的杂技艺术,不仅仅要传递给观众兴奋紧张、轻松悠然、惊险刺激等不同的情绪,更要让观众感受到这门独具一格的艺术有文化的魅力。如果说满台奇炫梦幻的高科技手段是杂技艺术的鲜丽外衣,那么,让其力与美和谐相融的文化内涵,就是杂技艺术的灵魂。这也正是杂技编导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对于编导而言,熟悉杂技和编导技法之外,还必须不断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借助独特的理解能力和敏锐的捕捉能力,创造出精彩的杂技作品。  相似文献   

6.
创作与训练     
一、创新与构思 不论哪门艺术,想要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要求,就要不断创新。杂技这门艺术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杂技前辈们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杂技不仅在国际赛场上荣获一块又一块的奖牌。还代表着中华文化艺术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让世界观众了解了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杂技人,想要继承和发展杂技艺术,用杂技艺术的肢体语言向世界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欣欣向荣的精神,就是要不断创新,成功创新。  相似文献   

7.
我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而其中的杂技服装设计更是璀璨夺目,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一、杂技服装的选择与设计要想在杂技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杂技服装。杂技服装是指杂技演员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杂技表演时所穿戴的经过精细设计与剪裁制作的特定的衣服、鞋帽以及装饰。  相似文献   

8.
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要求杂技艺术要肩负起弘扬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对于杂技创作而言,需要更高级的表达形式、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新时代中国美学思想。对杂技创作而言,杂技因其"杂"而难以用明确的行业艺术标准去规范它的创作。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杂技长于展现"技艺精湛"和"制作精良","思想精深"始终是其创作短板。杂技艺术需要对杂技语汇进行创造性转化和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如今我国的杂技教育基本分为"团代班"、艺术学校杂技专业、国有杂技学校、民办杂技学校四类杂技教育方式;另外在去年,北京杂技学校与北京城市学院合作建立起杂技高等教育学制。但从我国艺术教育的总体水平来看,杂技教育仍然是比较落后的。笔者认为,发展杂技教育,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杂技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基础教育资源,合并  相似文献   

10.
杂技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形体表演艺术,它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力学、心理学等诸门学科。杂技艺术要振兴,要发展,就要培养训练出既有过硬的杂技技巧,又能尽快出节目(缩短杂技节目周期)的新一代杂技演员,就必须从学员抓起,还必须以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对杂技学员的基本功和节目功的训练以及对教与学心理  相似文献   

11.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是十七大作出的伟大战略部署,也是全国杂技工作者的庄严历史使命,同时,也是促进杂技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承担起伟大的历史责任。结合杂技界的实际,我们要紧紧抓住三个方面的工作,即:以创新为动力,增强杂技艺术的生机和活力;以开拓性的工作,增强杂技艺术的总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培养造就高水平的队伍,增强杂技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在第13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马戏论坛上的发言)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变化之快、变化之多令人惊诧,甚至是无法想象。杂技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杂技艺术近几十年的变化,要大于以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化。但是,当我们为杂技艺术的成就自豪的时候,也应该正确审视其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3.
正追求艺术形式完美和表演手段多样化,已成为当今中国和世界杂技艺术的潮流趋势,杂技演出不仅是表现高难度技巧,同时也需要演员塑造完美的舞台表演形象。演员要按照表演节目的演出节奏和内部联系,按照各动作间精心设计的衔接方法和与同伴的巧妙合作方式进行表演创造。音乐、灯光、舞蹈和服饰的协调配合也都要从艺术的完美上全盘考虑。杂技与体育的不同,就在于"杂技不是创  相似文献   

14.
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为杂技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杂技艺术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但还存在市场经营意识淡薄,用人机制不活,资金匮乏,杂技艺术的创新不够等问题。随着全球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杂技艺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通过着力打造杂技品牌,增强创新意识,探寻杂技商演市场新路径,打造正规杂技艺术管理的职业团队,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和模式等措施,一定能够实现杂技艺术发展新跨越,中国杂技必将迎束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杂技是否需要幽默感?这是讨论中国杂技是否缺乏幽默感的前提,假如说用幽默感这种文化意义过重的词汇来要求杂技艺术有些过于苛责的话,那么换一种说法,幽默元素是否应当出现在杂技艺术当中?或许有人说,在杂技中寻求幽默感实在是缘木求鱼,要找幽默感去听相声看喜剧片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16.
杂技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到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前,杂技的创新问题引起了杂技艺术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笔者认为提高杂技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应该引起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的重视,并深入研究,以便使杂技艺术更加健康繁荣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杂技艺术是伴随着人们社会生产生活而产生的,其可溯之源虽久,可载之史却甚少,对杂技艺术的系统梳理与理论研究则更少。新中国成立后,在旧社会不登大雅之堂的杂技艺术获得了新生,杂技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杂技节目在国内外一些大型赛事中屡获佳绩,为中华艺术赢得了世界声誉,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杂技艺术和杂技团体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民族艺术的奇葩、美丽友好的使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杂技服装逐步由单一款式创造性转化为复合型多样化的艺术杂技服装款式,普遍用新时代新理念引导杂技服装设计向艺术创新性发展。用艺术理念设计杂技服装,才能产生视觉美,其具体思路体现在杂技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上,即杂技服装色彩、杂技服装款式、杂技服装材质。  相似文献   

19.
正我自进入河南省郑州市杂技团工作,就与杂技结下不解之缘。经过16年与杂技的"亲密接触",杂技在我心中撞出了艺术火花。通过学习探讨,我想就新时期杂技艺术的拓展问题谈谈个人见解。传承杂技艺术提高杂技教育水平在杂技艺术传承的过程中,在正规的国有杂技艺术学校之外,"言传身教""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没有发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中国杂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即中国杂技艺术都是从儿童开始学起,通过普及、发展,最终传承下来。杂技演员只有从小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才有扎实稳固的技艺功底。新中国成立后的杂技崛起,正是因为重视杂技艺术要从儿童抓起,才使很多杂技人具有高超的技艺。近几十年来,我国举办的全国性杂技比赛中,许多获奖节目都是由儿童担当,可见儿童杂技艺术的早期熏陶与教习,是中国杂技的希望所在。当然,也有另外一些声音,就是关于儿童杂技学员的学艺年龄问题。有些国内的杂技团体为了获取市场效益,过早地将儿童学员推向演出市场,过重地担当起比赛和演出任务,加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